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危機中的張之洞有什麼突出表現 伊犁危機過程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伊犁危機中的張之洞

晚清年間,俄國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1871年佔領了新疆,然後又讓伊犁陷入了危機,中國與之多方面交涉之後,新疆歸還了,那麼伊犁呢?伊犁危機又是怎麼回事?而伊犁危機又和當時無人知曉的小官吏張之洞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張之洞雕像

其實歷史上出現了好幾位伊犁事件的功臣,其中最重要的一位莫過於張之洞,而張之洞本人也是因為這場危機而被人們熟知,繼而大放異彩。在伊犁事件之前,張之洞不過是沒人知道的小官,而張之洞素來就胸懷大志,滿腹經綸,當伊犁危機爆發後更是激起他愛國的情懷,他便用手中的筆桿上書啓奏。

然而史學家們對於伊犁危機中的張之洞並沒有多方濃墨重彩加以渲染,也許是因為他其他方面的功勳大於這個吧,不過我們卻不可否認張之洞在伊犁危機中的作用。

從一屆小官,到後來眾人皆知的高度,是與他手中的那隻筆桿有着莫大的關係的。伊犁危機爆發後,他犀利的指出了一旦妥協俄國的後果以及所會發生的危機,尤其是當時俄國的一再施壓,以及各國的逼近,張之洞依然選擇在桌前伏案疾書,在那之前,假使一次沒有得到重用,他還是會反思後再次覲見。有人對此不滿,説他是文人之言,只會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際的作用。面對他們的惡言相向,為了解除危機他沒有任何話語,也沒有為自己做其他方面的辯解,而是用筆證明了自己。

伊犁危機中的張之洞用自己手中最普通不過的筆改變了戰爭,也為他以後的仕途帶去了不小的作用。

伊犁危機過程

伊犁危機差點導致中國失去了其主權,這場危機之巨大可想而知,那麼具體伊犁危機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伊犁危機示意圖

伊犁危機的過程還要從同治三年開始説起,當時陝西和甘肅發生叛亂,西北軍為了鎮壓叛亂,出動了大批的士兵,從而導致當時的新疆守衞薄弱,於是,有強大野心的沙俄帝國趁虛而入,佔領了新疆塔城和額爾齊斯河流域,並逼迫當時的新疆將軍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進而吞併了新疆東部的大片土地,而當時又出現了一個叫阿古柏的人佔領新疆,繼而成立了哲德沙爾汗國。

在同治十年間,阿古柏在天山南路,沙俄帝國趁機出兵佔領了新疆伊犁地區,清政府多次要求沙俄帝國歸還伊犁,但沙俄帝國都沒有同意,後來清政府派遣特使談判,特使被脅迫簽訂了《裏瓦幾亞條約》,但這個條約使清政府對伊犁喪失主權,引起清政府朝野一片震動,後來清政府再次派遣特使出使談判,並修改了條約,重新簽訂了《伊犁條約》,這次沙俄帝國雖然答應歸還伊犁,但是伊犁西邊的領土卻歸屬了沙俄。雖然朝廷重新簽訂了條約,而沙俄卻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伊犁以西的領土,伊犁危機雖然解除,但中國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伊犁危機過程是非常曲折的,雖然最終伊犁危機被解除,可是還是損失了中國領土。而造成這場危機的原因卻是由於清政府的無能,這才讓中國內部發生戰亂,才致使沙俄帝國趁虛而入,佔領了伊犁,最後才面臨這種割地的局面。

伊犁危機結果

伊犁危機主要發生在清朝同治年間的新疆地區,伊犁危機的結果是伊犁危機解除,而伊犁以西的領土割讓給俄國。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無能,各地不斷髮生暴亂,西北軍四處平亂,新疆守衞薄弱,導致沙俄入侵,從而引起了伊犁巨大的危機。雖然最後伊犁危機解除,而中國卻失去了一部分領土的主權。

伊犁條約摘錄

伊犁危機的具體結果是,中國造成重大的損失,而俄國卻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中國的部分土地,這樣的結果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恥辱。其實導致這樣的結果追根溯源都是源於清政府的無能,明明是沙俄趁虛而入,奪取了他國的領地,而卻要中國拿其他的領地來交換伊犁的領地,哪有拿自己的東西換自己的東西的道理,可是偏偏當時的清政府就這樣做了。伊犁危機的結果對中國人民來説是一個恥辱,而這個結果更加會助長俄國對中國的肆無忌憚,會更加讓中國陷入危險的境地。

伊犁危機結果對中國後來逐步陷入危險境地也有一定的影響,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導致了喪失領土主權的,當時的中國圍剿內部叛亂,卻不敢和沙俄帝國硬碰硬,就是因為這樣的態度才導致伊犁危機的後果,這也是必然的趨勢。

伊犁危機的結果中很重要的一點還有清政府與俄國簽訂的一些不平等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和《里瓦幾亞條約》以及《伊犁條約》都使中國喪失了主權,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4 字。

轉載請註明: 伊犁危機中的張之洞有什麼突出表現 伊犁危機過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