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怎樣評價歐陽修 著名的歐陽修是什麼家

後人怎樣評價歐陽修

沒有人是完美的,歐陽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過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我們是如何評價歐陽修的。

歐陽修的石像

他領導的古文運動把文字的意義推向高潮,但是由於當朝統治者重文輕武,導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衞國付出巨大犧牲而不被統治者待見。歐陽修的骨子裏也帶有這麼一絲想法,他彈劾狄青致他被罷官,我們都知道歐陽修對待貧民有寬大處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沒有錯,他的彈劾給人的感覺有些無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於武官。在評價歐陽修時,雖然有這麼一點不足之處,但是他敢於諫言、不攀附權貴導致兩次被貶,他這種品行是所有當官的楷模。

我們知道他兩次被貶,不過第三次被貶是他自己的過錯。皇帝死了,所有官員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沒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當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內衣且露了出來,這無疑是對過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視皇權之意。我認為這種錯是不該犯的,他這種行為給人的感覺是根本不把當官當回事,而我們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極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處。

我們在評價歐陽修時,他好的地方多於不足之處,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時刻為他人着想,能寬大處理的絕不苛刻要求。注重辦實事,倡導的古文運動形成了一種風氣,使大家寫文章重在價值而不是隻追求文字的浮華。

著名的歐陽修是什麼家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歐陽修畫像

首先,他作為政治家,在政治上頗有名望。他早年步入仕途,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積貧積弱,他和好友范仲淹一起,向皇帝上書要求推行改革。他認為,當時社會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腐敗。北宋王朝揚文抑武,造成長期冗官冗員的現象。他和范仲淹一起針對這些問題發起改革,結果改革失敗,兩人雙雙被貶。不久,歐陽修又被召回,和范仲淹,韓琦等人重新推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但依舊被保守派擊敗,歐陽修再次被貶。之後,在皇佑元年,歐陽修被當時的皇帝重新任用,參與編寫史書。

歐陽修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事實上,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遠遠超過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並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國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書》就是他主持修訂的。歐陽修在文風上,繼承和發揚了韓愈的古文運動,主張文章平易明瞭,言之有物。當時和他針鋒相對的學派是“太學體”,這種體裁的文章,都擅長玩弄古語,咬文嚼字,歐陽修最反對的就是這種文體。他認為,寫文章應該嚴謹平易,通俗點説,就是要讓人看得懂你在寫什麼。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歐陽修也幾乎都實實在在地寫了一些事情。

據説,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門下,可見其在文學界地位的傑出。而正是因為他,為當時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中國的文學史,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歐陽修作品訴衷情解讀

訴衷情是一個詞牌名,是唐代教坊的曲子,晚唐文學家温庭筠從屈原《離騷》中一句 “眾不可户説兮,孰雲察餘之中情”的意境中創作了這個曲調。開始的時候是單調,後來演變成了雙調。此後,很多著名的詞人如韋莊、陸游、李清照、歐陽修等都用過此調創作詞文。歐陽修用此調創作的詞名叫《訴衷情•眉意》,那麼這首詞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涵義呢?

《訴衷情》

這是在一個冬天,“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早晨捲起簾幕,滿地都是清霜,呼着熱氣來温暖小手,開始試着畫梅花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緣起於離別的幽恨,所以把眉毛故意畫成了山峯的模樣。到了下片,“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歌女想起了往事,嘆息着年華飛逝,更加感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最令人斷腸的,就是想歌唱卻不能微笑,想微笑卻又愁悵。這是詞句表面的意思,詞人所要表達的,是歌女內心痛苦煩悶的悵惘心境。離愁別恨,躍然湧上心頭。歌女整天要對着別人強顏歡笑,然而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表面雖然在微笑,然而內心卻是苦悶和悲涼的。全詞從寫景開始,然後寫歌女的外貌,最後轉為寫個女的內心世界,短短几句,言簡意賅,雖然只是簡單地幾句,卻將歌女為生計而不得不賣笑的狀態刻畫地十分傳神。

歐陽修善於用心去感受最底層貧苦百姓的悲歡離合,這首訴衷情也正是他表現出對艱難困苦人民的憐憫的心境,簡單的語言卻刻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封建專制,讀了讓人不禁感傷落淚,耐人尋味。


