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概念由於其抽象性和結構複雜性,在社會學、心理學、營銷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定義信任是不同的,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是達成共識的觀點是:信任是涉及交易或交換關係的基礎。心理學認為信任是人格特徵和人際現象,個性不同信任程度也不同。
崇禎皇帝大概是一個有心理疾病的人,他性格陰沉且多疑,從不會相信任何人,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他自己。
為此,他更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那麼,為什麼這麼説呢?
據統計,在他執政這些年裏,十一個刑部尚書和十四個兵部尚書被替換,七個總督以及十一個巡撫被誅殺,同時,還逼死了一個巡撫。這些人中包括總督袁崇煥、漕運總督楊一鵬、巡撫都御史孫元化等等。這些名字想必很多人耳熟能詳,他們都是當時的國之棟樑。
可是,只要崇禎疑心一起,管他是棟樑還是勞苦功高的名臣,照樣是殺無赦。而這一殺,雖然崇禎解氣了,但是,國家卻不好了。若只是單純的殺人,崇禎的行為或許還沒有那麼惡劣。可是,他不但殺人,還虐殺,甚至,在大街上示眾殺人。
比如:勞苦功高的袁崇煥,不僅在大街上被凌遲,還讓百姓分食他的肉。同時,袁崇煥的家屬,也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的地方,家產也被抄沒。崇禎不僅要將袁崇煥乾淨徹底地消滅,甚至,還想將他的屍體從地球上抹去。
那麼,袁崇煥是什麼人呢?為什麼崇禎皇帝對他會有如此大恨呢?
説起來,袁崇煥其實是一個純粹的忠勇戰將,他此前獲得過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成功戰役,為大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就是這樣一名忠心耿耿的戰將,卻因為一封簡簡單單的反間信而遭到誅殺,使得先前的種種功勞全部化作烏有。
頃刻間,一名忠臣、一名重臣、一名戰功赫赫的能臣,就這樣成為了死有餘辜的叛臣。死相悽慘,連個全屍都沒有,這如何不令人心寒。崇禎或許是想殺雞儆猴,以平定臣心,但是,他的臣子們又看到了什麼呢?
至少有兩點是最清朝不過的:
一是、自家皇帝的愚蠢以及殘暴;
二是、自己以後可能得到的結局;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殘暴多疑的皇帝,誰又能完全的信任他呢?跟着他,又有什麼出路呢?興許就是死路一條吧。此時此刻,唯有逃生這一條法子。試想,這樣沒有人性的恐怖皇帝,誰不怕呢?
不過,這些大臣都是一些自幼受到過中國傳統忠孝思想薰陶的人,他們知道:若是輕易變節的話,將來一定會被寫進《二臣傳》,搞不好還會遺臭萬年。但是,性命還是比名聲重要,更何況還是一家老小的性命,沒有辦法,他們只好不斷的尋找生路。
可是,生路在哪裏呢?
這時候,滿清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
只要你投降,滿清不僅不會虐待你,還會許你高官厚祿,就看你心不心動。再加上,大家看到之前投降的范文程和李永芳,這些人在滿清朝廷都得到了重用,甚至,李永芳還跟皇家成了親家,過得那叫一個神仙日子,可自己卻要時時刻刻擔心着掉腦袋的事情。這樣一對比,明眼人都知道要怎麼選擇。
滿清這個政策非常好,比天天只知道“殺殺殺“的崇禎,不知道高明瞭多少倍。為了求生,這些被崇禎嚇得惶惶不可終日的大臣們,紛紛開始尋找逃跑的機會。
於是,便有了這樣一幕。
崇禎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降。崇禎七年(1634)四月,尚可喜降。崇禎十二年(1639年),薊遼總督洪承疇在松錦大戰被俘,降了。
這些曾經的明廷肱骨大臣們,就這樣換了主人。
這其中,最令人感動的,不得不説祖大壽的經歷。崇禎四年,在大淩河之戰中,他糧盡援絕,被迫無奈,向清廷投降。可是,很快,他又逃往了錦州城,重新與清軍對壘。直到十年之後,支援他的洪承疇在松錦大戰中兵敗投降,使得錦州被包圍的水泄不通,沒有辦法解困。
在無路可逃的絕境之下,祖大壽只好率部再次降清。
不料,皇太極不計前嫌,更是接納了他,甚至,還將其委以重任。這真是太讓人感動了,祖大壽隨即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外甥吳三桂。可以説,後來的吳三桂投降,也多多少少受了他的影響。
在這之後,明朝大臣紛紛開始向清廷投降,甚至,這種投降行為成為了一種潮流,光參將以上的將領就有:沈志祥、孟喬芳、孫可望、馬光遠、祖澤潤、孫得功、金礪、鮑承先、祖澤溥、祖澤洪、祖可法、祖澤遠、李國英、劉武元、陳錦、劉芳名、張存仁、左夢庚、田雄、馬得功、劉良佐、張天祿、許定國、趙之龍等一百二十多人向滿清投降。
這些人一投降,明朝朝廷中最堅實的力量也就沒了,使得明廷徹底成為了一副空架子。而這些投降過去的官員們,有的被授予了一品官爵,有的成為了王公貴族,除了有些被之後的“三藩”給除了之外,大多也都得到了善終。甚至,這些人的爵位一直傳到了清末,世代相承。可以説,這些大臣都是清朝從崇禎那裏得到的無償贈品,是叛還是不叛,都是有原因的。
可以説,在這種亂世之中,誰掌握了道義,誰精通了政治,誰知曉了民心,誰便得到了權力。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使得崇禎帝説:“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着左腳,右腳穿着一隻紅鞋,終年三十四。
現在看來,崇禎皇帝的死,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參考資料:
【《明史紀事本末》、《明季北略》、《袁崇煥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