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傳-05西漢文帝劉恆

文帝劉恆

漢文帝檔案:

生卒年:公元前202~前157年

父母:父,高帝劉邦;母,薄太后

后妃:竇皇后、慎夫人、尹姬等

在位時間:公元前180~前157年 諡號:孝文皇帝 廟號:太宗

陵寢:長安霸陵 性格:仁孝寬厚,謙遜克己

中國皇帝傳-05西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名叫劉恆,是漢高帝劉邦的第四子、西漢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開創了我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太平盛世--“文景之治”,並以此彪炳史冊。同時,他也是一位備受史家讚譽的皇帝,他勵精圖治的行為,寬仁節儉的美德,愛民重農的思想,無不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文帝的意外與幸運

説起這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最讓人感嘆的不是他的驕人政績,而是他離奇的命運。從他的出生到繼位。可以説是一連串的偶然和意外,充滿了傳奇色彩。

文帝的母親是薄太后,年輕時被稱為薄姬,具體名字已經無從知曉。薄姬父親是蘇州人士,年輕時浪跡到地處山西的魏地,與原魏國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也就是説,薄姬乃是一個私生子,地位卑賤。更可悲的是,在她一個弟弟出生後不久,父親便死在了魏國山陰。苦命的魏姐獨自拉扯着一雙兒女,苦熬歲月。

當時,陳勝吳廣起兵反抗暴秦,天下分崩離析。在這亂世之中,戰國諸侯遺族和四方英雄豪傑,紛紛聚兵自立,圖謀割據稱雄,乃至取代秦朝而王天下。魏國宗室魏豹就在其中的一員,他佔據魏國故地,自立為王。這時,薄姬已經出落成美麗的少女,魏媪心懷故國,便將自己的女兒送進了魏豹王宮,薄姬成了魏豹的妃子。

這個時候,楚漢戰爭正酣,項羽和劉邦正傾盡全力爭奪天下。魏豹本已歸附劉邦,卻突然叛漢。劉邦勃然大怒,發兵滅掉魏豹。薄姬連同魏豹的其他嬪妃,都被送到劉邦的漢王宮中,做下賤的織布宮女。劉邦天性好色,有一天忽然想起從魏豹那裏俘獲的宮人,便來到織室,挑選幾個美貌女子,納人自己的後宮,這裏面便有薄姬。這薄姬本以為時來運轉,可是沒想到再陷深淵。進宮一年多,劉邦都沒有召幸過她。

奇蹟總是不可思議地發生。原先在魏豹宮中,薄姬和管夫人、趙子兒關係非常親密,她們三人相約:“誰先得了富貴,就不要忘記其他二人。”後來,管夫人和趙子兒得到了劉邦的寵幸,頗為得意。有一次,她們無意間談起了以前與薄姬的誓言,取笑薄姬命薄,沒想到被劉邦聽到了。劉邦心中鄙視二人,對薄姬動了惻隱之心,當天晚上就召幸了她。

在見到劉邦後,薄姬告訴他:“昨晚做了個怪夢,夢見有一條蒼龍盤踞在我的肚子上。”劉邦聽了很高興,對薄姬説:“這是你將要富貴的徵兆,讓我來成全你。”説來奇怪,僅僅一次同宿薄姬就懷了身孕。就這樣,偉大的漢文帝劉恆意外地來到了人間。

但是,劉邦並沒有因此而喜歡薄姬。此後,他幾乎再沒有召見薄姬,連兒子也很少看一眼。就這樣,在幽幽的深宮裏,薄姬母子二人、過着孤寂暗淡的生活。因為極其不受劉邦寵愛,再加上為劉邦生子被宮中受寵的嬪妃嫉妒,劉恆和母親都養成了謹小慎微、忍讓低調的性格。也許正是因為這種低調,博得朝廷大臣的同情。劉恆七歲那年,在眾臣勸説下,劉邦封他為代王。可是,母子的處境並未發生什麼大的變化

中國皇帝傳-05西漢文帝劉恆

世事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在劉恆8歲那年,高祖劉邦駕崩,漢宮風雲突變,太后呂雉掌握了大權。這位備受劉邦冷落的狠毒女人,對劉邦生前寵愛的嬪妃進行了殘忍的報復和無情的打擊。最受劉邦寵愛的戚夫人被呂后砍掉四肢,投進豬圈折磨而死,她的兒子趙王如意也被呂后毒殺。但是。呂后獨獨對薄姬青睞有加,也許是因為薄姬為人小心謹慎,也許是因為薄姬和她一樣,曾備受劉邦冷落,二人同病相憐。不管怎樣,呂后沒有難為薄姬母子,並特別恩准,允許薄姬到兒子的封地母子團圓,並給予她“代王太后”的稱號。母子二人得以離開波譎雲詭的政治中心長安城,過上了平安富貴日子。

