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鑑賞|戰國谷紋龍佩
龍佩A面
藏品規格:龍佩長7cm,寬3.3cm,厚0.5cm
藏品描述:龍身體扭轉呈“弓”形,龍回首,尾內卷,長角後翹,方吻開口,雙面工,通體琢飾減地突起的谷紋。
龍佩由和田白玉琢治而成,通體包漿十分厚重,內外統一,呈現玻璃光包漿,亮而不賊,不刺眼。在龍佩A面有少量的土蝕土咬坑,沁入了土黃色沁,且土咬坑已出現結晶體;在龍佩的B面,尾部布有少量淡淡的灰皮。龍佩的玉質內部,已產生較輕微的“飯糝”現象,從A面的觀察圖可以清晰地觀察到。
龍佩包漿反光圖
從此圖可以更好地看到龍佩包漿在光下的反光狀態,十分的老熟,包漿雖厚,但光氣不生不賊,受坑口影響且產生半透明的質感。
土蝕土咬特徵
從此放大圖可以看到,兩個谷紋的土蝕土咬情況較為嚴重,也可能是在坑口內有鐵製重物壓迫的原因,此處突出的谷紋不但產生了“地陷”,而且已沁入了褐色沁,沁門也出現了結晶現象。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土蝕土咬已把谷紋的輪廓陰線已經“咬“掉,由土蝕土咬、包漿及陰線之間的相互關係,可以斷定是加工在先,後天受坑口環境影響在後,符合先加工後入土的順序。
雲母現象
孔部特徵
此孔是先打上喇叭孔定位(不鑽透),然後又在喇叭孔內再打直孔的方法加工而成,從圖中可以清晰看到喇叭孔至直孔內的包漿及直孔旋痕。
玻璃光包漿
這是60倍放大鏡下的玻璃光包漿觀察圖,可以觀察到包漿十分厚重,與陰線渾然一體。形成玻璃光包漿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玉質要好,玉質的內部結構要緻密;二是坑口環境要好,墓室內部乾燥;三是刨光工藝必須要好,三者缺一不可。
説到刨光就是得不再提一下解玉砂,這是形成玻璃光包漿很關鍵的因素。東周時期,百家爭鳴,諸侯爭霸,社會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特別是“三家分晉”之後,成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由奴隸制社會進入封建制社會。到戰國時期由於治玉工具及工藝的提升,治玉業得到了質的飛躍,到漢代達到巔峯,行內我們通常稱之為的“戰漢”,在這一時期解玉砂的淘洗更精細,砂粒更細小,所以對玉器表面刨光時會更光潔,這也是玻璃光包漿玉器大多出現在戰漢時期的原因,而戰國以前的玻璃光包漿玉器非常少。
眼部特徵
谷紋特徵1
谷紋特徵2
陰線特徵1
陰線特徵2
從以上五張60倍陰線放大圖中可以清晰觀察到,所有的長陰線都是以短砣痕相連接而成,陰線轉彎處可以看到接砣歧出痕,短砣痕的寬窄、深淺不一,落砣、起砣、衝砣的痕跡明顯,重要的是包漿在陰線內外完全一致,符合古代正反轉、慢速砣具的加工玉器的工痕特徵。
從龍的形制和龍身琢飾的谷紋分析,此龍佩應為戰國晚期的龍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