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片路線的不確定性不足以顛覆硅片組件龍頭

今天有幸看了一個大V  @新高表  的看空隆基的雪球視頻,個人有不同看法。

該大V的核心觀點是:HJT會興起,隆基要失去龍頭地位。

那麼大V看空的觀點要成立需要幾個條件:

1.HJT短時間內在和PERC、TOPCON、IBC等電池技術競爭中勝出

2.隆基眼看着HJT有競爭力了,也死不上HJT

3.電池片業務是隆基核心業務

看到大V這個觀點,開始我也是懵逼的,電池片技術路線可能出現變革,先擔心的不應該是電池片企業嗎? 我們知道隆基核心業務是硅片,第二業務是組件,電池片是隆基第三的業務,還只是自用不外售的。通威、愛旭它們核心業務才是電池片。如果從HJT真的興起,需要淘汰舊PERC產能計提資產減值來説的話,那大V一直在吹的通威以及愛旭它們收到的衝擊要比隆基更大沒理由説通威的時候就説可以壯士斷腕,而更輕的隆基反而説不可以,這大V也忒雙標了。

電池片的未來並不明朗

PERC電池發展到現在接近理論效率上限,但現在23%效率也依然有路徑可以發展到24%,預計在幾年內還是屬於主流。至於未來的電池片,主流的有HJT、TOPCON、IBC幾種技術路徑,其中HJT和TOPCON都是很多企業比較看好的。目前也不確定哪種會真正勝出,或許會是多種並行的局面。

從經濟性上説,隆基和通威的調研都説未來兩三年內HJT都比不上PERC的性價比。通威之前已經上的幾百MW HJT產能,現在也是屬於虧損只賺現金流的狀態。通威現在確實要再新建1GW HJT產能,但通威同時也在新建20GW PERC產能啊,這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目前哪種有性價比一目瞭然。

通威曾經説過,HJT要成本差價和PERC在2毛以內,效率高出1.5%以上,才有性價比。現在還是有差距,現在最新的PERC量產效率可以達到23.2%,而HJT最高的是晉能所稱到年底“將”達到的24.2%,只相差1%。

至於TOPCON, 中來新發布的TOPCON自稱效率也達到了24%,按這個效率如果能控制成本量產,性價比會超過HJT,畢竟上TOPCON生產線只要2億多/GW,且還可以從PERC生產線改造,而HJT產線需要5億多/GW。

隆基在未來技術路線上並非沒有研究佈局,隆基在5月份年報網上交流已經説過“隆基對未來的技術路線有自己的想法,但不便透露。隆基確實已經有了一定的選擇”, 參考連城數控參股的拉普拉斯簽訂了6GW的TOPCON設備訂單,我個人覺得隆基會先佈局TOPCON,如果明年隆基建好幾個GW的TOPCON產能我也不會意外。(6GW TOPCON設備訂單,我想已經穩超市場上HJT的所有訂單量吧)

光伏行業的特點就是設備會越來越便宜,加上技術使得後發產能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所以光伏行業有着類似“領先兩步是先烈,領先一步是先驅”的話,在技術還不夠成熟、經濟性不夠的時候硬上,很可能不會有好收益。

中來股份好幾年前就已經建造了N-PERT電池片產能,當時的N-PERT也是譽為P-PERC的未來,中來一來就建2.1GW,沒有企業比它更“先進”吧。 然而收益一塌糊塗,本來承諾每年利潤5億多,但實際利潤除2019年有0.9億外,其它年份都只是在盈虧線左右,比PERC的盈利能力差遠了,典型的領先兩步是先烈:

電池片路線的不確定性不足以顛覆硅片組件龍頭
所以,等到新技術發展到經濟性了或者快又經濟性了,再上產能沒什麼不對。通威上PERC產能比愛旭晚了半年吧,不妨礙通威是電池片龍頭。你現在上5-6億的HJT,如果當前經濟性不如PERC,那麼等HJT產線降到3-4億有經濟性了,那你當初花5-6億上的就淪為了既比不上新HJT產能也比不上PERC的落後產能。

隆基也不是一家守舊的企業

隆基的調研一再説現在HJT還沒有經濟性,等有經濟性了,隆基一定是上HJT產能最積極的企業之一。可我也不知道大V為什麼就是認定隆基就是死守PERC,就是在騙人。

從歷史上看,隆基非但不是一家不接受新事物的守舊企業,反而是一旦發現新產品有經濟性了,不惜對自己舊產線開刀的企業,近幾年隆基每年都有上億到數億的固定資產減值:

隆基開始是做普通電池組件,發現PERC有經濟性了,立馬改成PERC擴產PERC。

晶科發佈158大硅片的時候,隆基開始是沒看上的,但發現確實有經濟性,立馬改造166擴產166,於是166成為今年最賺錢的產線。

隆基曾經還做過疊瓦組件產線,但後來發現經濟性不如半片,立馬淘汰改造成半片產線,不惜因此計提資產減值。

我想沒幾家企業能傻到諾基亞寧死不做安卓的程度,有選擇條件的情況下都會去選擇做性價比更好的產品。就算是保協當年也是想做單晶,也拋出了20GW單晶硅片的擴產計劃,只是無奈沒有資金,而隆基根本不缺資金。

大V還有幾個錯誤的地方:

“組件效率提升2%相當於降價一半”??

