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碰撞是如何塑造小行星的呢,來這裏告訴你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科技

碰撞是如何塑造一個小行星的?

這張照片顯示了小行星厄洛斯的低區域的風化層和小巨石,以及退化的隕石坑,幾乎被擦除的“幽靈”隕石坑和很少的小隕石坑。(圖片來源:NASA和JHU/APL)

美國宇航局將把一個垃圾桶大小的重型探測器撞向一顆彗星,目的是製造出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隕石坑以供觀察。然而,至於到底將會發生什麼,沒有人能夠真的知道

儘管近年來對彗星和小行星進行了幾次近距離觀察,包括2001年美國宇航局的宇宙飛船在厄洛斯上的一次戲劇性着陸,但太空岩石的組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確定。科學家們甚至不確定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結構和化學差異。

特別是,天文學家們想知道小行星有多堅固或鬆散。這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瞭解太陽系的歷史。· 如果我們需要去轉變或去破壞我們前進着的道路,它也會派上用場。

通過模擬其他小行星是怎樣可能的撞擊來敲響鐘聲的這一新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厄洛斯的結構。該模型支持了之前的研究,即厄洛斯是一塊長21英里(33公里)的土豆形岩石,它是不堅實的,而是由一系列易碎的方塊石組成,每塊都像一個小鎮一樣大。

厄洛斯上的許多隕石坑代表了它過去暴力撞擊的記錄。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員小詹姆斯·理查森解釋説,對NEAR的圖片和數據的初步研究表明,它曾經可能是一塊岩石,但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裏,與較小的小行星的碰撞使它斷裂。

這些岩石塊,每一個一英里寬,就像3d拼圖遊戲一樣集體組合在一起,儘管重力很弱。

在新的研究中,理查森假設了這個結構,並將其插入到一個地震活動的計算機模型中。這些結果似乎解釋了小行星上以前的隕石坑是如何被撞擊後的震動所掩蓋和沖刷掉的。

理查森説:”當一顆小行星撞擊一個更大的小行星時,比如厄洛斯,它將會對較大的這個小行星的表面和結構產生四種主要影響。”

在目標小行星的表面雕刻了一個隕石坑。.

一層薄薄的碎片在目標小行星上分佈,主要集中在撞擊地點附近;還有某些碎片消失在太空中。底層基岩斷裂。

當地震波在其中迴盪時,小行星就會震動作響;搖晃可以持續幾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就像厄洛斯那樣。

雖然計算機模型並不是要展示風化層向下遷移的所有結果,但它確實展示了一種產生滑坡、雪崩和低海拔風化層聚集的機制。理查森説,它還正確地模擬了小隕石坑的退化和清除。這些都是在厄洛斯上看到的特徵。

該計算機模型採用了撞擊直徑從2.2英尺(0.7米)到近半英里(700米)的岩石。它創造了從66英尺(20米)到12.4英里(20公里)寬的虛擬隕石坑。理查森説,這項研究應該適用於所有直徑約為62英里(100公里)的有岩石、斷裂的小行星。

問題是,科學家們不知道有多少顆小行星是這樣的。其他的太空岩石可能更多的像是鬆散的碎石堆,沒有大的石塊。然而還有一些卻很堅固。而地震效應也會因被撞擊的小行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理查森説:“較大的小行星在撞擊後只會有局部地震效應,而不是整個的地震效應,因為它們的體積更大,重力更大。”

對小行星震動的進一步掌握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計劃對這些物體的實際地震研究,因此科學家們最終可以弄清楚小行星是如何真正構造的。

理查森的研究發表在週五的《科學》雜誌上,加州大學的埃裏克·阿斯普格説,“這對小行星體的詳細地質力學理解奠定了基礎,”聖克魯斯埃斯帕格還為該雜誌寫了一篇評論。

一些探索小行星和彗星內部結構的任務正在進行中。埃斯帕格寫道,一個問題是要將探針固定在一個幾乎沒有重力的物體上。

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宇宙飛船正在進入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軌道,它將部署一個探測器,然後利用無線電波探索其內部。

日本隼鳥號飛船在2005年與Itokawa小行星的軌道同步運轉。它會接觸到小行星的表面,併發射了一顆小子彈,然後將產生的顆粒射入一個罐子,以便將其帶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的深度撞擊任務將向坦佩爾1號彗星發射一枚770磅(350公斤)的發射彈,然後拍攝撞擊照片並分析這個新的隕石坑。

美國宇航局於2006年發射的“黎明”任務圍繞小行星穀神星運行,這是已知的最大的小行星,直徑為578英里(930公里)。

令人困惑的外太陽系

有些小行星就像洋葱一樣。

BY: Robert Roy Britt

FY: Cybel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