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的建立完全是天下民心所向,當初元朝入主中原,卻沒有想着蒙漢兩族之間好好相處,反而是蒙古統治者殘暴不仁,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税,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殘酷剝削漢族羣眾,如此元朝末年,天下動盪,起義頻發。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後世關於明朝的評價為“個個皇帝皆是奇葩”,明朝就像其他王朝一樣,經歷了萌芽、發展、鼎盛、衰亡,可不論明朝晚年如何衰敗,百姓其實是不想明朝滅亡的,因為一旦明朝滅亡,那就意味着外族人將會再次入主中原。
公元1644年,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先後竟然出現了四位皇帝,四個皇帝就代表着四個不同的政權,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何會有四個王朝同時出現。要説混亂,這四個國家定然是比不上春秋戰國、三國、五胡十六國等時期的政權林立,可這時之所以混亂,那完全是因為大一統王朝衰亡後,大廈崩塌後滋生了大大小小的政權。可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崇禎十七年,明朝還沒有正式覆滅,一時間就冒出了其他三個政權,這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實屬少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外患基本來自金國,可內憂卻是有着不同的形式,朝廷上有東林黨爭,民間有天災,尤其崇禎帝即位後,國家形勢更加嚴峻,大旱不斷,瘟疫爆發,明軍忙於平定外患,這就給了民間起義軍崛起的機會。
其中尤屬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在農民軍中名氣最大,他們是起義軍的領袖,李自成自稱“闖王”,一路打下來,獲得了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與李自成齊名的張獻忠也不差,這兩人在民間作戰,給了明軍巨大壓力。
公元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緊接着他率領軍隊東征北京,一路上,守城的明朝官員和士兵大多不戰而降,三月的時候,李自成很順利地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知無望,他將兒子們送走了,卻強迫后妃和女兒隨他一同自殺。可憐這位崇禎皇帝,生不逢時,登基後本想着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重振國家,只可惜國家積重難返,農民軍和清軍又虎視眈眈,最終他只能悲壯而死。
另一邊張獻忠在武昌自稱“大西王”,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區,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按照歷史走向來説,王朝覆滅了,那麼取得起義成功的領袖就可以建立新的大一統王朝了,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後,也以為成功在望,結果更大的敵人還在關外,入關中原指日可待。經過多年發展後終於強大的女真族建立大金政權。金朝多年來一直是明朝的威脅,如今崇禎皇帝死了,此時最大的隱患就是李自成。
而在他稱帝的這一年,關外的大金國也迎來了新的皇帝,六歲的順治皇帝登基,或許大家會以為六歲的小皇帝根本對付不了中原的李自成和張獻忠,但是可別忘了,順治帝並非真的主持大局,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攝政王多爾袞,這多爾袞軍事和政治才能絲毫不亞於崇禎帝,有這樣一位領導者,中原的新生政權如何能對付得了清軍?果不其然,多爾袞很快就憑藉明朝大將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一事而收服了他,也順便兩軍合作,大敗李自成的軍隊,順利進入山海關,直逼北京城。
其實當初吳三桂在清軍和農民軍之間搖擺不定,身為漢族,他最終很有可能選擇李自成,只可惜李自成的部下強搶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才導致吳三桂選擇和多爾袞合作,否則明軍和農民軍合作,清軍必然不會如此之快地入主中原。
李自成落荒而逃,僅剩的殘餘軍隊也失去了軍心,被清軍一擊即潰,公元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至於另一個張獻忠建立的政權也同樣被清軍覆滅,張獻忠則中箭身亡,這兩個由農民軍隊建立的新生政權都沒有撐過一年的光景,都被清軍覆滅,曾經的四個政權如今只剩下大清國,至此清軍順利入關中原,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清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也成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的成功典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