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之低的,可以説,她們從出生到死亡,無時無刻不受到嚴格的限制。舉例來説,女子從小就被灌輸"三從四德"的思想,被要求順從父親、丈夫和兒子,自己的自由被嚴格限制,也幾乎沒有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力。更加過分的是,女子連學習在古代都會被視為一件不合禮數的事情,人們普遍覺得女人只要相夫教子就好,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對學習權的殘暴剝奪。
在女性學習被視為異端的古代,能夠展現自己才華的女子可謂少之又少,我們熟知無數男性文豪,但説起女性大詩人、大詞人,恐怕能舉出的寥寥無幾。
在門檻差異不大的文學領域,我國古代的男女尚且存在如此巨大的鴻溝,更不要説科研等行業了,連學習文化都不被允許的女性,誠然很難接觸到各種科技知識。如果説提起古代女文學家,人們能想到李清照、卓文君等,那提起女科學家,或許大部分人會愣住,甚至認為不存在。其實,清朝時就曾經出現過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女科學家,甚至還有小行星以她命名,她就是王貞儀。
乾隆三十三年(1768),王貞儀生於江寧府上元縣,也就是今南京市江寧區一帶。因為父親王錫琛、祖父王者輔都是著述頗豐的學者,據説家中還擁有足足七十多櫥的藏書,王貞儀從小耳濡目染,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幸運的是,王錫琛為人十分開明,對於女兒的興趣非常支持,於是年幼的王貞儀得以積累了大量的知識。
在輕鬆的家庭氛圍下長大也讓王貞儀覺醒了平等、獨立的思想,她不但主動學習一般只有男童感興趣的騎射,還將其練到了爐火純青,全然不輸男子的地步。在父親的支持下,王貞儀還是少女時就遊歷四方,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隨着見聞閲歷的增長,王貞儀對世界愈發好奇,這促使她最終踏入了科研領域。在當時的環境下,王貞儀自然是受到了嘲諷和奚落,對此,她淡定地表示:"同是人也,則同是心性"、"始信鬚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
正所謂天道酬勤,天資聰穎又肯勤奮努力的王貞儀很快取得了不少令人敬佩的學術成就。數學方面,她研究並積極推廣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的"籌算法",還自己編著了一本《勾股三角解》,在書中,她提出了"中西固有所異,而亦有所合。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可以忽視。夫益知理求是,何擇乎中西?唯各極其兼收之義"的思想,可見,她有着領先於那個時代的清醒頭腦和先進理念。
自然科學方面,王貞儀針對當時許多知名學者都沒能解決的"如果地球是圓的,那麼為什麼人不會傾斜和摔倒"的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認為,正是由於每個人都把自己當作世界中心,才會覺得生活在地球其它地方的人會傾斜,然而,對於別處的人而言,他們也是頭頂天腳立地。對於地球而言,四面八方都是天空,因此宇宙間是不存在所謂的上下、正斜的區分的,這在當時堪稱是劃時代的見解。
王貞儀一生在詩文、繪畫、數學、地理、醫學等方面都有造詣,但她最擅長和成就最高的無疑是天文學。為了弄清當時還被大多數中國人視為"天狗食月"的月食現象,王貞儀自己製作模型,用發光體代表太陽、小球代表地球,自己則根據月亮反射太陽光的原理,用鏡子模擬月球的運動,從而觀察月食的發生條件,這樣樸素的研究方式卻讓她寫出了內容精闢詳實的《月食解》。
為了研究天文,王貞儀一面閲讀中外天文著作,一面堅持自己觀測天象。而且,和研究數學時一樣,她堅持認為西方傳來的知識雖然在某些地方確實先進,卻並非是真理,要想得出準確的結論,就要取中外之所長,並且親身實踐。這樣兼收幷蓄、立足實踐的觀點即使在今天看來都是十分可貴的,更不要説在那個民眾普遍愚昧無知、墨守陳規,認為傳統就該全盤繼承的時代了。
另外,針對當時人們對風水等封建迷信的盲目信奉,王貞儀也指出應該相信科學,而不是覺得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可以影響子孫後代的命運。可惜的是,這樣一位自立自強、德才兼備的先進女性,卻僅僅活到了二十九歲就不幸病逝。為了表彰王貞儀對天文學發展做出的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2000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用她的名字命名,只不過,在國際上頗受讚譽的她,卻因為女性研究者的身份和歷史因素而很少被自己國家的人所知,實在令人遺憾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