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緊張之際,中國芯片5年自給率70%,能行
編輯:虎威軍
校對:查爾斯
美國政府頻頻對華為出手,導致華為高端芯片沒有辦法繼續生產。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近期,國務院新印發的一項文件中談到,中國將在2025年達到70%的芯片自給率。這個目標到底有多難?2019年中國的芯片自給率僅僅只有30%。雖然生產不了高端芯片,但中低端芯片的技術還是具備的,如何在短時間內加入第一梯隊,是目前中國芯片製造的一大難題。
中國芯片產業的信心
在全球的芯片製造中,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都表現非常不錯,甚至佔據領先位置。台灣地區通過在代工業中經營數十年,終於在芯片製造業獨佔鰲頭。韓國與日本兩個鄰國,也是投入巨大的資金。中國大陸近些年開始發力,也取得不錯的成果,可惜因為國際環境的突然改變,使得“國產芯片”遇到了巨大的阻礙。
隨着中芯國際、寒武紀等芯片企業的崛起,讓行業看到了國產芯片的希望。要想不再被其他國家卡住脖子,只有提高自身的製造能力,實現真正的自給自足。因為中國終端越來越成熟的關係,對於芯片會有更大的需求量,這也是未來的核心技術,許多人都認可芯片製造,是一項投資大,同時回報也大的產業。
大環境改變,賦予國產芯片巨大動能
美國政府不斷出台各種禁令,已經第三次打壓華為。這些禁令讓華為無法拿到高端芯片,未來將會使華為旗下高端手機出現無法出貨的狀況。危機來臨,華為在6月份選擇調整了供應鏈,當時寄希望大批量向聯發科購買芯片,來解決眼前的難題,可結果自然是禁令再一次升級。
美國政府使用長臂管轄的條款,不管是哪家的芯片,只要是使用了美國的專利技術,都無法向華為出貨,這注定要讓華為走上全面國產化。值得欣喜的是,中國在儲存芯片方面,經過3年時間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可有可無,到如今佔據全球市場5%份額的程度。反而是在晶圓製造上,還是與第一梯隊存在不小的差距。
中國芯片製造面對美國政府的百般刁難,除了壓力,還具有使命感。美國政府通過政治力量干涉,這樣的做法並不合理,也違背經濟規律。曾經與中國廠商合作的美國企業,為此蒙受鉅額損失,美國政府的不合理措施勢必給行業帶來亂象。
免責聲明:本文由兩岸直通車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