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後人 李定國和鄭成功誰會打仗

李定國後人

李定國是抗擊清朝軍隊的著名將領,他的前半生在進行着反抗明朝統治的事業,而清軍入關定鼎中原以後,他又打起了反抗清朝扶持明朝的大旗。對於李定國曆史記錄很詳細,而對於他的後人到現在只知道他有一個兒子叫李嗣興。

李定國後人碑

李定國在堅持和清軍作戰的最後時刻,是在雲南的邊境,李定國臨終前,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自己的部將平陽侯靳統武。為保證團結李定國特地命令李嗣興拜統武為養父,希望這樣能保證抗清力量的團結。

同時李定國還叮囑李嗣興要繼承父志,堅持抗擊清朝軍隊,即便是死也不能投降。但是李定國去世以後軍隊內部就出現了變化。因為李定國在部下的心目中地位非常高,去世後部下失去了領袖,系向上就產生了變化。

在李定國去世以後部將馬思良不服從靳統武的節制,認為靳統武沒有權力管束自己,更別説李嗣興了。而其他的部將如胡順都等都在李定國去世後認為他們的堅持沒有意義,於是紛紛向清朝投降。

最終李定國的兒子李嗣興也沒有能繼承父志,而是在不久之後投降了清朝,清朝當時也沒有對李嗣興大加迫害,而是給予了他都統品級讓他繼續做官,後來還曾將李嗣興調任陝西寧夏總兵等職。

李嗣興在康熙三十年的時候去世,他去世以後康熙皇帝下令禮部官員前往悼念,並留碑文幾年他的功績。

李定國電影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將領,他帶領農民起義軍隊伍開始反抗明朝的統治,戰功卓著。但是後來清朝軍隊入關以後,轉而開始扶持明朝反抗清朝,他作戰勇猛,給清朝軍隊造成了巨大創傷,甚至孔有德都被他打敗,自殺身亡。

李定國畫像

對於這樣一位名將,這樣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人物,在電影作品中卻很少見到,甚至幾乎沒有。只有在一部叫做《江湖八面風》的電影中簡單提到過。這個電影講述的是永曆帝朱由榔即位後被清軍追殺,沒有辦法只好投奔李定國。

在此過程中朱由榔歷經艱險,逃脱清朝軍隊和土匪等武裝的截殺,逃向李定國駐地,最後結局是被李定國將軍部隊接走,在沒有過多的表示過李定國其他方面,至於其他電影作品中就沒有提到李定國了。

這樣一位能征善戰的猛將,曾經打敗過清朝兩位王爺的人物,在現在的電影作品中如此少見可能是這樣的原因。

現在是全國民族大團結時期,不管是滿足還是漢族都是中華民族,李定國的形象是抗擊清朝,不利於民族團隊,導致他的形象很難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和他同一時代的鄭成功之所以能夠搬上熒屏,主要是因為他打擊的是荷蘭人,抗擊外辱是民族英雄,所以可以在電視銀幕上表示。

但是不管怎樣,李定國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也是一種氣節的代表,所以這樣一個人我們是不應該遺忘的。

李定國與鄭成功誰會打仗

明朝時期可謂是出來了很多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將,提及武將就不得不説兩位抗清名將李定國和鄭成功了,在當時可謂是非常有名的,這樣的兩位武將都出生在明末清初時期,所以很多的人就都會不自覺的拿過來相比較,看看誰到底更勝一籌,更加懂謀略勝戰。

鄭成功歷史畫像

後世從戰績和謀略上面分析,李定國在打仗上面還是略勝一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李定國的戰略眼光和指揮作戰都是要比鄭成功強很多,歷史記載在多次主動出擊進攻當時清軍所佔領的土地,就不難看出這點。但缺點是他還是受到義父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影響,僅僅是佔領地區而往往因為缺防守,也使得他吃了不少虧。雖然鄭成功在謀略上面遜色了點,但鄭成功這這方面就要比李定國做的好很多,更加懂得應該如何防守防禦。

鄭成功生於明朝1624年8月,死於清朝1662年6月是明末清初有為的軍事將領,也是一代名族英雄,現在的福建泉州南安人士,本來鄭成功不姓鄭,也不叫成功,本命為森福松,之所以後來改為鄭成功,是因為他的赫赫戰績受到隆武帝恩寵,所以賜姓“鄭”,並且一併封為忠孝伯,被世稱為“國姓爺”、“鄭國姓”等稱呼。

李定國生於明朝1621年,辭逝於清朝1662年,出生在現在的陝西榆林,家境貧寒,1630年因為張獻忠發動當時的陝北起義之時,將李頂國首位養子,從年幼事情就隨着養父南征北戰,也為李定國後期勇敢善終打下了堅定的基礎,被張獻忠特別鍾愛,為當時的南明立下赫赫功勞。


