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既是唐玄宗的髮妻,又是發小,是什麼令玄宗狠心廢除她?
王皇后既是唐玄宗的髮妻,又是發小。玄宗李隆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王爺,成長為雄姿英發的一代帝王,王皇后一直陪伴着他。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的偏支,父親王仁皎時任晉州司兵,一個八品武官,官職雖然低微,但太原王氏這個帽子很大。這樣的出身對一般仕宦家庭來説,是非常顯赫的,但對於皇家,王家明顯高攀了。李隆基的父親,當時的皇嗣李旦,之所以降低門檻迎娶王氏姑娘,還要從他們的不幸遭遇説起。
李隆基出生時,李旦還是大唐皇帝。天授元年(690),李隆基六歲時,父親李旦被迫將皇位讓給了奶奶武則天。從此,一家人便被幽禁在了深宮大內。
長壽二年,李隆基九歲,母親竇妃與劉妃一起去拜見婆婆武則天,結果一去不回,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李旦強忍着心中的悲痛,默不作聲,要求孩子們在外人面前也不得哭泣,一家人對女皇不敢流漏出一絲不滿。李隆基也從楚王被降格為臨淄王,雖都是王,但前者是親王,後者是郡王,雲泥之別。
就在這時,或許是擔心李隆基傷心過度,或許是想借喜事掩蓋家裏的悲傷氣氛,李旦為九歲的李隆基迎娶了與他年齡相仿的王姑娘。
能高攀上皇室,王仁皎自然滿心歡喜,但對八九歲的王姑娘是福是禍呢!她或許只知道,自己的一生,將徹底交給這個年紀相仿的男孩,除了對他好以外,別無選擇。而對李隆基來説,沒有選擇是否接納這個玩伴的權力,只有在漫長的幽禁歲月中,試着與她融洽的玩耍。
二人也算青梅竹馬,但多了幾分患難與共的感情。玄宗後來的嬪妃們,所認識的李隆基大都是意氣風發的多才王子與雄姿英發的風流帝王,而見過他仿徨、失意與悲傷的,只要王皇后一人。所以,李隆基與王皇后不但是患難與共的髮妻,更是兩小無猜的發小。
後武則天時代的政局雲譎波詭,政變頻發,一羣野心勃勃的女人想沿着武則天的道路問鼎天下。韋后毒殺中宗李顯,一步步逼近帝位,李氏江山又一次面臨危機。二十六歲的李隆基坐不住了,他聯合姑姑太平公主準備幹掉韋后。穩妥起見,他並沒有將計劃告訴父親李旦,但卻毫無保留地告訴了王皇后。
據《舊唐書》記載,王皇后“頗豫密謀,贊成大業”。她也選擇了毫無保留的支持李隆基。先天元年八月,李旦將皇位傳於李隆基,李隆基並未嫌棄王氏的出身,第一時間立她為皇后。
雖然李隆基成為皇帝,但實權還在父親手中,最大的對手太平公主依然權勢滔天,力壓皇帝,又到了關鍵時刻。這次不但王皇后出謀劃策,還動員哥哥王守一參與其中。這個哥哥果然給力,先天政變中,王守一帶領三百禁軍衝在了最前面。
李隆基坐穩帝位後,王皇后雖文化水平不高,但與武則天、韋后這些野心弄權的皇后相比,也算賢惠,而且人緣頗好,後宮中人對她都很尊敬。看似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那麼到底是什麼令玄宗狠心廢除她呢?
原因很簡單,玄宗另有新歡了。這個小姑娘姓武,沒錯,她是武則天的後輩。是武則天的堂侄,桓安王武攸止的女兒。由於武攸止早逝,武氏自幼在宮中長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出落得温婉賢淑、舉止優雅,而且音樂歌舞樣樣精通,將玄宗迷的神魂顛倒。與這樣的小姑娘相比,年逾三十的王皇后是真正的糟糠之妻。
其實,後宮從來不缺美人,在武氏之前,也有趙麗妃、劉華妃、皇甫德儀,無一不是才貌雙全的美人,王皇后與她們都能和平共處。為何武氏一來,就鬧到要廢后的地步呢?
因為這個女人過於狐媚,就像當年的武媚娘一樣,既聰明,又有野心,將皇帝的心與身死死抓住,不但使玄宗將整個後宮拋諸腦後,還一連生了三個孩子。使王皇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
王皇后遇到的問題,所有的皇后都會遇到,後宮歷來如此,皇后年老色衰,新人一茬接一茬。當年高宗李治廢王立武時,大臣許敬宗在朝中散佈輿論,説:“田舍翁多收幾石糧,尚且易婦。況天子立一後!”其實,天子換皇后,還真沒這麼簡單。
天子,受萬民敬仰,道德自當完美無瑕,如果皇后沒有大的過錯,如何能輕易廢除!王皇后只要抓住道德制高點,不與小姑娘一般見識,自然會穩坐皇后位置。然而,她太愛玄宗了。已過而立的她,竟與一個小姑娘爭寵,這不是雞蛋碰石頭嗎!而且,她還選擇一種十分愚蠢的方法,出言不遜,頂撞玄宗。
史書記載了王皇后拿他爹王仁皎當年用衣服換面,給玄宗做了一碗湯餅,給玄宗過生日的事情,來數落玄宗忘恩負義。雖然這件事有點失真,但類似的話,王皇后一定説了不少。
試問,一個功成名就的皇帝,誰能受得了老婆總是抖摟自己當年的糗事,還以此大吵大鬧呢!天子顏面何在?於是,玄宗逐漸對她產生了厭惡,有了廢后的打算。
與武氏相比,將門出身的王皇后還是缺少宮斗的心機,意氣難平,失去冷靜,以不理智的方式毀掉了自己。
王皇后被廢的一般説法有二:一是無子,二是厭勝之術。其實,這兩點都是玄宗厭惡了王皇后,要廢除她的説辭。
在武氏入宮之前,王皇后就領養了楊良媛的兒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肅宗。在玄宗廢除王皇后的詔書中,也未提及無子一事。而主要原因是“無將之心”,也就是説王皇后有謀逆之心。
這與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有關,王守一看到妹妹常年不得寵,沒有親生子,心裏非常着急,於是請了一個名叫明悟的和尚為妹妹祈福,這個和尚估計腦子進了水,在祝詞裏寫着: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
這問題就大了,像則天皇后什麼呢?像她一樣篡唐自立?還是希望生子以後再度獲得玄宗的垂青,就像在感業寺的武則天,獲得高宗眷顧?
一個年近四十,虔誠佩戴着明悟和尚的符咒,一心想要求子,重新博得皇帝歡心的女人,會突然冒出篡位當女皇的想法?不過,玄宗顯然相信前者。因為要廢除皇后,這是一個絕佳的藉口。
開元十二年七月,王皇后被廢為庶人,三個月後便鬱鬱而終。《資治通鑑》記載:“廢后王氏卒,後宮思慕後不已,上亦悔之。”玄宗為何後悔呢,大概是想到幼時的患難與共,為之傷感片刻。而王皇后,卻為自己的意氣用事,付出了生命。
文:熊魚自笑
淺見拙識,以就正於方家。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