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教丨教育部開出“培訓負面清單”,會成為超標超前教學行動指南嗎?

問教丨教育部開出“培訓負面清單”,會成為超標超前教學行動指南嗎?

教育部近日開出義務教育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涉及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學六門學科,明確禁止在寒暑假培訓下學期教科書知識內容。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禁止使用繁、難、偏、怪的練習題。

總體看來,學生家長對於這一負面清單,反應比較冷淡,並不認為這是給學生減負的好消息,反而有家長擔心,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會變為進行超標超前教育的“指南”。

這幾乎已經成為每次減負令發佈後的輿論常態。也帶來一個尷尬的結果:學生負擔越減越重,減負令被禁止的,被一些地方作為“典型經驗”。分析這種狀態,對有效減負至關重要。

概括而言,當前減負的困境是缺乏一致行動,各地“各行其是”選擇性落實減負令,減負令被升學博弈淹沒。

不妨預測一下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的執行前景。

這一負面清單主要是針對培訓機構的,那麼,體制內的學校教育執行嗎?要禁止超前教學、超綱教學,需要校內外一致行動,只治理校外培訓,不治理學校內的超標超前教學,誰會把治理當一回事?

對於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的超前超標教學,地方教育部門的態度很重要。教育部制訂負面清單,其目的就是給各地統一治理超前超標教學,提供具體的標準,不僅有“原則要求”,還指出“典型問題”,負面清單可謂一目瞭然。如果各地教育部門一致行動,那超前超標教學問題的治理,不是什麼難題。問題在於,各地教育部門在執行時,卻有博弈心態,希望其他地方教育執行,而自己不執行,從不執行中收穫中高考利益。

不執行政策規定,屬於違規行為,可在中高考政績面前,違規不值一提,還可能會被讚美為大膽敢作敢為。當升學政績是地方發展教育的最大政績時,地方教育部門寧可違規,也願意獲得這一政績。現實正是如此,一些地方明顯違規違法,諸如縱容學校違規提前招生、超大規模招生,然而這種違規做法,“帶來”了轄區內升學業績突出的“名校”,違規也就被讚譽為超常規。

家長們不追究不執行減負令的地區的責任,反而質疑本地嚴格減負,這也成為當前減負的“一道風景”。減負無疑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不執行減負令是違規辦學,當嚴厲追責,但是,家長更關心的是孩子的升學競爭,別人不減負,自己減負,不就影響競爭實力,“坑”了孩子嗎?

當沒有一致行動時,在現實的中高考競爭語境下,減負就讓學校和學生、家長陷入“囚徒困境”,在不知道對方是否減負的情況下,博弈選擇的結果是大家都不減負。甚至和減負禁令反着幹,像此次發佈的負面清單,就可能成為學校、培訓機構和家長的超標超前教育指南,只有這樣教,才能超過別人,或者至少不落後。把監督學校、培訓機構不能超前超標教學的政策規定,變為了提高學生競爭能力的行動綱領。

要讓減負令有效,這就需要有一致行動。而實施一致行動,並不複雜,就是依法治教,不能選擇性執法。只要有選擇性執法存在,全省之內一個縣不落實減負令,其他的縣也會跟着不落實,因為競爭高考政績就是縣市之間的競爭。

超標超綱培訓負面清單的命運也取決於有無一致行動,只要有地方教育部門不嚴格落實,對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的超標超前教學區別對待,選擇性執法,那麼,教育部組織專家精心編制的負面清單,會加劇超前超標教學——提醒部分學校、培訓機構,原來超標超前是這樣!

近年來,我國輿論場一直在討論教育“劇場效應”,認為劇場效應,讓很多規範治理學校辦學的措施得不到實施。而其實,產生劇場效應的根本原因,正是沒有依法規範學校、教育機構辦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劇場中,有本來有座位,但大家都站起來才能看到戲的劇場嗎?這樣的劇場必然沒有保安維護秩序。在有保安維持秩序的劇場中,不可能出現第一排觀眾站起來看戲,卻沒有人管的局面。提前教學、超前教學之所以發生,是沒有依法維持教學秩序,是負責監管的教育部門和學校成為超標超前教學的升學利益共同體,縱容違規辦學。

因此,要給學生減負,必須強化依法治教,完善教育督導機制,加強對地方教育部門教育履責的督導、檢查,嚴肅追究不履行教育職責的地方教育部門。同時,不再以升學政績考核、評價地方教育發展教育的成就,而要重點考察一地的教育秩序是否規範和教育生態是否健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4 字。

轉載請註明: 問教丨教育部開出“培訓負面清單”,會成為超標超前教學行動指南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