李定國兒子

當明朝滅亡後,很多舊臣都在為這個朝廷而奮力掙扎,並創建南明政權以圖重創大業。因此,很多對清朝反感的人便投入到這個政權當中,李定國便是這些人當中的一位。其實,在此之前,李定國便已威名遠揚,所以歸順南明後很受重用。在隨後幾年內,李定國與他的兒子李嗣興、以及其部下多次重創清軍,戰功顯赫,聲名也更為響亮。

李定國抗清兵連環畫插圖

可是,南明政權最終還是潰敗了,李定國為此而受到極大創傷,再加上瘟疫的流行,他很快便倒下了。在他彌留之際,依然想着大明事業,並叮囑兒子與部下堅守下去,無論如何也不能投降。雖然,這些人當時都表示要遵從其遺命,而且也確實有部分部下謹記他的遺言,一直都沒有投降,可是他兒子卻違背了他的遺願。

在李定國死去後沒多久,他的兒子便違背了其遺言,率領大部分人向清廷歸降,並接受了朝廷封賞。不過,由於李定國的聲望太高了,所以清廷對此甚為忌憚,雖然接收了李嗣興等人,但卻非常擔心他們將來會因為某些原因而重新舉事,所以便安排為李遷墳,將其遺體從雲南運至北京,並重新修建墳墓。

自此之後,李嗣興便一直在朝廷擔任官職。在他為清廷效力的三十多年時間裏,曾經多次受到嘉獎,而且官職也得到升遷,官位還挺高。可見,李嗣興的表現是令朝廷滿意的,就算在他死去後,還是被授予了新官職。如果李定國地下有知,不知會有怎樣的反應。

紀念李定國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的時候最著名的大西起義軍的將領,他十歲從軍開始征戰,十七歲的時候就已經率領一支兩萬人的部隊作戰,而到了二十四歲的時候已經被封為“西安將軍”了。在大西政權的領導者張獻忠去世以後,他帶領大西起義軍的殘部進入南方,開始了反清扶明的鬥爭。

紀念李定國

在反抗清朝統治的戰鬥中,李定國多次打敗清朝名將,一直堅持在南方戰鬥,最終於康熙元年的時候病故於勐臘。在現在的勐臘縣有一座漢王廟,這座漢王廟就是當地人們為了紀念李定國而建設的。

這裏的人民在李定國時期就受到他的照顧,因為李定國是一位非常愛護民眾的將領,所以當地的人們對於他十分尊敬。而在李定國病逝以後,人們在當地建設了這座廟宇,並在初一或十五的時候前來拜祭,而到了春節更是有諸多村民前來拜祭。

在春節的紀念儀式上,這裏的各族人民會身着民族盛裝,所有人都聚集在漢王廟周圍進行集會。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祭祀活動,當雞叫頭遍時,當地村民就開始祭祀,放禮炮、放槍、放鞭炮,再由李定國部下的後裔實行三跪九叩大禮等,十分隆重。

除了這裏還有一個地方也有人祭祀李定國,那就是雲南的大理下雞邑村的白族人,他們對李定國也是非常崇敬的,在他們那裏奉李定國為“本主”,同時也建有廟宇,在節日的時候展開隆重祭祀。

李定國紀年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但是長久以來對於他的研究和著作很少,直到《李定國紀年》完稿出版發行以後這種局面才算終結,這本書是由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著名的明清史研究專家郭影秋著的。

李定國紀年封面

在《李定國紀年》這部書中,郭老翔實的記錄了李定國一生的業績,這部書中展示的李定國是最為全面和真實的。但是這部著作並不是僅僅展示李定國將軍本人的,而是記述明末清初大西起義軍的整個過程,大西起義軍從有李定國開始到他最後病逝記述的都非常詳盡。

《李定國紀年》按照年份編寫,詳細講述了李定國在不同年份遇到的不同事情,並從側面講述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為我們呈現出了當時社會的整體面貌,對研究這段時期的歷史非常有幫助。

雖然這是一部紀年體書籍,但是郭老並沒有只是根據史料進行簡單的篩選編排,而是對各方面的史料進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和收集,從中分析出了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有偏差的,將能正確展現這段歷史和人物的資料進行整理形成的。

在這部書中還有對當時人物的全面描述,對各個人物也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描述,是一部創新性的著作,也是現在人們研究李定國將軍的重要史料。在這部書中對於李定國將軍的記述是最為真實和全面的,所以非常有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77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定國後人 李定國和鄭成功誰會打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