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編輯導語:產品人大概都有這種苦惱:產品的迭代和更新離不開用户需求的反饋,然而現實中卻很難直接接觸到用户,更無法和用户進行溝通,瞭解其真正的需求。此時,現場調研活動是瞭解用户需求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本文作者結合自身車聯網行業的經驗,為我們分享瞭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做產品的都知道,每天的圈子基本是運營、市場、研發、設計和測試等,能夠跟真正用户溝通的機會並不多,尤其還是做車聯網行業的。一直盼着能有一次跟車主用户的面對面交流,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和目的。

直到有一天,老大興沖沖地過來説:“市場和品牌部準備舉辦一個“車主日”的活動,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咱們產品也得好好考慮下,怎麼結合這個活動,做一次深度的用户現場調研。”

聽到這個消息,大家都心情振奮,終於可以做有組織有紀律像樣的用户調研了。那怎麼去做這次用户調研呢,得先從最基礎的開始。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一、瞭解活動背景和信息

第一步,先從市場和品牌部那邊瞭解最初的信息。因為新版本產品即將發佈,市場和品牌決定提前先做一輪車主預熱體驗,挑選一些活躍和有影響力的車主參加。

主要目的:這次舉辦“車主日”活動,主要目的是品牌新車型的宣傳和試乘試駕體驗。

活動大體環節:活動前後持續1.5天,前一天車主自行到達下榻酒店,第二天上午9點半正式開始。上午為新產品宣講環節,午飯過後開始試乘試駕,試駕結束進行座談會和禮品發放,集體拍照留念後結束。

二、用户羣體分佈定位

做用户調研的第一步,是需要對調研的對象進行確認和分類。針對不同的用户羣體,細化具體的調研目標,從而可以獲取到更加細化和準確的需求。

比如對於一個APP軟件來説,會有普通用户或者VIP用户,拿打車軟件舉例,會有司機用户和乘客用户,乘客還分為個人和企業;司機可能分為專職或兼職等。

不同的用户關注點不同,對應的調研手段和方法也會不同。

從市場部瞭解到的信息,此次活動參與的車主用户,數量在30個左右,大都是本地和周邊幾個城市的為主,來源是從微信公眾號、論壇和車主俱樂部報名和挑選出來的。

用户羣體的年齡分佈從25到48歲之間,基本涵蓋了車型的主要目標用户年齡層,同時,也包含二線和三線城市,符合產品基本的用户定位。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由於用户事先由市場部門挑選,也基本涵蓋典型車主用户分佈,此次沒有進行更細的劃分,在實際調研環節可靈活變化和調整,比如對駕齡、車輛用途、年齡和所屬城市等特徵的車主用户做特別的標註。

三、產品調研的目標

用户羣體分析完成之後,開始制定對應的調研目標。在不同的產品階段,其實用户調研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1. 產品初期

可以從用户調研中獲取問題和需求,用於為產品設計提供功能依據。在最初的產品定位、功能設計以及方向上,都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和了解。

2. 產品上線後

用户調研的目標,更多的是針對產品迭代和調整,收集用户最真實的反饋,對於某些流程是否滿意,體驗是否足夠好等等,去優化和改進整體業務流程。

其實產品調研的目標簡而言之,瞭解用户的真實問題、需求和意圖,以及對於該需求的詳細的行為和動機。

可用户並不專業,沒辦法很清晰地表述表達,就會有大量的偽需求甚至次級需求出現,需要對需求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分析。

細化和明確的調研目標,有助於在問題或調研建立初期,就能將範圍縮小,儘可能讓用户的回答或者描述做到準確,減少混淆和干擾性。

比如,常見的問卷調查一般喜歡問:“你最想要的功能是什麼?”、“你覺得某某產品怎麼樣?”、“哪個功能設計的最好?”等等。

這些問題一開始就已經把用户侷限在某個範圍之內,“你最想要的功能是什麼”,明擺着就是想讓用户告訴你他要什麼,讓用户來幫你想功能,告訴你怎麼做,這恐怕很難達到目的。

正確的做法是通過用户對整個業務過程的描述以及日常使用習慣,去分析和發現用户最頭疼的問題,最不爽的地方。調研的目標必須相對明確和細化,對應的問題和訪談再圍繞這個目標進行。

而我們此次的目標,核心有三個: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基於這三點目標,所有問卷、調研和討論主題都圍繞此進行,核心目標一致,同時保障最終的結果能夠在目標上做出合理和正確的反饋。

四、明確調研形式和內容

調研的目標確認以後,接下來是如何選擇調研形式和準備調研材料及劇本。

用户調研的方法有很多,問卷調查、用户訪談、情景調查、A/B測試等,因為有一天的時間,且能夠跟客户面對面,所以在用户調研方式上,就有更多空間可以選擇。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根據“車主日”當天的安排,我們將整個調研過程分為四個部分,問卷調查、用户訪談、試駕講解和用户座談,同時,試駕過程中全程錄音錄像,便於對實際使用過程中問題的收集和錄入。

