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説的好,少不讀《水滸傳》,老不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都位列於我國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最為經典的文學著作。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我們現在談起這兩本書,裏面仍有許多津津樂道的故事,還藴含了很多人生智慧和哲理。讀多了,書裏的道理會影響人的性格和思維方式。《水滸傳》一部描寫農民起義、一羣綠林好漢的故事。難免書中會有些風風火火的江湖風氣,如果是年輕人讀了水滸,他們有可能就會變得衝動。《三國演義》是東漢末年各個軍閥割據混戰的故事,充滿着權謀家的明爭暗鬥。要是老年人讀多了,就會越來越攻心於算計。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最傑出的政治家就是諸葛亮了,不僅如此,諸葛亮也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現在是快餐式閲讀的時代,真真正正讀過《三國演義》的已經沒有幾個人了,可是大家都應該看過它的電視劇。
“卧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卧龍”指代的人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了。兩人的才華智慧不相上下,擁有其中一個,就能得到這個天下。龐統與諸葛亮師出同門,唯一的差距便是龐統其貌不揚。龐統在故事中筆墨很少,而且也沒有諸葛亮的功績和影響力,這是為什麼呢?具體原因就是他英年早逝,年僅36歲就死在了戰場上。
劉備出身落魄的貴族家庭,空有“劉皇叔”之名,可是卻是白手起家,創建基業。在東吳和北魏這兩個大國中夾縫生存,卻還是一手建立了蜀漢,與孫曹三分天下。劉備身上最大的優點便是他的名聲好,因為“劉皇叔”這個身份,加上他仁義寬厚、以德服人,使得百姓的民心和能人異士都歸順於他。先是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出山輔佐,後來連龐統都納入了劉備的身邊,再加上名震四方的五虎大將,可謂是不缺文臣,也不缺武將。明明擁有最好的人力資源,可為什麼劉備沒有拿下天下呢?
龐統剛剛歸順的時候,由於相貌醜陋,劉備以貌取人,就隨便給他一個小官當。這樣有才華的人卻不被重用,只能忍氣吞聲。後來經過諸葛亮的引導,劉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重用龐統。天妒英才,在一次征戰的過程中,因為主公的懦弱無能,被亂箭射殺,死在馬下。他道,今天我死在這裏,是上天註定的。其實他對自己將要過早的死去十分不甘,因為年紀輕輕的他以後還可能會建功立業。
確實,劉備身上很大的缺點就是優柔寡斷、懦弱無能,而且還有些剛愎自用。他每行一件事、每走一步路,都會猶豫不決,沒有君王狠辣果斷的政治手腕。在關羽失了荊州、兵敗被殺之後,就是蜀國沒落的徵兆。此後張飛也相繼去世。劉備備受打擊,發誓要為兩位弟弟報仇,不聽諸葛亮的勸阻,隨後發兵東吳。最後六十萬大軍敗於陸遜,蜀國的基業大受打擊。劉備也不久死在了白帝城,託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完成了自己答應劉備的誓言,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