公元前180年,雄霸狠辣的呂后病死,她的孃家人呂氏一族圖謀發動政變取代劉氏。而劉姓宗室和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結成聯盟,殺盡呂氏一族。誅滅諸呂以後,宗室大臣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當時,劉邦的兒子已經被呂后害死了四個,只剩下了劉恆和劉長。出於對外戚勢力的恐懼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劉姓宗親和功臣們在反覆掂量之後,決定擁立謹慎謙和、母家沒有勢力的代王劉恆為皇帝。就這樣,皇冠落在了幸運的劉恆頭上。

身在偏遠苦寒之地的劉恆,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運氣竟然這麼好。當他見到迎駕使者後,第一反應是不相信,第二反應是懷疑有人想害他。也難怪,母子二人一直被人忽視,何曾有好事找過他們。他把所有的屬臣召來,反覆商議,都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於是,便決定用占卜來決定兇吉。卜得“大橫”之兆,預示“代王不久就將即位天王”。

雖然如此,一貫謹慎的劉恆還是不放心,先派舅舅薄昭去長安見太尉周勃。薄昭瞭解到朝中實情、以及宗親大臣擁立代王的緣由,回報代王,劉恆這才決定赴長安即位。臨到長安城,劉恆又派宋昌先進城瞭解情況。宋昌回來稟報,丞相以下的大臣們都站在渭橋迎駕。劉恆這才確信,驅車來到渭橋接見眾臣,並下車答禮。從城外到城裏,代王劉恆對眾大臣反覆試探,最終在陳平、周勃等人的擁戴下登上了帝位。


無為而治開盛世

文帝從偏遠之地來到京師,又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所以,他即位後首先要做的就是鞏固政權。雖然文帝沒有受過太好的教育,但並不缺少政治智慧。他深知軍權對政權的意義,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就命令宋昌為衞將軍,統領南北兩軍;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中保衞工作。隨後,他連夜派灌嬰與東牟侯劉興居清除宮殿,分別誅殺少帝劉弘以及呂氏所封的梁王、淮陽王與常山王,清除諸呂殘餘勢力。緊接着,他連夜頒佈詔令,宣佈大赦天下。

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文帝深知,要鞏固政權必須倚重勳臣宿將,優寵劉氏宗親。為此,他在參拜了高祖帝廟後,任命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升灌嬰為太尉,並對剷除諸呂,擁戴有功的其他將軍和大臣們加官晉爵,賞賜黃金。為安撫宗室,他為被呂后貶斥的劉姓諸王恢復封號,將他們原先的封地重新賞還。

就這樣,通過清除呂氏勢力,重用功臣,封立宗室,漢文帝劉恆成功搭建起自己的領導團隊。開始執政治國。當然,他的執政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重用功臣必然會有功臣欺主,優待宗親必然會有諸王驕橫。在功臣之中,絳侯周勃因為擁戴有功。每次上朝總是顯出很傲慢的樣子,不把文帝放在眼裏。於是,文帝便以嚴肅的神色對待他,迫使他敬畏。後來,藉故免除了他的相職。幾番折騰,最終降服了周勃。在諸侯王中,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舉兵叛亂。文帝果斷派兵銷壓,劉興居和劉長先後自殺。通過諸多努力,文帝最終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徹底控制了朝政。

西漢王朝建立後、一直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着力發展農業生產,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漢文帝信奉“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他重視農業,接受賈誼、晁錯等人的建議,實施一系列安民務本、輕徭薄賦的政策、謀求經濟的發展。

為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吸引農民努力耕作,文帝減輕田租税率,將田租由1/15減為1/30還有13年還全部免收。此外,還把每人每年120錢的算賦降為每年40錢。漢文帝儘可能地取消國家的興作活動、輕易不徵發民眾,使成年男子每三年只為國家服役一次。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大多不在封地而居於長安,以致長安糧食和商品的轉輸負擔十分沉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下令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以減輕人民的負擔。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劉恆採納晁錯的建議,採取公開標價的方式,出賣國家爵位,籌措邊防軍糧。所得糧食,足夠邊軍5年之需。邊境和郡縣的糧倉得到充實,農民的負擔便因此減輕。