1. 問卷調查

是最廣為人知和普遍的用户調研方式:

優勢在於覆蓋面廣、傳播成本低、時間可控,可根據問題的設計獲得相對較多樣本的統計和分析;缺點則是準確性不一,用户也更容易被問題本身所引導。

問題設計的選擇如下:

1)具體性

問題不能過於空洞,範圍很廣,用户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或者可以使用很廣泛的語言進行回答,導致問題結果無法精準反應情況。

2)開放性

對於問題本身,沒有那麼封閉,具備一定的半開放性。

比如,答案是多選或者可手填,不侷限於某個思路之內,能夠有用户一定發揮的空間。同時,也能夠讓用户進行一些思考,確認自己內心所真正期望的需求。

3)易懂性

問卷整體需足夠通俗易懂,用户不需要在一個題目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最好是看完題目就能想到自己的答案。如果問題太難,會導致用户的畏難心理,後面就可能胡亂選擇,降低準確性。

起初,讓每個模塊產品各自提交各自的問卷問題,每個模塊限制在10個問題以內。收集上來後發現,沒有一個模塊是不超過10個的,最後整理下來竟然有七八十個之多。

於是開會討論,判定優先級並做刪減,碰上僵持不下的,採用最民主的方式,舉手表決,但是僅限於會上的人,不能喊人。

最終,我們形成了一份30道題的問卷,整體回答時間在15分鐘左右,其中18道是多選題,5道是單選題,3道是填空題。

同時,在問題順序設計上,採用金字塔的方式,把一些相對小範圍和簡單的題目放在開頭,便於打開用户思路,範圍大、開放性強的問題放在末尾,便於後續發散思維。

為了提高車主積極性,問卷調查採用在線掃碼的方式填寫,填寫完成可以領小禮物。

2. 用户訪談

用户訪談相對問卷調查來説,更為直觀和有效。可以通過訪談的形式,進行更深入和細緻的剖析交流。可以通過場景切入、顛覆式反問等方式快速獲取有效信息。

針對訪談部分環節的設定,放在產品講解之後,是基於用户對我們的新版本產品有一定了解。所以,對於訪談,我們按照主題分為三個階段,當然,允許訪談現場有一定的自由發揮。

1)預熱階段

對於產品的直觀反饋,在講解完產品之後,對產品的設想,基本反饋的收集獲取。

2)情景覆盤

針對設計的核心場景,從用户故事和路徑地圖角度,儘量細緻的交流和了解,獲取情景相關需求狀態。此環節是用户訪談中的核心環節,針對新版本系統特色的五大出行場景,圍繞用户核心矛盾和問題。

比如:早上上班點咖啡,目標是到達公司樓下剛好可以拿到咖啡上樓。這個場景中用户的核心關注點,是在於支付的安全性,還是咖啡的選擇,又或者是堵車導致咖啡放涼了等等。

3)發散階段

在訪談的最後階段,不限制主題,讓用户自由闡述,描述當前最頭疼的問題,自己出行途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對於整體駕駛過程的描述。

最後通過訪談信息的梳理和整合,形成對於某一個用户的最終訪談結果,最終形成可以優化和落地的產品迭代需求。

3. 現場調查(試駕體驗)

在用户試駕環節,可以認為是現場調查的形式,核心目標是讓用户實車體驗,我們在試駕過程中輔助介紹和答疑,對於該環節,對用户整個情景過程的音視頻記錄,便於後續的整理和分析。

現場調查的核心,在於直接讓用户走一遍真實場景,記錄在真實過程中的整體過程和問題。現場調查分為兩種方式,固定腳本和場景觸發。

固定腳本是直接告訴用户按照既定的場景腳本,基於模擬的情況,配合實際駕駛過程,以及對於產品解決方案的問題和體驗,達到場景分析的目的。

場景觸發式,打造真實的場景環境,記錄真實場景下用户的習慣行為和過程,同時基於現有解決方案對問題的解決程度,記錄準確的反饋。比如在疲勞駕駛過程中,對於疲勞的提醒以及如何刺激,可以更好地幫助用户擺脱疲勞。

4. 用户座談(焦點訪談)

該環節和焦點訪談性質類似,但是主題不僅僅是一個,而是由專門的主持人,根據當天的產品宣講情況,以及試駕情況,快速總結形成幾大類問題進行訪談和討論。

用户座談的目的,是對於當天整體活動的總結座談,按照環節的設計,包含對體驗試駕的評價,自由討論,以及互動場景問答等,讓用户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自有表達自己的觀點。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通過這四個環節,從方向、規劃到具體的場景和功能,在講解、試駕、體驗和座談過程中,圍繞之前擬定的目標進行調研。

