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現在的家長,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就焦慮,普遍感到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做作業,常常因為督促孩子學習而引發“家庭戰爭”,尤其是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長,也反映自家孩子不愛學習,這是為什麼?杭州師範大學教師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安富海針對這一現象在一些學校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希望產生的結論對我們當下的教育困境有所啓發。
1.“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背後的不和諧
記者:一般來説,大家認為不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學習成績不好、學習習慣不良的孩子。但現在許多優秀的中小學生,甚至許多班級第一名的學生也不喜歡學習。這是為什麼?
安富海:2019年底,深圳一所中學運動會上初中某班學生在方陣中打出“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的橫幅,一經流傳竟得到許多共鳴。許多中小學生高呼“太有才了!説出了‘勞苦大眾’的心聲”。言下之意,他們也不愛學習。這個橫幅和附和者們的高呼讓大人們啞然失笑,但這笑聲卻充滿着憂傷。也正是在那段時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79個參測國家(地區)對15歲學生的抽樣測試中,我們取得3科(閲讀、數學、科學)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然而,與2009年、2012年我們獲得第一名的成績公佈後“普天同慶”不同的是,這次教育界開始理性反思PISA測試暴露出的問題,包括教育均衡、師資短缺、學習時間、教學方法等。我認為,還應該深入思考我們的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關係的問題。因為學生學習的現狀告訴我們,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存在不和諧現象,即學習成績好,卻不愛學習。
記者:常理告訴我們,喜歡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安富海:成績畢竟是學生自己考出來的,所以有必要去聽聽當事人的聲音。帶着這個“常理”,我隨機訪談了參加過2018年PISA測試的三所中學的60名學生。“你喜歡學習嗎?學習會使你感到快樂嗎?”當聽到這個問題時,大多數學生都是笑而不答。參與回答的學生的答案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呵呵,還可以吧”;“喜歡,談不上,應該説是被喜歡吧”;“不太喜歡”;“學習,作業,我聽到這兩個詞心情立刻變差”;“還有人喜歡學習?瘋了,肯定是瘋了”。每個學校回答“還可以”的學生的數量都極少。
其實,我國四省市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61位的數據已經充分説明了成績好不一定愛學習。另外,PISA2018測試結果還顯示,我國四省市學生的閲讀、數學和科學三科的學習效率和對學校的歸屬感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名也比較靠後。也就是説,學生不僅不喜歡學習,也對學校沒有歸屬感。事實上這個結論根本不需要PISA測試來告訴我們,隨便走進一所學校觀察幾節課或訪談一些學生和教師就能得出類似的認識。
2.睡眠和吃飯時間之外的每個時間段都填滿了學習
記者:不喜歡學習,學習效率又相對較低,為什麼還能考出“第一”的好成績呢?
安富海:延長學習時間是我們的取勝法寶。雖然PISA2018測試結果顯示,我國四省市學生平均校內課堂學習時間在參測國家(地區)中排第4位。然而這裏統計的只是學校安排的學習時間,並沒有將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時間統計在內。眾所周知,我國學生尤其是大城市的學生課外學習時間長得驚人。從這三所學校瞭解到,大多數學生一週內每天課外學習時間3小時左右,5天共15小時;週末兩天的學習時間在8小時左右。這樣算來,我國學生每週合計的學習時間一定會在79個參測國家(地區)中遙遙領先。2012年PISA測試結果也表現出這個問題,上海隊代表中國內地參加在數學、閲讀和科學總分第一,但是上海隊還得了另外一個第一,就是學習時間最長,每週的學習時間是13.8個小時,加上課外輔導等,一共約為20個小時,而OECD的國家的平均值是7.8個小時。
如果大家認為這種統計説服力還不夠,那我們再來看看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的情況。大多數中國家長重視教育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從幼兒園開始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統計顯示,2019年杭州市家庭每年用於孩子課外輔導支出的費用為2萬~4萬元,2020年又上升到3萬~5萬元。幾乎是家家都給孩子補習,少則三項,多則五六項。家長的這種高昂的教育投入足以讓學生在不足的睡眠時間和火急火燎的吃飯時間之外的每個時間段都填滿學習。
記者:是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近視率、肥胖率增加,這些問題這些年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在呼籲,但一直得不到改善。
安富海:幾次PISA測試使中國學生的優異成績固然令人自豪,但背後卻隱藏着巨大的時間成本、身體透支和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沉重代價。2020年的調查顯示,全國小學生的平均近視率大概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關鍵在於高中生81%的近視眼中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佔到28%。另外,許多重點中學得抑鬱症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多,自殺或曾想過自殺的學生數量也逐年增加。無論是對家庭、對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來説,這樣的事實都太殘酷,這樣的代價也讓我們無法承受。
3.討厭學校和學習,即使考進名校,也很難創造傑出的成就
記者:中小學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勤勤懇懇努力地取得好成績,但最後的結局卻是不愛學習,這一現象的確讓人憂慮。但可能很多家長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孩子只要考第一,就能上好大學,就有好工作,那麼一切的身體和精神上的付出看來也就值了。
安富海:“成龍成鳳”的美好期望、“分數至上”的學習目標和重複訓練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討厭學習、討厭學校,甚至痛恨知識,在一些家長看來並沒有什麼。但是,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相當一部分看似優秀的學生的學習都是在外在各種壓力逼迫下進行的,一旦壓力解除,他們必然會逃避學習,逃避學習的學生他們的未來將會是怎樣的?這不是無病呻吟和矯情的憂傷,而是比關注分數排名更值得引起我們深思的問題。如果學生討厭學校、不喜歡學習,即使他將來能夠考進名校,也很難創造出傑出的成就。因為他內心對學習沒有熱情,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就不可能投入更大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自己所學習的內容,這方面我們是有教訓的。我國從1985年前後開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包括物理競賽、生物競賽、計算機競賽等,每年都有很多獲獎者,從1985年到現在30多年了。當年和中國的神童同台競技的很多國外的小神童,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的大家了,而我們卻很少給世界貢獻一流的大家。以澳大利亞出生的華裔數學家、數學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為例,他1988年獲得奧數金牌時,尚不滿13歲,當時中國也有不少學生獲得奧數獎牌,卻很少有人取得像陶哲軒這樣傑出的成就,而且大多數已經遠離了數學。
記者:愛學習,對學習充滿興趣和熱情,對學生的成長有多重要?
安富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可以説,實現這樣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的是創新型人才。積極的學習興趣和愉悦的學習體驗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健康人格的基礎,更是創新型人才所必備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在求知、探索、實踐過程中產生的積極情緒和愉悦體驗又會進一步促進新的求知、探索和實踐,這種新的求知、探索和實踐會將學習者帶向快樂的學習和探究之路。因此,家長應該放下焦慮、捧着平常心多給孩子留一些自由的、可以充分發展自己興趣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帶着愉悦的情緒和積極的體驗熱愛學習,健康成長。學校應該少研究一些解題技巧、高分秘籍,多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發生的機制,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高遠的人生追求,讓他們帶着愉悦的學習情緒和快樂的學習體驗積極探索未知世界。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