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超車”的新樣態鄉村學校

努力“超車”的新樣態鄉村學校

河南澠池縣果園鄉中心小學 建於2011年,坐落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南七公里處。現有學生752人,40位專任教師,開設15個教學班。近年來,學校安裝了校園寬帶網、智能廣播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和教學班的“班班通”設備。受訪者供圖

“這塊屏幕改變着鄉村孩子的命運”

“我今年已經52歲了,想不到竟會成為‘網絡主播’……”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果園鄉中心小學教師王莉莉面對電腦鏡頭,打開課程直播軟件,熟練地切屏、播放課件,並不斷地向學生提問。為了直播效果,她還給自己加了個“貓耳朵”濾鏡。

果園鄉中心小學坐落在三門峽市澠池縣南七公里處,全校共計40人的教師隊伍支撐着752名鄉村孩子的學習。“新冠疫情”居家學習期間,這所鄉村小學沒有一個學生掉隊。而這得益於互聯網直播技術,以及將這些技術帶到鄉村學校的教師王莉莉。

“這塊屏幕,改變着這一代鄉村孩子的命運。”王莉莉説。教育技術的提升,像一束光照進了鄉村孩子的世界。這所鄉村小學正經歷着一場“變道超車”。

疫情期間沒一個學生掉隊

疫情使學生無法像往常一樣到校園上課,這對網絡欠發達的鄉村學校來説,本該是雪上加霜。果園鄉中心小學卻在學生“居家學習”的兩個月期間,交出一份在線教育的完美答卷。

果園鄉中心小學校長王楊可以驕傲地説,疫情沒有給孩子們的學業造成很大損失。他看到,學校裏的每一名教師都確保孩子具備參與直播課程的條件,“每節課都會設置打卡,出現異常打電話聯絡家長。有的孩子家裏沒開網,我們到家裏幫他們把網絡開通。也會讓家長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上網的智能手機,如果真的不能參加直播,還可以通過電視收看‘名師課堂’,那裏有一樣的資源。”

疫情期間,學校把生命教育、美術課、手工課等優質公益課程通過網絡推送給孩子們。有的孩子還在線上做起了小主播,有模有樣,遊刃有餘。

在學期末澠池縣的調研考試中,王莉莉所帶的果園鄉中心小學五年級的三個班語文成績在全鄉的教學班裏,分別是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

新技術正在促進教育公平

近些年來,鄉村學校也面臨教師和優質生源的流失。留在鄉村裏的孩子越來越少,“最多的時候全校有1000多孩子,今年只有700多。”

“農村孩子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確實有限。”王莉莉回憶,在2017年之前,果園鄉中心小學只有語文、數學、英語課程,師資也遠不及城鎮。

新技術不僅為王莉莉賦了能,也給鄉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王莉莉給記者發來的一段她在學校室內足球課上隨手拍攝的視頻中,孩子們在教室內圍成一個圈,幾個男生技術嫺熟地操縱腳下的足球;大屏幕直播中,國家隊退役運動員一邊遠程指導孩子的動作,一邊也教授當地體育老師該怎樣教學。

這是近年來在鄉村地區流行的“雙師課堂”的一個場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場互聯課堂的教學革命中,屏幕這一端的鄉村學校教師扮演着“助學者”的角色——一邊幫助直播老師完成教學任務,一邊也在學習,提升教學技能。

“對於我們學校的農村老師來説,美術課、音樂課不會教沒關係,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都在網絡上給我們上課。”

引進互聯網教育技術之後,王莉莉發現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完全變了。“孩子們看到了別的學校的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總想去展現一下自己。”

“這是一個可以推廣的‘奇蹟’。”王莉莉認可雙師課堂的“授漁”模式,她説,有更多的鄉村教師可以向優質教育資源學習,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教育公平正在加速到來。王莉莉知道,這塊屏幕是飛架在優質資源與鄉村教育之間的一道橋。

得益於互聯網教學新技術和一心向學生的優秀教師,學校從“互加計劃”等平台上引進了優質教學資源;通過“雙師課堂”,開展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的特色教學。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時,新的教育技術也為鄉村孩子打開更廣闊的一片天。

聲 音

50歲再出發,互聯網給了我一次“新生”。

我每天都在不停思考,怎麼才能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東西?怎樣讓同在鄉村的教師掌握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教學方法?我希望培養他們終身成長、終身學習的能力。這一代鄉村孩子的未來,將不可估量。

教育部今年又加大了對三個課堂的推進,對我們這些鄉村學校來講,就是一個全新的機會,所以無論是專遞課堂、名師課堂還是名校網絡課堂都是在推進鄉村教育,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王莉莉

校長訪談

王楊:鄉村學校在線教育在實際運用中面臨的問題非常多,不僅是設備的差異、資源管理的缺乏,隱藏在這些問題背後的,主要是學生和老師的信息技術素養的匱乏。鄉村教師不應再是落後的代言人,而應是掌握新技術、提升教學理念的時代“鏈接人”。

新京報:鄉村學校在辦學改革過程中,您有什麼建議和經驗?

新京報記者 戚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3 字。

轉載請註明: 努力“超車”的新樣態鄉村學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