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赴美6年後赴港上市,與實體經濟從商業利益到共生互生

一年一度的“京東618”年中大促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作為疫後第一個全民購物節,今年的“京東618”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被疫情壓制了許久的消費需求亟需釋放,剛剛經歷了銷售寒冬的各大商家都在翹首期盼實現銷量“回血”,各大互聯網電商平台更希望通過618這個傳統的京東主場裏分得一杯羹。就在此時,京東又悄然啓動了香港上市的計劃。在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後,京東集團(納斯達克:JD)於6月5日在聯交所網站上載了PHIP版招股書。

6年前的2004年5月22日,京東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創下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首次公開發行募資記錄。當時的京東,被稱為“中國第一個赴美上市大型綜合型電商平台”,如今,京東集團戰略定位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不久之前的519老員工日,劉強東又升級了京東的使命:以“技術為本,致力於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的使命,承載京東未來在產業互聯網可能發揮的價值。

戰略和使命升級的背後,是包括京東在內的中國商業生態的演進,曾經勢不兩立的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銷售渠道和製造企業早已融合,成為不可分割的共生體。作為中國最大的零售平台,京東在建設可持續的商業生態上做出了表率。如今,全新出發的京東,已經不滿足於這種角色,劉強東希望以京東多年紮實的供應鏈體系和數據基礎,打造新一代的零售基礎設施,與合作伙伴一起降低行業成本,提升社會效率。據瞭解,本次京東赴港上市融資也將主要投入技術領域。

從零和博弈到品牌增量場

“2006年京東剛進入家電品類的時候,家電行業整體的淨利率不到1%,而線下家電零售的淨利率卻可以高達6%,庫存週轉87天,帳期高達180天。效率低下的零售環節反而成了價值獲取的高地,整個行業嚴重畸形,這也給了京東進入的機會”,劉強東在內部信中回憶到。他在公司要求了家電的淨利率要維持在一個相對低和穩定的狀態,即便有能力獲取更多的利潤,也要把利潤讓給用户和合作夥伴。“如果京東有機會獲取一元利潤,不要全部據為己有,只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給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給團隊,剩餘三毛五用於公司持續發展。”—這就是京東有名的“三毛五理論”,正式依靠了這種樸素的信念,京東成功了改變了渠道與品牌的利益零和博弈關係,保護了各方都能夠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空間內可持續地發展。

5月初發布的京東2020年第1季度財報披露,在疫情最嚴重的1至4月,京東平台上572個日用百貨商品品牌下單金額過億元,其中490個品牌為國產品牌,有230個品牌下單金額過3億,180個品牌同比增幅超50%,成為了數十萬品牌商家最大增量場。5月15日,董明珠京東直播期間成交額突破 7.03 億元,創下了家電行業直播帶貨史上最高成交記錄。

與此同時,為了儘快幫助中小商家緩解運營資金的壓力,京東主動加快了對供應商的結款週期,一季度公司應付賬款週轉天數降至51.7天,同比減少5.7天,為三年來最低值。

從增量場到共生互生

新年伊始,疫情的爆發和快速蔓延始對中國經濟增長和供應鏈的穩定運行帶來直接影響,出現了消費抑制、生產停擺、物流不暢、產品滯銷等一系列問題,也給上下游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經營困難,從生產到消費、從國內到國際,都出現了供應鏈斷鏈的風險和挑戰。

過去三年來,京東集團基於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升級“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核心能力,正在成為像水電氣一樣的新一代基礎設施,而在年初的這場疫情考驗之下,京東在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上的投入再一次以顯著的社會效益得以凸顯,從重點防疫物資的輸送到高效的物流配送,從保障民生用品供應到助推滯銷農產品上線銷售,京東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對企業復工復產、羣眾生活保障發揮了積極作用。僅疫情最嚴重的1月20號到2月28號,京東就給全國消費者供應了2.2億件,超過29萬噸生活必需品。截至3月底,京東物流承運醫療應急物資超7000萬件,同時將來自全球的超1萬噸醫療應急物資和生活物資送到湖北。依託物流優勢頂住疫情壓力、為用户帶來更好體驗的京東,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成為使用體驗最好的電商平台。

但京東沒有滿足於只做體驗最好的電商平台。劉強東認為,技術將會在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京東作為連接產、消兩端的互聯網公司,擁有紮實的供應鏈體系和數據基礎,有機會也有責任積極主動地擁抱下一個智能時代。

過去通過減少搬貨次數和中間環節,京東提升了零售和物流行業的效率。展望未來,劉強東強調,京東的業務發展以技術為基石,繼續為消費者帶來極致體驗的同時,開放自身的能力,成為基礎設施,攜手夥伴,降低行業成本,提升社會效率。

在過去十幾年裏,移動互聯網時代給消費側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也誕生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未來,隨着雲、AI、5G等技術的融合,以及智能時代的到來,將會給供給側帶來更多降本增效、煥然一新的機會。劉強東堅信,基於技術的網絡協同會帶來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間:“衡量我們商業模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是我們是否提升了行業、社會的效率,創造了真正的價值,打開自己,連接外部。我們甚至都不是連接器的中心,而是積極地融入到世界中去,成為別人的一部分,共生、互生、再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教授認為,京東等互聯網肩負着中國產業發展的使命,探索以供應鏈和科技結合為核心的發展之路、推動整個製造業的升級與發展,符合中國電商的使命與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需求。

“用10年,從北京走到納斯達克,只是個小小的成功”,2014年,劉強東在納斯達克上市現場告訴媒體。六年前,劉強東把一家電商公司帶到納斯達克,六年後,他為港交所帶回了一家技術與服務企業,也帶來一個與實體經濟共生互生的互聯網企業典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6 字。

轉載請註明: 京東赴美6年後赴港上市,與實體經濟從商業利益到共生互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