為了發展生產,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准許私人開採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從而促進了鹽鐵生產的發展。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漢代設關卡以控制人口流動,行旅往來出入關隘時,要持有通關憑證方可放行。文帝取消這種制度,方便商旅出人關口,也方便了商品流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無為而治的要義是減少皇宮和政府活動和開支,儘量不擾民。為此,文帝大力提倡並躬行節儉。他在位23年,宮室、園林、服飾、車駕等都沒有增添。有一次,他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來工匠一算,造價要上百斤黃金,相當於十家中等平民的家產,便放棄了。他還屢次下詔,禁止郡國向皇宮進獻奇珍異寶。他本人平時穿戴的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就連他寵愛的慎夫人,也不準穿拖地長裙,不準使用繡彩色花紋幃帳。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不準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做裝飾,只使用瓦器,也不修高大的墳堆。在中國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漢文帝對周邊少數民族不輕易用兵,盡力維持相安友好關係,即便是對待漢王朝的死敵匈奴也是如此。他對匈奴一直採取剋制忍讓的態度,執行和親政策。雖然匈奴人多次背約人侵劫掠,而文帝也只命令邊塞戒備防守,不開戰端。對與漢王朝分庭抗禮南越王國,文帝即位後,立即採取安撫政策,感化趙佗,最終趙佗取消帝號,漢越修好。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給百姓帶來煩擾和勞苦。

上述方針和措施的實行,使流民歸田,糧食豐收,户口繁息,百業興旺,商旅往來不絕,社會經濟繁榮發展。

為政寬仁 廢除苛法

“無為而治”另一個要義是做事“循守成法”。也就是説,它既不是毫無作為,也不是隨意放任、而是行政做事都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規定。而我們知道,漢承秦制,法度森嚴,雖然高祖呂后有所更張,但到文帝時依然是法嚴刑峻。比如,當時還保留着有很多的肉刑,如用刀劃面額然後塗圈的黥刑、割鼻子的劓刑、砍腳的刖刑、破壞生殖器的宮刑等殘忍刑罰。此外,還保留着“一人犯罪、連累全家族受罰”的連坐法。

文帝性情寬厚,認為這些刑罰太殘忍,應該廢除。即位不久,文帝就提出廢除連坐法,大臣陳平和周勃開始不同意。但文帝一再堅持下,最後他們才妥協,起草了相關詔書,將連坐法廢除。

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齊太倉令淳于公犯罪,依法應當受刑,而且是肉刑。淳于公幼女緹縈非常悲痛,隨父趕到長安,向文帝上書説:“臣妾願意入官府為奴婢,來抵贖父罪。”文帝深受感動,下令赦免了淳于公的肉刑。隨後,他又下詔廢除肉刑,改為處以笞刑和杖刑,後來又下令減少施刑次數,最終減輕了刑罰。

秦漢時期,皇帝不能隨便議論,更不能有所怨恨,否則就是犯了“誹謗妖言罪”。當時的老百姓,不高興時常詛咒天帝,這就間接觸犯了“天子”,犯了需要嚴懲的“民詛上罪”。文帝認為這些罪名不僅懲罰面太寬,而且使大臣們不敢説真話,對國家政事很不利,就下令廢除了。

文帝一方面廢除苛法,另一方面也要求嚴守法度,並在守法方面以身作則。一次,文帝出行路過渭橋,有人從橋下走出驚了皇帝車駕。廷尉張釋之判罰那人四兩金。文帝很生氣,要求處死。張釋之力爭説:“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們輕易地改變法律,就會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樣做才對。”文帝最終同意了他的判罰。還有一次,文帝讓張釋之重重處罰偷竊高祖廟玉環的人。張釋之按照法律規定判處砍頭,並陳屍示眾。文帝想讓他處以誅殺全族之刑。張釋之抗辯説:“國法沒有規定盜哪個廟的東西重處,盜哪個廟的東西輕處。如果現在判此人族刑,那將來萬一有小民盜挖高祖的陵墓上的墳土,陛下又要用什麼國法來治罪呢?”文帝覺得張釋之説的有理,認可了他的判罰。

文帝仁德,施政常常惠及臣下與百姓,與民同樂。在冊立皇后的時候,他下令賜給天下無妻、無夫、無父、無子的窮困人以及年過八十的老人,不滿九歲的孤兒每人若干布、帛、米、肉,讓天下這些貧苦之人可以享有一些快樂。在對待臣子上,文帝也十分寬容。大臣張武等人接受別人的賄賂。事情被發覺。文帝沒有把他們交給執法官吏處理,而是從皇宮倉庫中取出金錢賜給他們,採用這種辦法使他們羞愧、悔悟。

文帝是古代“以德治國”的典範,他一心致力於用仁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禮義興盛。公元前157年夏,文帝去世,終年46歲,死後安葬在霸陵。其人雖逝,但他開創的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政治局面,卻永載史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5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皇帝傳-05西漢文帝劉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