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戴維·P·戈德曼】
中國3月出口額同比增長8.5%,與分析師預期的下降12%相差很大。這一出人意料的好成績源於中國對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出口增長強勁。
中國同比出口額的變化% 圖片來源:亞洲時報網站
3月份的數據表明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亞洲各國主要的外貿對象還是亞洲國家。在美國思考如何與中國脱鈎之時,這看起來倒像是亞洲在和美國脱鈎。自從中美兩國在2018年4月爆發技術戰,華盛頓禁止向中興通訊(CTE)出口芯片以來,“供應鏈去美國化”一直是半導體行業的流行語。
中國對各國的同比出口額 圖片來源:亞洲時報網站
台灣,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2020年4月購買的中國產品比去年同期多了約50%。日本和韓國增長了20%。中國對美國的產品出口也同比增長,但是以2019年的低谷為比較基準。
中國從亞洲各國進口的產品也急劇增加。
中國同比進口額 圖片來源:亞洲時報網站
亞洲各國間貿易的急劇增加可能反映了亞洲經濟正在重新啓動。大規模病毒檢測,數字監視和社會團結相結合,使亞洲大部分地區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低於百萬分之十,而在美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這個數字則是數百。目前,中國大多數製造業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0%以上。供應鏈的重新開放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進口與出口雙雙暴增的情況。而這種雙暴增則生動反映了亞洲各主要經濟體日趨整合的態勢。
再者,供應鏈從美國的移出也可能部分解釋亞洲貿易的增長。日本現在向中國出口的半導體數量要多於向美國出口的數量。而在2014年,日本出售給美國的半導體數量還是中國的三倍。
日本對華和對美半導體出口 圖片來源:亞洲時報網站
進口激增的其它解釋還有中國正在囤積半導體以預防美國對中國的電信巨頭華為進行“毀滅性打擊”。美國可能會禁止使用美國設備的外國芯片製造公司向華為出售芯片。從理論上講,這將阻止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向華為出售芯片,而華為現在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户,台積電銷往華為的產品佔其總銷售額的13%。華為的芯片設計子公司海思(HiSilicon)現在已躋身全球十大芯片製造商之列,其國內第一季度銷售額超過了高通公司(Qualcomm)。但是海思公司無法自己製造芯片,中國本土的芯片製造商還無法向華為提供可以應用在高端智能手機和服務器上的頂級芯片。
美國科技公司説服了特朗普政府不要試圖禁止華為使用台灣和其他外國芯片,理由是該禁止措施可能延遲但不會阻止中國實現芯片供應自給自足。而同時,美國公司卻將失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高通和英偉達(Nvdia)已經落後於海思 - 而世界其他地區的公司則會爭先恐後的從供應鏈中剔除儘可能多的美國元素。正如辛裏奇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在2020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的那樣,該措施將難以操作且代價高昂。
辛裏奇報告認為:“更加嚴厲的美國域外法規(包括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所能執行的法規)意味着,在美元仍然是國際主導貨幣的情況下,任何機構哪怕是與受限制團體進行一筆最簡單的金融交易也會被禁止,業務關係會因此而完全終結。面對這樣的風險,華為和其他中國科技公司正在尋求與受美國影響的供應鏈完全脱鈎(或等待時機)。為此,中國公司必須與美國之外的技術公司結盟。”
(觀察者網由冠羣譯自《亞洲時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