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簡介 董卓戲貂蟬竟改變東漢大局?
董卓簡介,董卓戲貂蟬竟改變東漢大局?董卓戲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府上的歌女,貂蟬為報恩,甘願成為王允政治場上的一枚棋子,搖擺於董卓與呂布之間,挑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足見撼動整個東漢王朝的格局。
董卓戲貂蟬
貂蟬是民間廣為流傳的美人,傳説中有閉月羞花之貌,貂蟬出生後的三年,當地桃花即開即謝;夜晚行走在庭院中,駐足觀賞月亮,月亮便躲進雲中遮羞。貂蟬身姿如弱柳扶風,舉止端莊文雅。正是如此容貌才讓王允找到了拯救東漢王室的良方,王允深知董卓呂布二人皆為好色之徒,遂設計利用貂蟬來挑撥此二人之間的嫌隙。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亂政,又有呂布如此勇猛大將護佑,竟無人能反抗董卓的暴政,王允因其對漢室深感憂慮,深思竭慮之際,王允見董卓與呂布二人皆垂涎府上歌女貂蟬的容貌,故而心生一計,明面上將貂蟬獻於董卓,暗地裏允諾呂布成全他們這對鴛鴦。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對董卓極力討好,但背地裏又對呂布暗送秋波,一個是老奸巨猾的奸臣,一個是有勇無謀的猛將,紛紛倒在貂蟬的裙襬之下,神魂顛倒。
自董卓將貂蟬納入府中為妾後,呂布心中極為不滿,一日趁董卓上朝之際,約見貂蟬,貂蟬藉機向呂布訴苦,坦言無奈被董卓霸佔之苦,悲從中來,梨花帶雨,呂布一介武夫被貂蟬這一哭,哭的束手無措,只是心中對董卓更加怨恨,侍奉董卓回府撞見二人在亭中約會,氣得拔劍相向,呂布飛身而逃,二人之間的間隙已難以彌補。
既然已互生恨意,加之王允在呂布耳邊煽風點火,呂布一怒為紅顏,將董卓殺害,改變了整個東漢王朝的結局。
董卓簡介
董卓,三國時期東漢權臣,在亂世中因其殘暴的性格使其一路高升,手中所握權利無人能及,廢黜少帝劉辯,扶植幼帝漢獻帝,壯大董家勢力,逐步問鼎中央政權。
董卓簡介
簡述董卓的一生,可以用殘暴不仁、野心勃勃來形容,起初董卓便有意圖地結交羌人與當地豪強,同時培養親信,不斷鞏固與擴大自己的勢力,為今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隨着董卓的勢力不斷膨脹與地位不斷上升,他開始不甘於隴西這片區域,進一步積蓄力量,發展大業。
之後,東漢政府着手解決西羌問題,這成為了董卓絕佳的發展機會,董卓受到當地官員的舉薦,拜官羽林郎,統管羽林軍,領兵討伐羌胡、鎮壓黃巾軍,功績卓著,接連升遷,他的勢力逐步壯大為一支以涼州人為主,參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實力不容小覷。朝廷隨即對其勢力刻意壓制,但這反而催促了其野心的增長,羽翼日漸豐滿的董卓自視戰功甚高,越發野心勃勃,目中無人。並且一步一步實現其操縱中央政權的目的,自始自終考慮與盤算如何滿足其私慾與野心。
掌握實權後的董卓更是肆無忌憚的濫用職權、玩弄權術,他掌權制定的法律法度絲毫沒有章法,對百姓施行重典,對王公貴族則絲毫沒有約束,為了方便其收斂財務,破壞錢幣,導致通貨膨脹,民不聊生,致使東漢末年政權極度混亂,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董卓呂布
呂布在三國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説是褒貶不一,因為他的驍勇善戰,人們評價其為“人中呂布”,但又因為他的勢利多變,世人給他冠上了“三姓家奴”的污名,而踏上這條不軌路的契機便是他所認的義父董卓。
呂布劇照
呂布最先投奔的主子是幷州刺史丁原,可以説丁原是呂布的伯樂,將其從一介布衣提拔至幷州主簿,此恩情如此深重,卻未得呂布半點感恩之情。漢靈帝駕崩後,丁原、喬瑁、董卓三人封何進之命進京,駐紮城郊,董卓佔得先機,護送少帝進駐京城,並買通呂布,命其取故主丁原首級,並以此奪取兵權,之後呂布便聽命於董卓,二人狼狽為奸,犯下一系列滔天罪行。董卓為收買人心,利用呂布的武力鎮壓反叛者,遂認其為義子,以鞏固二人的合作關係。
既然二人起初是以利益走在一起,那麼終有一日也會因利益分歧而分道揚鑣,儘管董卓呂布二人以父子相稱,也掩蓋不了狼子野心、互為利用的真相,當時董卓的權利已達到了頂峯,沒有人可以令其忌憚,唯獨身邊親信,而呂布也正值年輕氣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並不能滿足其野心。
司徒王允便是看清了董卓呂布之間短暫的合作關係,巧用美人計與連環計將二人之間的窗户紙給捅破,令二人反目成仇,最終皆呂布之手將董卓殺害。
董卓怎麼死的
董卓在東漢末年的所作所為人神共憤,但為何十八路諸侯結盟討伐他都未曾傷其性命,但最後卻命喪上朝途中,究其原因,總結出董卓的致命缺陷當屬他的妄自尊大,侮辱心腹,貪圖美色,才導致橫屍街頭的下場。
董卓怎麼死的
董卓當時在朝野上下的地位無人能及,官場上下皆是迎合他的人,無人敢違揹他的遺意願,稍有不慎便會招來人頭落地的下場,人人心中敢怒卻不敢言。可是身處高於天子之位,服飾車駕皆是皇帝等級,如此位高權重,即使殘忍暴戾,也無人敢吭聲,連十八路諸侯都沒有辦法那他怎樣,壞就壞在董卓不該自大到不拿呂布當回事兒,甚至時常在眾人面前因言語不和,便要拔劍刺之,令呂布對其心生怨氣,從而使司徒王允有機可乘,使用美人計加大董卓呂布此二人間的嫌隙,最終導致董卓命喪呂布手中。
王允與呂布篡謀好行刺計劃,令同鄉人騎都尉李肅與其他勇士共十餘人冒充侍衞,埋伏在北掖門附近。當董卓的步輦經過時,殺他個措手不及,並聲稱是奉皇帝詔令,討伐賊臣,其他餘眾一改不予追究,令此事速戰速決,不託泥帶水。儘管董卓出行前後護衞近百餘人,層層守衞,滴水不漏,但只能放得了外賊防不了家賊,呂布僅靠一紙假詔書便使上百士兵棄甲投降,可見董卓在生死關頭卻要為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買賬,無人甘願為其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