這尼瑪 我都聽懵逼了! 大V説“未來光伏電站成本中 組件 佔20%,其他BOS佔30%,儲能佔50%,所以2%效率提升相當於降價一半”。拜託,儲能成本關裝機成本什麼事? 如果你20%效率組件建的1GW電站配2GWh儲能, 難道你換成22%效率組件建的電站就可以少配一半的儲能嗎,什麼鬼?  這大V連什麼是裝機成本什麼是儲能成本都搞不清楚!

治雨幾年前文章就闡述了這個問題,BOS成本可以分為面積相關成本和功率相關成本:

電池片路線的不確定性不足以顛覆硅片組件龍頭
“未來光伏電站成本中 組件 佔20%,其他BOS佔30%,儲能佔50%”, 儲能明顯是屬於功率相關成本,不隨着組件功率提升而降本,只有其它BOS中的一部分是屬於面積相關成本,隨着組件功率提升降本。目前中國的裝機成本平均是3.5元/W, 如果組件從20%效率提高到22%,那麼相同面積的地方可以建設更多功率的電站,所以提高效率可以降低裝機的面積成本,效率從20%到22%提高的10%,對應裝機成本下降不到10%(因為BOS除面積成本外還有功率成本),樂觀估計最多下降0.3元成本 ,效果相當於組件下降0.3元,不到20%。而現在HJT效率只比PERC高1%,所以HJT和PERC的合理價差應該是1毛多元/W,考慮HJT雙面和衰減的優勢,價差也不應該超過2毛,現在的HJT成本達不到。

“明年的裝機需求130-160GW”??

我不知道大V哪裏看到的這麼低的130GW,但現在市場上普遍預期的是160GW左右,愛旭三季報後的會議上預估的是160-180GW。

“通威的電池片成本遠低於隆基”??

這個我在隆基中報的時候就分析過,銀川的電池片水平或已不輸通威。

隆基説銀川的電池片已經是領先水平,量產效率已經達23.2%,已經超出原計劃年底到23%的目標。

從盈利能力來説,如果單純看隆基和通威中報給出的數據,隆基銀川利潤秒殺通威:

電池片路線的不確定性不足以顛覆硅片組件龍頭
從各自中報看,隆基銀川5GW電池項目,上半年出貨不到3GW,營收23.5億,利潤2.96億。

通威上半年出貨 7.75GW電池和組件,總的利潤只有1.87億

“保協為什麼不做單晶”?

保協不做單晶可不僅僅是因為過去多晶的產能很多,而是真的沒錢,宣佈了一個在雲南曲靖20GW的單晶硅片擴產計劃,可惜沒資金去推進。而隆基不存在沒錢的問題。

“多少有錢國企等着進入電池片環節”?

首先,多少有錢國企等着進入電池片環節,首先感到擔心應該是通威、愛旭這些以電池片為主的企業,先輪不到以硅片組件為主的隆基。之前治雨也是因為有大企業想進入電池片而不看好做電池片的通威,先不説結果怎麼樣,起碼這符合正常的邏輯;而現在大V因為有大企業想進入電池片而看空隆基看好通威,這什麼鬼邏輯。

其次,我覺得國企就應該發揮自己的資金優勢去進入光伏電站環節,而不是沒優勢的製造業。

再次,李振國説,當年多家國企也拿着百億進入光伏行業,但它們沒技術優勢,生產效率也不高,最後死得剩個渣。中環已經可以説是混的最好的做光伏的國企了吧,你看這麼多年跟友商一比發展成什麼樣了,最後也賣身給民企了。

“四季度硅片價格要跌”?

確實我覺得硅片價格四季度末或一季度初可能會跌,但硅料價格同樣也會跌呀,現在硅料價格就一直在緩跌!

“30-40%增速,23PE是高估值”?

呵呵,您要求可真高。這樣的企業給我多來點。

“隆基做EPC所以牛逼”?

隆基今年組件出貨20GW,EPC也就2GW,才10分之一,這麼少的佔比能決定什麼?行業做EPC最多的民企是陽光電源,你覺得它行業話語權牛逼嗎?

“上下游不願意隆基一家獨大,所以通威會成老大”?

大家不願意隆基成老大,但願意通威成老大??老雙標了,雖然我也持有部分通威,但要吹通威也不能這樣吹啊。

綜上,我認為電池片未來路線的不確定性不足以顛覆現有的硅片組件龍頭。龍頭隆基也不可能光看着別家發展自己不發展,特別是在自己資金特別充裕的情況下。 隆基通威都是優勢公司,本人也同時持有隆基和通威,且隆基倉位要更大。如果非要我在隆基通威中只選擇一個股票買上放幾年不能操作的話,我肯定選擇隆基,先不説隆基歷來的基本面更優秀,光只看賽道的話,長期看電池片賽道會更差一些,競爭對手、技術革新太多了,有不確定性,只能保持跟蹤一步步看。 光伏行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能容下多家優秀企業,沒必要整天把顛覆掛嘴上。通威現在組件產能才打醬油的幾百MW,還沒正式公佈什麼組件擴產計劃,大V就把組件要做到第一喊起來,真的過了。 

 $隆基股份(SH601012)$   $通威股份(SH600438)$   $連城數控(OC835368)$  

/xz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66 字。

轉載請註明: 電池片路線的不確定性不足以顛覆硅片組件龍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