大文豪歐陽修號什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一生有兩個號。早年的醉翁,以及晚號六一居士。

歐陽修雕像

關於歐陽修自號“醉翁”,相信大家都讀過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文中“醉翁”便是指他自己。

當時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39歲,正值壯年。卻為何以“翁”這個老氣橫秋的字來自號?因為,歐陽修政場失意,被貶為滁州太守。心中鬱鬱寡歡,滁州之地多山水。於是為了排憂解愁,性情豪爽的他經常會邀請賓客,娛情于山水之間,醉夢於杯中杜康。雖然看似瀟灑,實則心中感喟自己蹉跎半世未建功業,徒增年歲而已。這種落寞之意,在《醉翁亭記》的最後一段,展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歐陽修漸漸變得人未衰而心已老。“醉翁”之號便由此得來。

除了“醉翁”,晚年的歐陽修又號“六一居士”。出自《六一居士傳》: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一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爾?”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六一居士的雅號,也就此而生。

“醉翁”之號看似豁達,實則抑鬱的心境不同,“六一居士”則體現了晚年歐陽修心境豁達樂觀,且學富五車。精神面貌也是不同於以往。

歐陽修三上指什麼

歐陽修一生,註定和三有不解之緣。他宦海沉浮,三起三落,更有他《歸田錄》裏面記載的關於他寫文章的“三上”。何謂“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

歐陽修畫像

歐陽修“三上”的出處:《歸田錄》第二卷。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最後一個國王錢俶的第二個兒子錢惟演,他出生在帝王家,榮華富貴自然不在話下。但是他生平沒有什麼愛好,只喜歡讀書。在洛陽的時候,他曾對自己的下屬們説:我這輩子唯獨喜歡讀書,當我坐着的時候,我就讀先秦的諸子百家的經書和史書,我躺着的時候,我就讀各類雜記,上廁所的時候,我還在讀小辭和各種曲子。我大概就沒有把書放下的時候。

和歐陽修同一時代的文學家謝絳也説:他曾和宋公垂同在史院的時候,看到他每次上廁所都一定要帶上一本書去讀。讀書的時候,聲音那個響亮啊,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見,好學到這種地步的人真是難得啊。這時,歐陽修就對謝絳説:我也是這樣啊,我這輩子所寫的文章,多半都是在馬上、枕上、廁上,恐怕只有在這三個地方,才能讓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想文章了。

作者歐陽修從錢惟演和宋公垂兩人的讀書故事裏,又補充提到自己寫文章的“三上”,目的在於告訴我們兩個道理。第一:讀書要勤奮刻苦。不能放棄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哪怕是在走路,睡覺或者上廁所。第二:寫文章要平心精心,不可浮躁。歐陽修的三上,都是極其私密,很少會被人打擾的可能。尤其是在上廁所的時候,而人世複雜,難得有安寧的時候,但也要用極少的空閒時間,讓自己靜下心來,構思出絕妙的文章。

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品評

《五代史伶官傳序》是歐陽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傳》的節選,是一篇史論。文章通過對五代時期後唐的盛衰過程的分析,推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至真道理。藉此告誡北宋朝廷切莫貪圖安逸,而荒廢了國事。

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北宋年間,朝廷積貧積弱,冗官冗兵現象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一度激化,改革變法迫在眉睫,但是這樣會損害大批封建貴族的既得利益,難免得罪權貴,只是若不改革,北宋朝廷堪危。歐陽修作《新五代史.伶官傳》,文章通過五代時期,南唐由盛轉衰的原因,指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説明國家的興衰不由天命,更看重的是“人事”,帝王勤勉,官員勤政,百姓安定和諧,則國家之興旺,君主安逸,官員貪污,百姓民不聊生。歐陽修想借此告誡北宋王朝的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千萬不能貪圖安逸,力戒驕奢淫逸。

文章開頭就寫“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一語點破了朝代的興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之後便從“人事”下手,敍述莊宗由盛轉衰的過程,以具體史實為證,採用對比的手法,強烈感人,先贊其盛世之時的意氣風發,又感嘆其衰亡之時的頹敗,興與亡,盛與衰的對照,史論結合,成為歷史傳頌的佳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74 字。

轉載請註明: 後人怎樣評價歐陽修 著名的歐陽修是什麼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