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土榨花生油是否存在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B1 嚴重超標?

  花生油中的黃麴黴毒素污染是比較普遍的,黃麴黴毒素 B1 的確有較強毒性,對肝臟的損傷尤為嚴重中國食品衞生標準規定的中國花生油、玉米油中黃麴黴毒素 B1 的殘留限量值 20μg/kg。

  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主要是由黃麴黴(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麴黴(A.parasiticus)等真菌產生的一類有毒次生代謝物,其中黃麴黴毒素 B1 毒性最強。受潮發黴的花生中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花生的品質會嚴重影響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的含量。對於大規模生產,花生原料中的黃麴黴毒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花生油的提取工藝決定最終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含量。

  花生油加工過程中黃麴黴毒素的去除方法主要分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降解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高温、吸附和紫外照射。化學方法主要是添加能與黃麴黴毒素反應,而又不影響花生油品質的化學藥劑來降解黃麴黴毒素,比如氧化劑降解、氨氣燻蒸降解。生物降解則利用真菌自身降解黃麴黴毒素的生物酶來進行黃麴黴毒素去除,通常使用某些菌株的細胞或蛋白提取物。這些毒素降解方法各有其優點和應用限制,往往需要多種方法結合使用。

  然而土榨花生油流程比較簡單粗糙,首先高温炒幹,然後進行壓榨,再通過一些過濾程序即可。能去除黃麴黴毒素的過程只有炒幹這一項,去除效果有限。如果花生原料品質不夠好,那麼最後壓榨所得的花生油黃麴黴毒素含量會很容易超標。

  實際上土榨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超標一直就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從長遠看,經常吃土榨花生油對該消費羣體的健康確實會有嚴重的影響。

  Steven Li,洋葱圈之王

  從毒素來源方面補充一下畫船聽雨眠的回答,需要了解更多花生油相關信息請移步該回答,這裏僅做生物學方面補充。

  黃麴黴毒素 (aflatoxins),是已知的真菌毒素 (mycotoxins) 中毒性最強的,也是受到最廣泛研究的。它可以對多種哺乳動物產生肝臟毒性,其中黃麴黴毒素 B1 毒性最強,在人身上可能導致:急性肝壞死,肝硬化,肝癌等等。成年人不易產生急性病變,但是長期攝入會引起慢性肝病變。

  黃麴黴 (Aspergillus. flavus) 和其他幾種麴黴屬的真菌,是導致食品污染黃麴黴素的主要菌種。它們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可能在收穫前,收穫後,乃至存儲、運輸的過程中污染食物原料;容易被污染的包括各類堅果,穀類(玉米),豆類(花生)等。一般情況下,過多水分和温暖的環境會促使其生長導致生成更多的毒素,而低温(5-8 ºC)則會抑制其生長。

  (以上 Source: Wikipedia Aflatoxin)

  就其生長環境來説,在我國濕熱多雨的南方地區,黃麴黴毒素引起的食物污染問題會尤其嚴重。不過,這當然也與當年產季的氣候情況,以及運輸存儲的條件密切相關。由於黃麴黴素本身毒性很高,所以能避免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故而北方的同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應該減少土榨油的攝入。

  在土榨油的過程中,是不是把發黴的花生挑出去就可以避免?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當你看得到真菌的時候,其實真菌已經大量生長甚至繁殖了(看到的是子實體,就好比植物的種子)。而大量生長的條件,就是生長條件適宜。換句話説,同一批次的其他花生很可能已經被污染,只是還沒表現出來。

  黃麴黴素在高温下,確實是可以被破壞的。有幾篇論文數據表明,用 160ºC 或者以上的高温處理,其毒性會減少。但問題是,普通人(做飯、榨油)很難確定,在多少温度、處理多久才可以將存在的黃麴黴毒素破壞到一個對人體安全的水平。所以,最合理的選擇是儘可能從源頭來減少、避免攝入。即避免土榨油。

  隨便貼幾張圖,感謝 APS Aflatoxins。兩張都是A. flavus引起發病很嚴重的情況,不代表你在家裏的玉米或花生上一定會看到如此多的黴菌……

  Aspergillus ear rot of corn, caused by Aspergillus flavus. (Courtesy G. Munkvold)

  Yellow mold of peanuts, caused by Aspergillus flavus. (Courtesy B. Horn)

  其實讓我很難理解的是,在如此“重視”食品安全,乃至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國人中,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對一個科學證明確實存在且有害的物質各種心存僥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14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土榨花生油是否存在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B1 嚴重超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