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七夕會 養育 | 撿球翁剪影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體育

球童見識過,光鮮靚麗、招人憐愛,喬丹、羅納爾多等大明星幼時都做過球童;球翁呢,還沒聽説過,但低頭看看自己,我現在乾的活,不就是球翁嗎?網球賽場上,身着統一的制服青澀少年,潛伏在球場的角落,靜若處子,動若脱兔,在底線或網帶兩端來回穿梭,與此相比,我不會自慚形穢,除了年齡差異,還不都是撿球?

我是環繞着網球場,為孫子語天日常訓練來撿球的。在一個標準網球場670平方米的空間,拖着一隻裝有輪子、自重2.5公斤的金屬球筐,見球拎筐,筐底壓住球,球便入筐,看似不彎腰不伸手,但隨着筐內球的增多,而且不間斷地來回巡走,也是很費氣力的。尤其是悶熱的初夏,網球館不到暑假不開空調,空氣凝固,四周潮濕,流汗沾衣熱不勝。

語天8歲,學打網球一年了。父母不是企盼他將來成為費德勒,只是希望他健康成長,不要把體能廢掉了,不能成為德約科維奇,但必須德智體都可以。據説網球運動,可以調動各器官系統的積極參與,在旺盛的新陳代謝中,讓孩子得到極好的鍛鍊,這對未來的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將信將疑。在我小時候沒有網球,我們玩的是三毛球,三根羽毛插在橡膠託上,木製球拍比乒乓球拍大一圈,你來我往,競相揮拍,弄堂彈硌路上到處是球場。到了兒子小時候,玩上了羽毛球,當然是改良的,把室內運動放到了户外,新村裏找一塊水泥地坪,無網相隔,沒有發球錯區,隨意抽殺,不亦樂乎。

時代變遷,球事更迭,運動系統化、專業化了,我應該為此感到歡欣鼓舞。

撿球累了,難免有一通浮想,孩子如果去打乒乓球,那個賽璐珞銀色小球,重量僅有2.8克,場地上四周還有擋板,撿球要方便多了,只是乒乓球沒有球童,遑論球翁。轉念一想,如果孩子去打高爾夫,那球場有80個足球場大小,撿球的還不跑斷腿?其實在那裏撿球已經不重要了,還得為球員揹包、遞杆、遞球、補沙、擦杆,甚至為球員出謀劃策,體力智力高難度,高爾夫球場沒有球翁。那麼,在網球場邊,拖車踽踽獨行,正是球翁的最佳的詮釋、最搭的畫風,網邊撿球,撿得其所。

網球館被分隔了四塊球場,時時爆滿,有日常運動的,更多的還是來學習、訓練的。也有家長把孩子送來,便匆匆離去,球筐裏球打完了,孩子就得自己去撿。語天請的教練據説原先是專業球員,退役後授課,每小時500元,加上場地費每小時160元。我屈指暗算,一場訓練課,每分鐘就是11元,一寸光陰一寸金。幫孩子撿球,就是增添了打球時間,節省了學習成本。於是在我眼裏,撿球如同撿錢,這錢不是他人的,是自己口袋裏遺落的,舉手之勞,物歸原主。一隻只黃綠相拼的兒童網球,撿拾入筐,顆粒歸倉,不一會已經收穫滿滿,如同拖着沉甸甸的豐收喜悦。

球翁並未就此滿足,撿球之餘,先推服務項目,小運動員休息時,遞上一瓶運動飲料,用乾毛巾為其擦汗,勉勵鼓勵又激勵。網球場邊走多了,就像熟讀唐詩也會吟一樣,弄懂了一些基本規則,什麼站位揮拍、正手反手、斜線直線,也略知一二,於是除了送水擦汗,再充當教練助理,拍着小運動員的頭,在其耳畔如此這般,分享戰術技巧。

所謂幹一行愛一行,每週兩次去網球館,我已經不厭其煩,甚至喜歡上了撿球,在無球可撿的日子,似乎感到有點落寞。球童是人見人愛,球翁只是自娛自樂,興致來的時候,不禁自度一曲:撿球翁,拖筐撿拾球館中。滿面汗水紅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撿球得空何所營?遞上汗巾與小食……

吟餘沉思:球童可以減少比賽中的無效時間,有效地提升比賽節奏;球翁呢,其實是在為孩子撿漏拾遺,讓他們在人生的賽道中心無旁騖,跑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