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專家學者:人工智能發展要避免產生更多的數字鴻溝和技術濫用
新華社上海7月13日電(記者王淑娟)在近日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多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人士共話全球人工智能的人才傳承、產研趨勢和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人工智能的傳承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指出,中國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圖像識別、聲音識別、語言翻譯、智能自主系統等全球最廣泛的領域,未來更要“勇探無人區”。“我們現在應該一隻眼睛看着國際學科前沿,另一隻眼睛看着我們國家迫切需要的實用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從應用推向模型,模型推向理論,這就是無人區,是真正大有可為的地方。”
AI下一站的主戰場在哪裏?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在圖像、視頻、語音等感知層面比較得心應手,在認知層面的水平相對弱一點,下一個主戰場可能是在認知層面,語言層面的溝通交流、互動應該有比較大的突破。
關於如何培養工科學生建立產研思維,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優必選首席科學家陶大程給高校的學生們提出三點建議:第一,進入企業之前要培養規範化的開發流程,樹立知識管理體系;第二,要對重要的商業概念、產品開發流程有一定了解,培養自己的全局意識;第三,要改變創新至上的思維方式,簡單明瞭的算法和系統往往比過度複雜的設計能夠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在“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2030”圓桌討論環節,AI如何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這一命題備受關注。商湯科技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成為普惠的基礎設施,可以針對每個老百姓,無論貧富、種族、國家都能產生正向、平衡、公平、綠色、共享的價值。要正面利用AI在傳媒、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價值,產生更大的社會生產力,改善生產關係,避免產生更多的數字鴻溝及技術濫用。
嘉賓們認為,AI界科學精神的傳承、人才的蓬勃發展以及產研的深度融合必將共同助力中國描繪出充滿生機的智能經濟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