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之路,老山邊境的非洲來客
麻栗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戰爭時間最長、犧牲奉獻最大、創傷損失最重的地方,上世紀80年代,麻栗坡人民與英勇的子弟兵共同鑄就了“不怕死、不怕虧、不怕苦”的“老山精神”,留下許多感人的故事。這裏也是外交部28年來堅持定點扶貧的國家級貧困縣之一。9月7日,北京週報《中國與非洲》記者團,攜手三名中國傳媒大學非洲留學生特邀嘉賓,探秘這片大山深處的土地。想了解這背後的故事嗎?請跟隨愛非客看一看這一天的精彩行程。
下金廠鄉灣溝村整村推進項目
沿着崎嶇的山路,愛非客一行前往下金廠鄉灣溝村。一路都可以看到遠處層巒疊嶂,雲霧在山間繚繞,聽説山的那邊就是越南。愛非客第一次離邊境線這麼近,表示心情很激動。
這裏是外交部在當地實施的整村推進項目的一個代表。村子不算大,共有30户居民。進村和入户的道路都是硬化過的,告別了當年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土路。道路兩旁還安裝了太陽能光伏路燈。除了基礎設施外,還有“文化書屋”這些可以方便村民們進行文化生活的場所。書屋向所有村民開放,包括村裏的20名兒童,其中有不少書籍可以幫助村民們進行產業發展方面的學習。項目除了輸血式扶貧外,還積極開發草果種植、核桃種植、林下養雞、養牛等產業,為村民拓展增收渠道。
“文化書屋”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太陽能光伏路燈
野生石斛基地
接下來愛非客一行來到同樣位於下金廠鄉的野生石斛種植基地。整座一片山上都長滿了這種看似不起眼但是藥用價值極高的名貴中草藥——石斛。據種植基地負責人,同時也是雲嶺野生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喜兵老師介紹,石斛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降三高,是延年益壽的良藥。石斛花尤其珍貴,一斤能賣到上萬元。2019年合作社野生石斛、重樓等中藥材年產值300萬元,帶動周邊農户110多户,户均增收2000餘元。
鼓槌石斛
麻栗坡民族中學
在瞭解到《中國與非洲》雜誌是中國唯一一本面向非洲讀者的評論性月刊後,麻栗坡縣外援辦特意安排愛非客一行來到麻栗坡民族中學參觀交流。剛一邁入學校的大樓,就被滿屋子的書畫作品所吸引。牆上所展示的作品均出自於學校師生之手。原來,麻栗坡民族中學以書畫教育為辦學特色,多年來為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通過外交部的牽線搭橋,引進扶貧資金為學校改建運動場,實施貧困學生助學項目,其中南非杜省華僑聯衞會所就為該學校提供的大力資助,2018年以來已經有140名品學兼優、家境貧寒的學生得到了南非杜省華僑聯衞會資助。在《中國與非洲》到校採訪之際,書法老師廖宗柏奮筆題詞“中非友誼萬歲”,表達對中非友誼的美好祝願。
麻栗坡民族中學師生的書法作品
麻栗坡民族中學向《中國與非洲》贈送題詞
猛硐鄉小坪寨村瑤族傳統文化展示
雲南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在麻栗坡也生活着多個少數民族。愛非客一行在告別了民族中學後便來到了猛硐鄉小坪寨村,那裏的瑤族文化展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非洲留學生Daniel對瑤族服飾上的各種顏色很感興趣,想了解其中有什麼特殊的涵義。原來衣服上較深的顏色比如綠色是代表男性,而鮮亮的顏色比如粉色則代表女性,意為男女同心。精美的服飾從上到下一針一線都是純手工製作,當地居民只在重大的節日比如春節才會將其穿上。
穿着傳統民族服飾的猛硐鄉小坪寨村瑤族婦女
家茗茶葉扶貧車間
同樣位於小坪寨村的家茗扶貧車間門口的牆上赫然寫着兩行字——車間建在家門口,務工不用往外走,掙錢顧家兩不誤,紮根邊疆把邊守。正如字中所言,扶貧車間一方面僱傭當地貧困户,讓過去需要到外省務工的村民有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不僅提高了收入,還能照顧家人。另一方面,扶貧車間還向周邊茶農收購鮮葉,讓過去沒有固定收購渠道的茶農可以不再擔心銷路,同時還能享受更高的收購價格。據瞭解,家茗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也是外交部定點扶貧麻栗坡縣產業扶持項目點之一,茶葉種植面積多達2600餘畝,其中古樹茶2萬多株,幫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户235户實現增收致富。
扶貧車間工人在對鮮葉進行殺青
扶貧車間向周邊茶農收購鮮葉
麻慄鎮南油村壯族文化展示
最後一站,愛非客一行來到麻慄鎮南油村。在一户壯族家庭門前,一段壯族舞蹈表演讓大家感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在手工刺繡的展示過程中,一件傳承了三代人有着上百年曆史的服裝讓大家感到驚歎,衣服的主人表示還會將它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