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白江口之戰起因是中日雙方分別支持新羅和百濟;而明朝和清朝的對日戰爭,初衷則是為了保護藩屬國朝鮮免受倭軍侵略。
只可惜,明、清的兩次戰爭結果一勝一敗,清朝付出了割地賠款的慘痛代價,而明朝對日作戰的勝利則擊退了日軍,保全了朝鮮李氏王朝,維護了當時東北亞的國際秩序。
此役過後,日軍300年無力西顧;朝鮮李朝上下更是對明朝的“再造之恩”感恩戴德,第十九代國王李焞就曾公開説過:“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然而,明朝雖然打贏了這場戰役,自身卻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説是“慘勝”也毫不為過。因為抗倭援朝發生之時,明朝正在走下坡路,自身也危機重重。
據《明史》記載,萬曆朝的三大徵耗費明朝糧餉無數,其中:寧夏用兵耗銀180萬,播州之役耗銀200餘萬,而朝鮮之役耗銀高達780萬。可以説,為了保護這個藩屬國,明朝拼盡了最後一點國力,“明實亡於萬曆”的説法即由此而來。
更嚴重的後果是,從1592年到1598年兩次入朝作戰,10萬明軍遼東精鋭鋭減60%,山東、遼東糧草不計代價的運往前線,也導致遼魯兩地民生凋敝。正是趁着這一軍事真空期,努爾哈赤先後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清朝),崛起為明朝最主要的威脅之一。
假如明朝當時沒有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抗倭援朝,那麼歷史又會如何演變呢?畢竟,擁有數百萬國庫存銀和十萬遼東駐軍的明朝,可以很從容的應對努爾哈赤。
1、我們可以後知後覺,但把後金崛起算作明朝犯的錯誤是不公平的。他們(明朝)並不能提前知道會發生什麼,也不會知道與日本人的戰鬥有多困難。大約四個世紀後,是的,我們可以看到,由於與日本的血腥戰爭,明朝已經削弱到足以讓後金崛起並最終推翻它。也許如果明朝不干預,它就能夠對付後金的威脅。
2、是的,確實如此。明朝和朝鮮的命運很可能會逆轉,因為明朝保留了對抗女真人最終崛起的力量,而不是在外國戰爭中消耗其資源。
3、對於明朝因為在豐臣秀吉入侵期間選擇站在朝鮮這邊而導致軍事力量削減這一事實,你是對的,這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衰落。當然,今天的韓國人,仍然對豐臣秀吉的殘暴入侵感到不滿,他們自然不會把明朝的幫助視為錯誤。
4、作為一個出生在波蘭的越南公民,我認為有幾個原因可以導致明朝的終結。這場戰爭使明朝經濟陷入癱瘓,幾乎破產,同時它也面臨與北方的後金作戰。明朝也沒想到他們的藩屬國在戰爭中表現的竟然如此糟糕。
5、事後看來—是的。明朝浪費了大量金錢來維持他們的藩屬國朝鮮,這是以犧牲本來應該用於中國自身的資金為代價的。這導致了明朝的垮台。
6、明朝別無選擇,如果朝鮮遭受傷害,那麼未來明朝將會同時面對日朝聯軍。
秦皇漢武后記:國內學者喜歡將這場戰爭稱為“援朝”,而韓國則乾脆將明朝的軍事影響最小化,拔高了自身在抵抗豐臣秀吉中的主導地位。
但事實卻是,從1592年4月,日軍先鋒小西行長從釜山登陸開始,僅用了20天就打到了漢城,到6月,日軍已經打到了大同江。朝鮮國王李昖除了嚮明朝求援外,還同時請求“內附”。
也就是説,明軍入朝作戰前,朝鮮已近乎全部淪陷,連國王都打算棄國流亡了,是明軍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再造了這個國家,但代價卻是明朝再也無力應對自身面臨的軍事威脅。抗倭援朝戰爭結束後不到50年,明朝即在李自成和後金的內外夾擊中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