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聊 Clubhouse 火起來的背後

作者|StartupBoy 來源|投資實習所(ID:startupboy)

關於產品的體驗和觀點,這篇文章就不寫了,這幾天有大量這方面的文章。作為國內最早關注 Clubhouse 的人,我在去年 5 月份寫了關於 Clubhouse 的第一篇文章(硅谷頂級VC爭搶的社交項目),當時它剛以 1 億美金的估值融完 1200 萬美金 A 輪,其測試用户還不到 5000 人。

後在它傳出估值 10 億美金時寫了第二篇(10個月的Clubhouse要估值10億美金了?)與第三篇(Clubhouse融資官宣,a16z在賭下一個社交平台),本想等買點聲網(Clubhouse 聲音底層服務商)的股票再寫一篇,沒想到馬斯克就來平台了,隨後 Clubhouse 就在國內火爆了,可以説通過 Clubhouse 找到聲網算是我在一二級市場聯動上做的最好的一個案例。

但實際上,Clubhouse 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很火了,只是這個火熱程度還沒燒到我們這,而是在硅谷的創投圈,而且僅限裏面的一個非常小的圈子。

早期,為了打磨產品和獲得反饋,進而營造一個更好的社區氛圍,Clubhouse 在 Twitter 上專門建立了一個話題,讓僅有的那部分用户可以給到自己的體驗反饋。這個話題的反饋現在最早可以追溯到 4 月 19 日,其中一個用户説,她從下午 6 點開始使用,過程中吃晚飯、散步、刷牙、沐浴,直到凌晨 2 點一直在使用這個產品,到底在發生什麼?

簡單聊聊 Clubhouse 火起來的背後

這種體驗就像現在國內大部分用户的感覺一樣,用上這個產品後,發現使用時長已經快超過微信了,不知不覺一天很多時間都泡在了這上面,感覺自己使用上癮一樣。

a16z 的合夥人 Andrew Chen 也是在只有幾百個用户的時候通過朋友的邀請進去體驗了一下,那時只有一個 room,可以向創始人 Paul 問任何問題,而他在體驗的過程中迅速發現了其價值,認為其有可能成為下一代音頻產品,因為他説自己花在上面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其它任何產品,無論是社交還是娛樂產品,同時產品是如此的簡潔,擁有任何人幾乎不需要學就能使用的這種體驗,所以才有了 5 月份對其的 A 輪投資。

不過看到其價值的顯然不只是 a16z,還有另一家頂級 VC Benchmark,而且創始人 Paul 還是 Benchmark 的入駐企業家。a16z 的 Andrew Chen 在 Comsumer 領域有大量研究,對這塊非常資深,當然還包括之前的合夥人 Li Jin,只不過她後來出來自己做了基金,但 Benchmark 的合夥人 Sarah Tavel 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同樣深刻,特別是關於消費者注意力的框架模型,在我看來幾乎就是 Clubhouse 背後的理論基礎(參見:Benchmark 合夥人:疫情下 ToC 創業的危與機)。

所以兩家 VC 都想搶着投,無奈 Benchmark 自身的小而美模式在投後資源方面輸給了 a16z,特別是媒體人脈資源方面,最後被 a16z 搶奪領投。如今看來,a16z 在投後這塊的能力不只是給人看的,而確實是實實在在的(關於 a16z 的投後能力,我曾跟其 COO 有過對話,參見:a16z又募資45億美元,總計管理規模達165億),Clubhouse 的成功離不開 a16z 在這塊的巨大支持。

此次 B 輪融資時,創始人曾説 a16z 的投後團隊特別是媒體團隊幾乎每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給到了巨大幫助。所以有人調侃説,a16z 是一家以 VC 模式賺錢的媒體公司,近期他們直接把媒體業務獨立出來,繼續加大這塊的能力,似乎要把這個調侃變成現實。而前兩天跟馬斯克對話的主持人 Sriram Krishnan 在第二天即宣佈成為了 a16z 新的 GP,這裏也可以看出他們對這塊的重視。

團隊花了很長的時間才開始逐漸放量,雖然與營造社區氛圍有關,但還有一個因素是他們很長一段時間就他們兩個創始人,而且他們在敲代碼設計產品的同時,各自都有兩個孩子時常需要照顧,用團隊的話説就是兩個小孩時常在鍵盤之間跳來跳去,所以進展比較慢。

7月份的時候,團隊正式發了一篇博客介紹這個產品以及如何去使用,這個時候他們仍然只有兩個創始人是全職的:

Clubhouse is a new type of network based on voice. When you open the app you can see “rooms” full of people talking—all open so you can hop in and out, exploring different conversations. You enter each room as an audience member, but if you want to talk you just raise your hand, and the speakers can choose to invite you up. Or you can create a room of your own. It’s a place to meet with friends and with new people around the world—to tell stories, ask questions, debate, learn, and have impromptu conversations on thousands of different topics.

