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閒下來的時候,心神像沒有着落似的。能解西太后心煩的只有太監李連英,李連英最會服侍她,成了她離不開的人。
近百年來,史家著述及民間傳説中都將李連英的名字誤寫成“蓮英”,卻不知這個舛誤源於何時何處。李連英在咸豐七年(1857)進宮,當時名叫李進喜。“連英”,是後來慈禧太后給起的。
李連英生於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他的父親是直隸(今河北省)河間府大城縣李家村的一個貧苦農民,有五個兒子,李連英則是其中的老二。在李連英幼年時,由於生活所迫,舉家遷往京師,開了一家熟皮作坊維持生計。後來李連英出名後,民間為嘲笑譏諷李連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皮硝李”。
清宮內務府檔案:李連英履歷
檔案記載,李連英進宮的時間,是在咸豐七年十月十一日,年齡13歲,比他的碑文中寫的大了4歲。李連英到底是9歲還是13歲進的宮?我們姑且存疑。但是,在清代,貧苦人家的孩子投充做太監,為了保證能順利入選,虛報年歲是司空見慣的事,而李連英長得又少年老成,所以還是9歲更為貼切一些。
李連英究竟如何發達起來,從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太監爬到在宮內權威赫赫的一代寵監的呢?還是讓我們從清宮秘檔中來追尋李連英發展的軌跡吧。
李連英剛進宮時,在奏事處當差。咸豐十年(1860)八月,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李連英隨咸豐皇帝御駕逃往熱河。第二年辛酉政變時,有一種説法是,李連英曾為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通風報信。實際上,李連英當時年紀幼小,而且那時他根本不在兩宮皇太后前當差,所以説他參與政變活動顯然理由不充分。
同治三年(1864)四月二十日,李連英被調到長春宮慈禧太后御前當差。這時,正值長春宮小太監安得海紅得發紫之際。不過,安得海很快就因為少年得志,狂妄恃寵,不能自重,終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私逃之罪於同治八年(1869)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在濟南正法。接下來,李連英受寵了。
同治十一年(1872)起,李連英開始進入了發跡的時期。從這時到光緒二十年,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裏,他從一個極普通的八品太監一躍升為二品花翎總管,月薪也從8兩5錢增到48兩,其升遷速度之快、待遇之高,是任何人無可比擬的。比如同是儲秀宮總管太監,在光緒十一年(1885),李連英月薪為38兩銀子,而劉得印只有24兩。
在慈禧太后與李連英之間,幾十年所形成的主僕關係與感情是非同一般的。慈禧太后可以説是一個權力慾極強、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心狠手辣的獨裁者,然而這並不是她性格的全部。在她性格的另一面裏,她最害怕的是孤獨、寂寞,時時需要有人陪伴她消磨從政以外的無聊時光。
晚清宮廷太監劉興橋等人曾在《晚清宮庭生活見聞》一書中回憶説:西太后閒下來的時候,心神像沒有着落似的。能解西太后心煩的只有太監李連英,李連英最會服侍她,成了她離不開的人。他兩人的感情看起來非常密切。就我們知道,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她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進得好?”“吃得香”?有時候,西太后還親自來到李連英的寢室,招呼:“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李連英便出來陪她去玩。她倆走在前邊,其餘的人遠遠地隨在後面。西太后有時還把李連英召來她的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慈禧死後還不過一百天,李連英就主動提出離開了皇宮。到這時,他在皇宮內已生活了五十多年。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病死在西苑的儀鸞殿。在辦理慈禧太后的喪儀之後,離慈禧太后死日還不過一百天,李連英就於宣統元年(1909)的二月初二日離開了皇宮,到這時他在皇宮內已生活了五十多年。在他的墓誌碑文中是這樣説的:“及太上孝欽顯皇后升遐,公之退志決矣。”由此可見,李連英是主動提出離宮的。據清宮檔案記載,當時內宮主政的隆裕太后,為感謝他宮中服役多年,準其“原品休致”。就是可以帶原薪60兩錢糧米退休,這個待遇在當時可以説在太監中是絕無僅有的。
李連英出宮兩年後,於宣統三年(1911)二月初四日悄無聲息病死在北京自己的寓所裏,時年64歲。而此時綿延了二百多年的大清帝國,也已經風雨飄搖,危在旦夕了。儘管如此,清宮裏的隆裕太后對這個一輩子為其當牛做馬的忠順奴才的死,還是十分傷悼,於是下令賜銀千兩,按清宮太監中最高的規格進行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