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介紹
經過黨的十七大報告,細心的人不難看出在這片報道中總共有留出提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的十七大報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深刻剖析了當今中國的發展現狀以及為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指出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
馬克思畫像
過去五年,中國經濟能夠快速發展歸根結底就是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新時期最為明顯的標誌就是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只有不斷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繼續發展。
為什麼要實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革命歷程緊緊結合在一起,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從而得出一條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條道路。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中提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他認為按照中國的特點去運用它,就能夠解決該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由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決定的。要想成功實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要將原理與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經過歷史經驗與教訓得出的結論。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導中國發展實踐,就能夠做到無往不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於中國的發展而言,就是實現偉大中國華民族復興的有效途徑,這也是現代發展必然的趨勢。
馬克思與叔本華思想的區別
馬克思與叔本華都是十九世紀對西方影響深刻的思想家,叔本華應該還算是馬克思的前輩,不過因為他們兩人在學術上的巨大分歧,導致現在每月確切關於這兩人交集的記載,也不見這兩人對對方學術的評價,不過馬克思主義的另一位開創者恩格斯倒是對叔本華的評價很低,不過這大概也是出於純粹的學術偏見。
叔本華雕像
馬克思由於關注的是全體無產階級,所以在馬克思的論述中,幾乎全是對社會發展的闡述,極少關注個體的存在,或者説馬克思本身就刻意忽略個體的作用,認為個體永遠是依賴集體的,正所謂歷史是由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馬克思可以説是主動的唯物主義者。
同時代的叔本華則剛好相反,叔本華在書中盡是對個體的讚美,他認為人首先也是物質世界客觀存在的一部分,忽視個體的存在就等於割裂物質所依附的本體,而且雖然物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也依賴人的意志來反映。而且物質的客觀存在不過是人的意志所反映的表象而已,本質上叔本華還是相信人在社會發展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因此叔本華屬於被動的唯物主義者,正是基於這一點,恩格斯對叔本華的評價很低,認為他不是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者,他的思想中還保留有唯心主義的影子。
總之叔本華是肯定個人的力量的,而馬克思則社會的發展尤其必然的規律,人只能按照這個規律來辦事。
馬克思對中國有什麼樣的評價
中國是一個歷史大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探索,文化底藴深厚,以仁德見長。馬克思,一個歷史上的偉人,誕生於1818年,耗盡了全副的生命和精力,提出了馬克思主義,這是一個在哲學史、政治史乃至經濟史上的全新突破,馬克思雖然離開了人們,但是馬克思精神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這樣的一個偉人,那樣的一個國家。馬克思有沒有對中國作出評價呢?馬克思對中國的評價有哪些呢?馬克思對中國的評價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馬克思圖片
首先,馬克思是出生於1818年,逝世於1883年的,中國歷史是處於清朝中、後期的,馬克思眼中能看到的中國便是清朝這段時期。
其次,馬克思是從來沒有來過東方國家的,馬克思的一生幾乎輾轉流亡於西方諸國,提出觀念被鎮壓、被流放這樣的一個不斷循環,那麼從來沒有來到過中國的馬克思對於中國的評價,大多數應該是來自於歷史上關於中國的大事件,比如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等等。
最後,馬克思對於中國的評價可以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清政府腐敗無能,鴉片已經荼毒了大部分中國人,中國人已經淪喪了勇氣;
第二、中國政府的不思進取,中國人如果不再推陳出新,那中國的發展將停滯不前;
第三、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中國人的智慧是不容小覷的,西方列強們的一時瓜分,遲早會引得中國人的反撲。