也解釋了為何 Clubhouse 只提供音頻,文字、圖片和視頻都不支持,因為聲音這個媒介可以在各種場合中使用,而且聲音能帶來一種同理心:

Clubhouse is voice-only, and we think voice is a very special medium. With no camera on,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eye contact, what you’re wearing, or where you are. You can talk on Clubhouse while you’re folding laundry, breastfeeding, commuting, working on your couch in the basement, or going for a run. Instead of typing something and hitting Send, you’re engaged in a back-and-forth dialogue with others. The intonation, inflection and emotion conveyed through voice allow you to pick up on nuance and form uniquely human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You can still challenge each other and have tough conversations—but with voice there is often an ability to build more empathy. This is what drew us to the medium.

隨着 iOS 產品的上線和逐步的放開邀請,用户開始迅速增長,下圖是 Clubhouse 發展的一個大致節點。可以看到正式上線 AppStore 時用户才 1 萬用户,12 月 20 號給出了 20 個邀請,後面瞬間就爆了,在邀請制基礎上,這個增長斜率應該找不到第二個產品了。

簡單聊聊 Clubhouse 火起來的背後

隨着 a16z 繼續領投 B 輪,並且爆出其估值從 1 億美金漲到了 10 億美金,這個消息和邀請機制的發酵,讓用户大量湧入嚐鮮,而馬斯克的到來,讓 Clubhouse 被更多用户知曉,但它的火爆,其實一直都是。這期間,還不斷有各種大佬的加入。不得不讓我們感嘆,Andrew Chen 和 a16z 在玩增長這塊,確實是不得不佩服。

隨着 Clubhouse 的大熱,國內一下子好多團隊加入,打算推出中國版 Clubhouse,僅這幾天我就聊了好幾個做這塊的團隊,也體驗了一些產品的 Demo。產品很容易做出來,有的團隊不到 72 小時就把產品做出來並且做了開源,但真正重要的不是做產品,而是為什麼要做。

今天看了硅谷對網絡效應研究最深的 VC NFX 在去年寫的一篇文章:The Next Social Era is Here: Why Now Is the Time for Social Products Again,他們通過研究得出了 2020 年將是新一代社交平台產生的結論,可以説準確的預測到了 Clubhouse 的這一波機會。

簡單聊聊 Clubhouse 火起來的背後

這篇文章我覺得是很值得一讀的,這裏面提出了兩個核心觀點:1.疫情在創造一種新的心理和情緒需求拓撲結構;2.現在的工作環境是為新的社會產品開放的遊戲,我們的工作身份和家庭身份之間的距離已經模糊了。

First, the pandemic is creating a new topology of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needs. Digital media and social products are no longer distractions, they are centr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society. “Social” and “network” is at the core of how we function, and increasingly at the core of how we relate to ourselves and project our identities. Technologies that help us work and live digitally are finally achieving real liftoff. The pandemic is not only speeding up technology adoption, it’s rewiring our relationship to it.

Second, the work environment is now open game for new social products. Two reasons for this. First, we see how good communication can be with consumer products and demand the same excellence in our work lives. But second, and newer, is that in the last few months, the distance between our work identities and our home identities have blurred. There’s a fundamental shift.

因此,幾十年來,我們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第一次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在我們的消費生活還是工作生活中,這意味着現在是 8 年來第一次,創建一個社交媒體應用程序或交流工具可能是一個好的 idea。

這篇文章還提到,創造偉大社交產品有 3 條規則:

養成新習慣

超級粘人

找到一個強大而明顯的增長鈎子

文章本身很長,從社交產品的演變歷史,談到了現在這些產品存在的問題,比方説現在的社交媒體更多是媒體,而不是社交。

也談到了未來的社交產品應該是什麼樣:

社交其實就是一門在一起的藝術ーー交談、參與、分享經驗、分享時刻、講笑話,以及立刻聽到朋友的笑聲(而不僅僅是一個笑表情);

非常重要的是,未來的社交產品將轉向創造,而不僅僅是消費;

大多數現有的社交媒體平台缺乏情感聯繫。

這些似乎都能在 Clubhouse 這個產品裏看到影子,所以如果打算在社交領域做點事情,我覺得這些是值得去了解的。這裏就不細説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投資實習所(ID:startupboy),作者:StartupBoy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83 字。

轉載請註明: 簡單聊聊 Clubhouse 火起來的背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