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場餐桌上的"革命"正在到來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科技

創業邦(ichuangeybng)原創

作者丨謝璇

編輯丨海腰

頭圖丨攝圖網

科技正在試圖改變我們的食物。

想象一下這樣一個未來:餐桌上擺放着的食物,有通過體外培養而生產出的牛肉、五花肉以及海鮮,有通過電和二氧化碳合成的蛋白質食品,還有利用發酵技術製作的人造牛奶。

從植物肉、細胞肉、3D打印食品、昆蟲蛋白、植物蛋白飲料、替代糖、增味劑,到生物學、食品工程學、機械工程學,科技正在逐漸滲透進食品這個古老的行業,打破、重組、再造,食物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神奇變化。

根據國際消費電子展的消費者技術協會(CTA)預測,到2027年,全球食品科技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3420億美元。

這個龐大且充滿想象力的市場,也成為了投資機構追逐的重要戰場。

在DealRoom發佈的《2022年第一季度食品科技風險投資報告》中顯示,2021年是食品科技企業價值的高峯,雖然2022年第一季度出現了降温趨勢,但企業總價值仍然達到了為1.1萬億美元。

圖片來源:2022年第一季度食品科技風險投資報告

最近一兩年,食品科技公司的數量增長明顯,並且受到風險投資和食品巨頭越來越多的關注。創業邦旗下睿獸分析的數據顯示,2020年,數家公司完成了大額融資。

數據來源:睿獸分析

在技術的加持之下,古老的食品行業正在掀起一場舌尖上的革命。

食品迎來科技時代

2013年,世界上首塊體外培養出的細胞培養肉誕生。這塊價值30萬美元的牛肉是由“細胞培養肉”之父、荷蘭馬斯特裏赫特大學組織工程學教授馬克·波斯特所創造。他將從牛頸提取出的“肌衞星細胞”置於生物培養基中,讓其自行分化、繁殖和生長。

在隨後的近10年時間裏,技術不斷髮展讓細胞肉價格不斷下降。2020年,Mosa Meat表示,其牛肉產品成本已經降至每公斤180美元;2021年,Future Meat Technologies每份雞肉產品(約113克)的價格為7.5美元。

2020年,新加坡成為了全球首個批准出售“清潔肉類”的國家。

細胞肉離普通人的餐桌越來越近了。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超過百家細胞肉初創企業,其中有4家位於中國。

這其中,成立於2021年的極麋生物,是目前最年輕的一家細胞肉公司。創始人曹哲厚,本碩均畢業於帝國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專業,博士就讀於愛丁堡大學的神經學專業。

目前極麋生物團隊中的8個人,分別有着細胞生物、食品工程、機械等學科背景。憑藉他們在建立無限擴增動物細胞、培養基開發、血管化組織培養、細胞載體開發等方面擁有的豐富經驗,僅用4個月時間,極麋生物就做出了首塊人工培養牛肉。

不過,這仍然是一個處於萌芽期的領域。

據曹哲厚估計,以極麋生物目前的研發生產進度,待到正式的批量生產,還需要3年時間,以及四到五億元的資金投入。

據悉,極麋生物目前培養肉的成本約為每克幾十元,預計需要在5年內把成本降到一公斤100元,方能具備足夠的競爭力。目前,極麋生物的團隊已於4月、5月獲得成本控制上的技術突破,使其產品能夠以較低價格適用於大規模生產,並已將無血清培養基成本降至每升百元級別。

MOODLES的創始人朱沛然畢業於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機械工程專業,2019年進入西湖大學攻讀3D打印材料技術方向博士學位。

MOODLES將肉製品、植物蛋白、碳水、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元素,通過分子料理技術做成食材,再用3D打印成型成米飯、麪條等熟制主食。這一類型的產品不僅在中國,甚至在海外市場,都尚未有人涉足。因此,他們的生產線只能自己動手,從0開始搭建。

據朱沛然介紹,最初從0到1的研發落地過程是非常困難的。從創業啓動至今的一年半時間裏,團隊成功地將實驗室裏的概念,變為了工業化的解決方案,將傳統主食近十幾步的生產工序壓縮成兩個環節,不僅極大程度降低了生產製造成本,同時實現了產能的大幅提升。

甚至為了更好的模仿傳統主食或勁道、或軟糯的口感,MOODLES團隊還使用了材料研究的方法,通過物理測量,構建了基本數據庫,然後通過生產調試,讓新產品呈現與米麪較為相似的口感。

新產品的面世,首先需要監管部門的認可。作為一個全新品類,既非米麪,又不是普通肉製品的MOODLES以“速凍調理肉製品”品類,拿到了食藥監的生產許可證。

有了官方的認證,就可以啓動批量化的生產。MOODLES首座總投資額達5億元的生產基地,即將投入生產,該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約5200噸產品的生產能力。

根據規劃,MOODLES還將於2023年年末開始二期工廠建設,預計可實現年產2萬噸產能。

食品科技領域或將誕生下一個“蘋果”

與外界的認知不同,朱沛然並不認為MOODLES是一家合成生物公司,“一般的生物合成技術,做的大都是原料替代,提高生產效率,或者降低供應鏈成本。但對於食品行業的下游,以及消費端之間的交流,並沒有形成太多的推動力。”

在他眼中,用新技術去貼近消費者端,滿足消費者日益升級的需求,這才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MOODLES的核心目標人羣,定位在對營養均衡方面需求更高的兒童,老人,和特殊疾病人羣。

很多孩子不愛吃肉,而以肉為主要原料做出來的麪條,就能滿足孩子和家長在口味與蛋白質補充層面上的多層需求;中國的傳統飲食偏愛碳水,但過高的碳水比例,則會造成糖尿病等風險。這時,一個低碳水,降低升糖風險,且含有高蛋白質,價格低於肉類,僅比一般麪食高50%的類主食產品,則會更加受到老年人的歡迎。

這對於競爭激烈、鮮有真正創新的食品行業來説,是一個難得的“上新”機會。因此,MOODLES在To B市場中,得到了很多廠商的支持,從線下餐飲渠道、連鎖餐廳、大型食品廠商,新型產品的設計和定製,讓很多傳統食品品牌看到了新的增長點。

“食品上的突破,也是生物上的突破。”在曹哲厚眼中,科技產品經歷了前面10餘年的爆發式發展,現已進入了創新的瓶頸期。而生物技術領域雖然接過了創新的接力棒,但還沒有迎來真正劃時代的企業。

傳統食品企業大都是生產型企業,而非科技型企業。而當生物技術進入消費領域,必然會產生一家像蘋果一樣的公司,在底層的技術層面實現創新,改變原來的食物製作方法,曹哲厚認為,這樣的巨無霸是必然會出現的,仍然還有機會。

但新事物,往往可以給市場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

“以後吃肉可能會像喝奶茶,可以被設計,可以把過去不可能吃得到的肉,通過不殺生的方法做出來。”從文明的角度看,曹哲厚認為,屠宰肉並不會被徹底取代,但是比例肯定會下降,未來人們可以去吃一些沒有心理負擔的、更純淨健康的牛肉。

這不僅是一次食物科技層面的技術革新,更是一次人文理念上的探索。更短的生產時間,更少的污染和碳排放,更可控的生產和質量,在曹哲厚的想象中,食物科技會帶領人們進入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時代。

“未來人類肯定會是一個星際的物種,而且我相信在50年內,會有人去到火星。行業裏都在討論,將來細胞肉也許有可能跟馬斯克去火星,這是個挺有意思的未來。”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