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4年前魯迅手稿,字跡精美,讓書家汗顏,專家:沒價值,寫字而已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休閒

“魯迅先生無心作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魯迅先生亦無心作書家,所遺手跡,自成風格。融冶篆隸於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樸質而不拘攣,灑脱而有法度。遠逾宋唐,直攀魏晉。”

這是郭沫若先生對魯迅的評價,如果魯迅有心做書法家,無疑將有所造詣,足以在書法史上留名。但詩和書法始終不是魯迅關心的事情。魯迅的墨寶始終藏於各個博物館,也只有少數人知道魯迅還是個精通書法的大家。

而在古城紹興——魯迅的故鄉舉辦的第二十四屆中國蘭亭書法節,就讓魯迅許多未曾刊印的真跡一展風采,紹興魯迅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都獻出了館藏的珍貴真跡薈萃在紹興。這些藏品過於珍貴,以至於它的運輸和展覽都由武警全天候監督,還花費了重金保險。

當然,也有很多人錯過機會一覽真跡,因此後來有了魯迅真跡的彙編——《魯迅手跡珍品展圖錄》,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供眾人欣賞。

魯迅的書法得到如此重視,並不是沾他的文章的光。有書法基礎的人,都能看出魯迅的書法是有厚實的基礎的,且是成自己的個性和章法的。

於是當這份94年前的魯迅手稿重新面世時,其字跡之精美,讓書家都汗顏,但專家卻直言:沒價值,寫字而已。這些專家中就不乏田藴章等一些知名書法家,他們批判魯迅的書法“不入流”,字寫得雖然不錯,但根本不屬於書法的範疇。

筆者認為,書法書法,是書寫的法度,是“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從廣義來看,書法僅代表書寫的美感和藝術,通俗來講,就是寫得好看,寫得賞心悦目,或者寫得有藝術感、有自己的風骨和氣度。但是在專家眼中,要論得上“書法”二字,那門檻想必是極高,逞論“書法家”了。

魯迅並非專職寫書法,當然可能也稱不上“書法家”。但筆者認為,魯迅就是一個“書法大家”,他寫的字自成風格,也頗有一番意味,有臨摹的價值。

功夫深厚,融會貫通

魯迅作為舊封建社會士大夫家庭的“少爺”,出身書香門第,未來可能要考取功名,必然要修習書法。魯迅的長輩都是精修書法的,也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祖父周福清、父親周伯宜、從叔祖周玉田、嚴師壽鏡吾等人的書法都不錯。

魯迅對繪畫也有深厚的興趣。事實上,魯迅並沒有看起來這麼嚴肅刻板,他的內心是温暖、諧趣、充滿好奇心的。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故事新編》等文章中,就能看到魯迅那可愛而豐足的靈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是魯迅的童年趣事,裏面展現的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善於觀察萬物的魯迅,是用孩童的眼神看世界的魯迅,是一個幽默的魯迅。《故事新編》體現的,是充滿想象力的魯迅、浪漫主義的魯迅。魯迅的靈魂大概永遠不會感到無聊,同樣,他的字也是那麼的有趣、不羈。

魯迅後來開始深入研究文字、文體、書法的演變,並着手對金、石、磚、紙、帛、竹等文字載體進行收集和鑑藏。 在汲取眾長,拓展視野的過程中,他的書風也有所轉變,字體由嚴謹、瘦狹、秀雅、內斂而走向肅散、寬博、沉雄、外拓。

魯迅也長期抄錄古碑,主要是為了整理古籍,比如《魯迅輯校石刻手稿》中有許多是魯迅親筆抄校。從周、秦漢到六朝南北,上下千年的字,魯迅都有所涉獵。對這些字體碑帖,他也都融會貫通,各取所長。

一筆一畫,個性盡顯

正因為魯迅有書法的基礎、臨摹的積澱、對各朝字體的研究,又融入了他自己的個性,所以他的書法風格自成一派,具有獨特的審美。

他的作品時常有用墨濃厚的橫豎,體現的是他剛毅率直的個性。人如其字,魯迅也是這樣一個人,直面社會的黑暗的險惡,從不退縮,而是錘鍊自己的筆鋒,迎頭直上。他的筆劃粗重,但不笨重。他有鈍的、和藹可親一面,這是面對他要保護的人,善良的人們,天真的孩童;他也有鋭利剛勁的一面,這是面對舊社會,面對剝削勢力和麻木的人們。

魯迅的書法也是和諧舒展的。縱觀他的作品,筆畫字塊錯落有致,線條舒暢,又有含蓄之處,暗含勁道。或有瀟灑自如的連筆枯筆,而又不是毫無章法、咄咄逼人,而是收放自如。

他的一句話十分有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幾句話的書法中,則充分展現了魯迅不羈、瀟灑的一面。筆劃上揚,隨心所欲,筆墨飛舞,神采奕奕。

在這兩句話中,魯迅鋒芒畢露,字裏行間溢出的是他的不甘、他的憤怒、他的堅定。這裏的筆劃充滿了豪情壯志,誓要反對黑暗勢力的決心揮灑紙上,憂國憂民的心志宣泄其間。筆劃之間意相連,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疏緊有致,又暗含一份對陳規陋習的蔑視。

從他的墨跡中,我們能看到他對社會的思考,他靈魂的品質,他用文章控訴黑暗,用自己的筆墨風度吐露憂憤。

通過魯迅的真跡欣賞他的思考、他的文筆,是更沉浸地體會他的感悟,他不屈的靈魂,他的思想穿越時間,透過紙張上的黑白縱橫給與我們對話。

魯迅的“書法”

魯迅是一個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一個革命家這些種種的身份往往讓人忽視了他書法的成就,他曾留學,也曾翻譯馬克思主義書籍,他是一個學富中西思想的大思想家,對文學、美學、政治都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他本有一個可愛、諧趣的靈魂,而他的這些廣泛學習又造就了他豐足、充盈的靈魂。他的字,他的作品,就是他的厚積薄發。

這樣的靈魂,是單純追求美的,是不能容忍醜惡和虛偽的,是純真自然的。

從他的字裏就可以看出,他沒有矯揉造作,有的只是率真自然,他也沒有囂張猙獰,有的只是含蓄渾厚。寫不同的東西,就有不同的心境,他的心境一直都是純真的,那麼他的字,也從未有過誇張和虛榮。

有人説他不是書法家,的確,魯迅不是專職寫字的。

就如“文人畫”出現之前的畫師只是沒有靈魂的匠人,每筆線條輪廓都是按照套路程式來的;就如印象派等畫派出現之前的宮廷畫師,也不能給我們更深的心靈感觸。後來,“文人畫”出現了,蘇軾、徐渭、八大山人等人將自己的情感用畫筆傾瀉了出來;印象派出現了,即時即刻將景象留存在畫布上,留下的是此情此景的光影最深入人心的投射。

當然,現在的書法,也很講究其中的意涵,不過所謂章法、意涵,對我們來説始終還是見仁見智的東西。

筆者並不是專業的書法愛好者,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專家”口中的“章法”,但是我認為,糾結在“魯迅的作品算不算書法”這個問題上,就太過於狹隘了。

書法,藝術,本不就是讓我們感悟,讓我們欣賞、享受的東西嗎,如果可以從魯迅的真跡中讀出他的心境,他的意味,那麼他的書法不就是有價值的嗎?通過他的書法,我們得以認識一個更全面、更生動的魯迅,更何況,他的字的確不差,筆者甚至覺得值得臨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