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周鐵古鎮沒有鐵礦,但卻有一條原汁原味的老街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休閒

江蘇宜興,以紫砂壺聞名天下,同時它的人文歷史也十分豐富。在宜興的東北部,太湖的西岸,就有一座有着2700餘年歷史的古鎮“周鐵古鎮”。2700年前的周朝,因朝廷在這裏設立“鐵官”,於是古鎮取名為“周鐵“。周鐵並沒有鐵礦,但古鎮上的一條老街,卻依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成為後人追思歷史,尋覓江南古蹟的場所。

周鐵鎮,臨近無錫,同時也與常州武進接壤。從周鐵的太湖岸邊,至無錫的馬山島,直線距離約3公里多。周鐵鎮現在的面積71平方公里,鎮上有條南北走向的“橫塘河”,能直通太湖。現在周鐵橫塘河渡口至太湖入湖口的直線距離約有千米,但在古時,太湖的水岸線幾乎就抵近了周鐵鎮,加上鎮上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鎮北河”。舊時,從無錫至宜興產陶地“丁山”,或者從常州來去“丁山”,周鐵古渡,一直是個中轉站,周鐵老街,便是依靠便捷的水運而興旺起來的。

説到周鐵鎮,不得不説它的另一個名稱“竺西”,也稱“竹西”。這是一個很雅的地名,起因是從前周鐵臨太湖處,有一座突入湖水中的小山,名叫“竺山”,因為周鐵鎮的民居,大多居住在竺山的西面,所以就有了“竺西”的雅號。非常可惜,因採挖石料,人們硬生生把這座竺山給挖平了,所以現今的周鐵,就成了“一望無際”的平原。

周鐵古鎮,其實應該算是個美麗的地方,像鎮口那棵樹齡在1800歲,傳説為三國時期孫權母親親手植下的銀杏樹,每到秋天,能美成一道風景。因此也就有人總結出了 “竺西十二景”,且每一個景的名稱取得極富詩意,像城隍秋韻、竺西書院、萬園鐘聲、福善帆影等。有些景,因時代變遷,已再也見不到了,而有些景,卻被賦予更有生機的內容,不變的就只有那條麻石板加青磚混鋪而設的老街小巷。

周鐵老街,嚴格意義講為四條街,分別用東南西北來稱呼它。老街呈十字形佈局,這在江南地區很常見。你要是站在十字街口的中心位置,基本上可以做到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只是這四條街並非一樣長短,南街、西街稍微短一截,約170米長;而東街、北街稍微長一點,約有200米的進深。

周鐵老街上的建築,幾乎為一個模樣,沿街一式二層小樓,一樓為店面,二樓為住家。大多數小樓還是從前的木結構建築,其中還有清朝、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當然有條件的人家也會把原先木結構翻新為水泥磚塊建築。店多成市,在水運發達的年代,周鐵老街上的店鋪,幾乎都是紅紅火火,老街上開有書院、茶亭、裁縫店、老虎灶、布料行、米行、竹器行,當然還有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雜貨鋪。即便是現在去到周鐵老街,依舊能見到這些店鋪的痕跡。

四條總長度不超過一公里的周鐵老街,曾經敍寫過周鐵古鎮輝煌的歷史,也出過很多出類拔萃的人物,畢竟經濟富裕的水鄉,崇尚耕讀,能養人、育人。像“竺西十二景”中的竺山書院,便是由南宋時期的宜興人,外號“竹山先生”的蔣捷一手創辦的,現在的周鐵老街鎮北河邊,還有重新修繕過的“竺山書院”,免費對遊客開放。

蔣捷,或許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他是誰,他是南宋鹹淳十年(公元1274)進士,著名詞人,被稱之為“宋末四大家”之一。蔣捷一生作詞無數,但最出名的,要數《舟過吳江》中的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倍受後人崇拜,於是蔣捷還有個外號叫“櫻桃進士”。歷史上的竺西書院,培養出不少名人,清朝光緒年間,書院一度改名為“竺西高等小學堂”。解放後,書院也曾是周鐵小學的所在地。

也是在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也曾一度屯兵周鐵,並在周鐵附近與金兵交戰過多次,均獲全勝。據説岳飛的宜興籍妻子李娃,在周鐵生下了岳飛的兒子嶽霖。後嶽霖定居於周鐵的唐門村,其墓地,以及岳飛的衣冠冢,都安葬於唐門。周鐵的岳飛衣冠冢,要比杭州杭州西湖邊上的岳飛衣冠冢,建造時間還要早了58年。

跟江南所有的古鎮差不多,周鐵古鎮、周鐵老街,都是依靠發達的水運而興旺起來的,同樣也隨着水運被公路、鐵路運輸所代替而漸漸衰落。現在的周鐵老街,已經見不到昔日興旺的景象,大多數店鋪要麼轉行,要麼改成住户,能開店維持生計的,寥寥無幾。因為當地對老街的保護,所以人們現在依舊能見到一條不算繁華,但依舊有着古韻的街市。

最近周鐵鎮又開始熱鬧起來了,一是穿越太湖的宜興至馬山快速通道,出入口就在周鐵的太湖岸邊;二是 “大拈花灣”文旅項目也落户在周鐵。不過人們也不用擔心老街的保護,這兩個項目均在周鐵老街的東面、太湖岸邊,項目與老街保護區,還間隔着230省道。只是希望隨着交通的便利,有更多遊客可以來到周鐵老街,尋找老街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