雖然馬克思對於中國的認識並不全面,但是馬克思對於中國那時的現狀評價幾乎也算得上是一針見血,引人深思的。
馬克思兩大發現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指引世界無產階級鬥爭中的指明燈,最根本的就是馬克思在其偉大著作《資本論》的兩大發現,這兩大發現一是歷史唯物主義史觀,二是剩餘價值理論。這兩發發現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理論之一,它深刻揭示了資產階級的本質。
馬克思的兩大發現
歷史唯物主義史觀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之一,這一理論奠定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它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並且馬克思創造性的把唯物論與辯證法完美結合在一起,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外思想家幾千年的哲學基本問題,以往的哲學家要麼將這兩者割裂開來,要麼陷入唯心論的桎梏,都沒有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規律,因此馬克思的這一發現,無疑是人類思想史上的重大變革,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價值。
馬克思的另外一個偉大發現就是剩餘價值理論,透過這一理論,馬克思深刻揭示了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也闡明瞭資本主義產生、發展、以及必然走向衰亡的一般規律。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由於自身矛盾,可能會在發展的各個階段做出某些“讓步”,但是這只是資產階級內部調整,這改變不了資產階級剝削的本質。同時剩餘價值理論也指出,無產階級必然走向勝利,人類歷史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人平等,人人豐衣足食的共產主義階段,而這也是世界無產階級共同的奮鬥目標。
馬克思恩格斯的友誼揭秘
提起馬克思和恩格斯,人們腦海中首先蹦出的詞語百分之八十便是革命的先驅者,共產主義理念的提出者,兩人均是改革的偉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但很多人卻不清楚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兩人之間除卻這個相同點外,還有着怎樣的聯繫?那麼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之間究竟有何關係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
首先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個人資料談起,馬克思是一名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家庭環境算得上是比較清苦的,馬克思的祖父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律師學者。恩格斯也是一名德國人,出生於一名貴族家庭,其父親是一名工廠的老闆,信奉者基督教,從年齡上來看馬克思比恩格斯年長兩歲,但馬克思卻先於恩格斯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次從馬克思恩格斯的關係談起,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永遠不離不棄的革命同伴,精神上的伴侶。馬克思和恩格斯互相欣賞着對方的才華,兩人都是哲學、政治高手,其二人的理念也較一般人更為先進和一針見血。
最後從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地位來看,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都是劃時代的革命巨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資本論》這本書的出版便是兩人通力合作的結晶,也標誌着他們的友誼。恩格斯雖然並沒有直接從事着寫作,但是可以説如果沒有恩格斯,精神上的打擊加上生活上的貧苦這雙重打擊下,馬克思主義可能早就會夭折,《資本論》也不會得以印刷出版。
真正的馬克思是怎樣的人
真正的馬克思與他無產積極革命導師的形象很不相符,一般傳記上記載説他勤奮刻苦,為追求真理孜孜不倦,一生過着貧病交加、漂泊無定的生活。然而這只是他生活的一方面,事實上真正的馬克思在生活中卻是地道的資產階級,他花錢大手大腳,常常入不敷出,但是他又鄙視勞動,一輩子也沒想過掙錢養家,總是靠親戚朋友的資助才能維持生活。
馬克思
真正的馬克思在生活上可謂是奢靡無度,本來馬克思的妻子燕妮出身貴族家庭,繼承了可觀的財產,但是這些財產根本不夠馬克思揮霍的,馬克思似乎永遠不知道理財,不懂得節儉度日,他的支出永遠大於收入,而這些錢很大部分由於佈置新房,喝酒、抽煙上了,而房租和一家老小的生活費又得靠別人的資助了。
雖然馬克思研究出資本主義的本質,那就是資本家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但是真正的馬克思在生活上卻永遠不知道這一點,明知道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但是身為一家之主的馬克思卻從沒有想過外出工作掙錢,甚至還鄙視勞動,總是習慣不勞而獲。他依靠燕妮孃家繼承的遺產和恩格斯等人的資助,居然能夠維持舒適的生活,這與他提倡的勞動創造生活簡直是格格不入,即使是這樣,馬克思也常常要借債度日。可見真正的馬克思與書本上描述的馬克思簡直就是判若兩人,而歷史的魅力也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