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六鎮起義”失敗的關鍵,柔然出兵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北魏孝明帝元詡正光五年即公元524年三月,六鎮之一的沃野鎮高闕戍主因虐待部下,匈奴人破六韓拔陵率領鎮兵殺死戍主,高舉義旗,據境稱王,號“真王元年”,六鎮起義爆發。早在北魏初期太武帝拓跋燾為了加強都城平城(大同)的軍事力量,逐步完善了對外圍軍事重鎮的建設,對被征服地區進行軍事統治,最為著名的有六鎮。即沃野鎮(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北)、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西南)、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土城子)、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土城)、柔玄(今內蒙古興和縣西北)、懷荒(今河北省張北縣北)。六鎮扼守塞上交通要道,是北魏守邊的主要軍事力量,也是拱衞平城(大同),防禦柔然(蠕蠕)的戰略屏障。起義軍先後圍攻武川鎮和懷朔鎮。 同年四月,高平鎮百姓赫連恩等造反,並推選酋長鬍琛為高平王,攻打高平鎮,起兵響應破六韓拔陵,後戰敗,胡琛率眾向北逃走與破六韓拔陵會合。
北部邊境告急,成為國家之心頭大患,引起朝中眾多大臣的擔憂。平北將軍、恆州刺史元順向當時把持朝政的元叉請戰,願為都督,為國捍衞北疆。而元叉卻疑心元順有陰謀,不授予兵權。另外派臨淮王元彧為都督北討諸軍事,征伐破六韓拔陵的起義軍。而元彧卻率兵駐紮在雲中(大同)按兵不動,結果失去了救援的最佳時機,武川、懷朔二鎮先後淪陷,之後,臨淮王元彧與破六韓拔陵在五原交戰,北魏軍隊大敗。
擔任北征軍軍事總指揮要職的李崇已經是七十歲的高齡了,想卸掉此任,孝明帝沒有準許。孝明帝下令讓撫軍將軍崔暹、鎮軍將軍廣安王元深都歸李崇指揮。自從北魏破六韓拔陵起義以來,夏州、東夏州、幽州、涼州,起義軍的隊伍遍地烽起。六月,秦州人莫折大提起義,秦州刺史李彥殘暴,鎮民都心懷怨恨,鎮民衝進州府,殺死李彥,推舉莫折大提為秦王,據州起義。南秦州(今甘肅成縣西北)人孫掩、張長命等據城起兵,殺死刺史崔遊,以響應莫折大提。莫折大提起義軍攻下了高平鎮不久後,莫折大提去世,其子莫折念生自稱天子,設置文武百官,改年號天建。
崔暹背棄李崇的指揮,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與破六韓拔陵交戰,大敗,只單槍匹馬逃回。破六韓拔陵集中全部力量攻打李崇,李崇部奮力迎戰後,不能抵抗,只好退守大同,與破六韓拔陵起義軍對峙。廣陽王元深寫了一封很長的奏章,上書給孝明帝,詳盡的分析了六鎮從建鎮以來的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皇帝能拿出具體辦法加以解決;否則,將士灰頭喪氣,缺乏鬥志,起義勢力一日強勢一日,天下大局,很難預測。另外。還談到了崔暹的戰敗,使整個北魏軍隊士氣受到挫傷,崔暹應受到處罰。昏庸無能的孝明帝接到奏章後,並沒有慎重考慮,只是下令調回崔暹,押在廷尉。後來,崔暹用女子、田園大肆賄賂元叉,最終沒有獲罪。
正光六年即公元525年正月,徐州刺史元法僧舉城而反,自稱宋王,年號天啓,並叛魏投梁。元法僧是元叉的親族,貪婪成性,殺戮自任,朝野人人恨之,然而卻得到元叉的賞識。元法僧的反叛,讓胡太后抓住了把柄,經過與元雍商量後,借事生風,讓元叉辭去領軍之職,元叉迫於壓力,只好答應。不久,又將元叉削職為民。而就在此時,有人揭發元叉和弟弟元爪謀反,想令其黨羽圍攻京都附近的諸縣,攻破城池,燒掠搶奪,並先派他的本家兄弟元洪夜率六鎮降户在定州(今河北定縣)起兵,元叉兄弟在京城作為內應。朝廷截獲了元叉的親筆書信,眾大臣紛紛上書,要求斬殺元叉。胡太后賜元叉及其弟弟元爪在家中自盡。至此,胡太后又將失去的權力重新奪了回來。
胡太后執政後,改年號為孝昌。孝昌二年即公元526年,朔州(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人鮮于阿胡佔據朔州城,許多流民都參加了起義隊伍,起義軍力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農曆七月,鮮于阿胡帶領部隊南下,柔玄鎮隨即發生兵變,並隨着鮮于阿胡圍攻北魏舊都平城(大同)。受盡北魏統治者壓榨的大同老百姓,不僅沒人為統治者守城,反而也加入了起義軍,裏應外合,打開城門。北魏在平城的最高統治者元纂棄城而逃,躲到了冀州。
為了平息六鎮起義,北魏朝廷派人攜帶財物聯絡柔然可汗阿那瑰,要求聯合出兵鎮壓六鎮破六韓拔陵的起義軍。阿那瑰派遣十萬大軍,從武川鎮向沃野鎮進攻。交戰中,起義軍多次失利。與此同時,元琛的軍隊也從平城附近出發開往懷朔鎮。六月,破六韓拔陵的起義軍在五原與元琛軍隊交戰,起義軍大敗。後來,元琛手下人建議,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被元琛採納,之後的戰鬥中,設計襲擊了破六韓拔陵,二十萬鎮兵被元琛俘虜。北魏朝廷委派楊昱將六鎮降户分別安排在定(河北定縣)、冀(河北冀縣)、瀛(河北河間縣)三州。至此,六鎮起義遂告失敗。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