五、“車主日”活動

試駕總共6台車,整個活動我們產品部門安排了8個人參與,每台車配有產品講解員,分兩批次,同時預留2個技術支持做臨時補充。

當天活動,整體進程還算順利,過程中稍稍出現了一些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希望和大家共勉。

  1. 非目標用户的干擾:做問卷調查的時候,是做完問卷可以領一份小禮物,於是那些帶家屬來的車主,尤其是帶小朋友和老人前來的,導致問卷樣本小的情況下,結果不可靠性增加…後來,對那些帶小孩子來的,都免費發一個小禮物,不需要做問卷調查。
  2. 問卷的填空題建議附帶引導:通過結果分析,發現隨機填寫的很多,因為是必須輸文字,但輸入的有效內容很少…
  3. 不要寫太多的專業詞彙:在問卷和訪談過程中,經常需要去解釋一個名詞,很多專有名詞用户不明白,所以儘量不要用專業詞彙。
  4. 用户訪談腳本設計一定要靈活:在用户訪談時,很多用户不會順着你的問題思路往下,往往會打斷、變換話題等,時間有限導致訪談的深度不夠。
  5. 多用户的情況下,要避免從眾心理:在用户座談環節,在某些問題的討論中,從眾心理很是明顯,觀點和結果不確定性較大。
  6. 真實體驗下的調研最準確:反而是在試駕和實車體驗環節,伴隨着產品同事的講解,用户會問一些真正關注的問題點,信息是相對真實可靠的。因為是一車多人,沒辦法挨個做細緻的訪談,掌握的信息相對有限。
六、結果彙總

“車主日”結束,一切收拾妥當,已經是晚上9點。對於平常步數不會超過3千的我來説,當天2萬多的步數,已經成為產品“汪”的真實寫照。

接下來的幾天,對收集到的所有材料和信息,進行了信息的歸類整理以及數據分析。

1. 原始記錄整理保存

對於當天所有的問卷調查檔案、訪談情況、試駕過程記錄,以及座談會紀要內容,全部進行統一路徑存放,而且存放完成後,除了管理員之外,其他人僅有訪問權,沒有刪除和修改權限。

2. 歸類和整理

1)搭建基礎數據庫

對於所有收集到的記錄和信息,為了便於各自產品可根據自己的模塊特性進行分析和處理,我們建立了用户調研基礎數據庫,包括個人檔案,以及整個調研數據情況,分門歸類,分析結果按照統一格式進行整理和輸出。

2)枚舉因子

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枚舉所有可能因子,同時排除部分無效因子。比如車主用户分類的幾個維度,確定分析因子,比如城市、年齡、收入、地域,不同模塊的產品可根據自己需要決定相關因子。

比如,對於加油場景,產品認為收入和城市因子最為重要,則可根據這兩個因子形成數據彙總。

3)場景分析

對於場景信息,因後續的建模需要,在歸類和整理時,就需從兩個維度進行確認。一個是用户路徑,一個是影響因子,這兩者的不同會導致整體場景和體驗偏移。

比如:針對用户駕駛過程中需要加油的場景,用户路徑上,可通過車機或者儀表的提醒,瞭解當前油量狀態,以及是否能夠到達目的地。

如果配上時間和成本兩個因子,那麼如果附近有更便宜的加油站,或者當前處於趕時間的狀態,在初期是會對是否去加油的經過產生影響的。

3. 用户和場景模型輸出

將信息歸類和整理形成數據庫後,就可以基於該數據形成對應的用户和場景模型。用户模型需要關注的是典型性和獨立性,而場景模型則要考慮閉環能力和擴展能力。

用户模型,須是能夠具備典型和獨立特徵的,比如針對年齡段在25~30歲的未婚女性,他們對於下班之後的用車出行需求,主要體現在商場、影院和美食周邊。

而場景模型,更要關注的是閉環能力和擴展能力。

閉環能力,意味着可以將用户的需求和問題徹底解決,而不需要用户二次考慮和操作的成本。而擴展能力,意味着場景本身可運營,可延伸,甚至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保障產品具備可獨立存活的空間。

將現有產品設計的場景模型和數據形成的結果模型進行分析,根據匹配度,確認最終是否需要調整和優化。比如,下圖針對上班的用户過程和場景分析,針對當前分析結果以及用户實際情況的對比,對解決方案進行調整。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七、總結

寫在最後:這次的“車主日”現場調研活動順利結束,雖然有些環節遇到些問題,也算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和成長。

做一次用户調研本就不容易,做一次深度的好的車主用户調研更為不易。產品經理要時刻保持產品思維,對於用户的每一個問題,不經意的疑問,隨口的吐槽,都是可挖掘的點。

不要侷限於事先設定好的腳本或環節,現場調研,更需要的是隨機應變,才能獲取到更多有用的真實的信息。

作者:醉仔,在產品領域遨遊了10多年的沙皮

本文由 @醉仔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33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歷分享:如何做一場面向車主用户的現場調研活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