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後門做公務員 看看戰國時期申不害的下場
因此各個國家廣招天下英才,每個霸主都想得到外能安邦定國,內能富國強兵的人才。天下芸芸眾生也積極相應,聖人著書立説創造各自門派,百家爭鳴一時盛況空前。儒家與道家雖然門生眾多,但是其學説思想並不能滿足於戰國當下羣雄逐鹿中原的野心。而百家當中,法家因強調法制,變法強國而得到眾多國家的信賴。
今天我們就説説法家代表韓國人申不害的開後門被拒的故事,韓人申不害智謀超羣,歷史上用“圍魏救趙”的辦法解了趙國的危機,可見其能力。事後申不害被韓昭侯封為韓國大管家,也就是韓國丞相。申不害作為法家代表一當上丞相,就運用所學大興變法,立志韓國變法強大,大膽改革韓國的官員徵調任用體系,不斷加強韓國公務員能力考核與為官行為監督。在整頓吏治的同時,不斷強化軍紀,嚴格訓練國內軍隊。使得韓國在七國中不斷強大,屆時韓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軍隊強大,國力如日中天。
但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以人脈為社會的主要聯繫。丞相申不害在大興變法之際,同樣被人情所困。堂兄找到申不害,請求申不害給自己弄個一官半職,以求生活安穩,亂世不愁。正值官員任免機制改革,申不害因為這事為難了好一陣子。要是在變法之前,這種小事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可是,改革官員任免機制是自己提出的,並且按照申不害自己所變法的規定,任免朝廷所有官員的需經申不害親自考察後,還需要韓昭侯簽字。申不害猶豫再三,在國法和人情的天平上,最終選擇了後者。畢竟自己是韓國變法的總策劃,韓國如今民富兵強自己可是有卓越貢獻的。這點小事,韓昭侯一定會爽快答應的。
因此申不害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向韓昭侯提出了給自己的堂兄提供一個官職的請求。誰知,韓昭侯聽了申不害的訴説,一口回絕,毫不猶豫。這大大超出申不害的想法。
申不害很失望。韓昭侯見他一臉喪氣,悶悶不樂,便真誠地説:“你為韓國做了很多貢獻,按理説,你的那個小小的要求我應該答應你。可是,我一想到你平日裏教給我的那些用人之道,就下不了決心。人情歸人情,國法是國法,我不能因為這點小事兒而讓人情奴駕馭於法律之上呀!”
申不害一聽,急忙請罪;“主公英明, 這都是我一一時糊塗啊!
永遠不能把人情置於國法之上,這不只是韓國強盛的秘訣,也是當下我國強調完善法治,堅持依法治國的根本,這是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崛起的重中之重,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