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轟轟烈烈十四載,石達開、陳玉成等堅貞不屈的壯士,雖不勝枚舉,變節降清之人,也能拉出一個長長的名單。
在這份名單中,程學啓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重情又薄情,惜命又捨命,投降又殺降,只認手中刀,不管眼前人,能征善戰而又複雜難辨。
在程學啓短短的三十五年生命歷程中,十一年的軍旅生涯佔其生命總長度的三分之一。在這之中,八年太平軍,一年湘軍,兩年淮軍,軍事能力得到太平軍、曾國藩和李鴻章的三方認可,安慶、蘇州、嘉興三地構成其軍事生涯的起承轉合的完整軌跡。
1851年,當太平天國運動在遙遠的廣西金田村萌發之時,22歲的程學啓還在安徽老家無所事事。1853年,太平天國的熊熊烈火燒到安徽,又恰逢安徽大旱,饑民遍野,從者如雲。程學啓也從此開啓了其八年的太平軍生涯。
程學啓五短身材,形若文弱書生,卻有建功立業之志,四處征戰,屢有戰功。1860年隨太平軍駐守安慶,抵抗湘軍。在這裏,他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重大轉折。
《三國演義》中,曹操為得到徐庶,先囚其母。曾國藩果然也是個文化人,抄襲了曹操的方法,將程學啓的養母和養母之子抓來,以其子命要挾其母勸降程學啓。程學啓果然降清,似乎是個有情有義的至孝之人,卻不顧仍在安慶城內妻兒的性命。程學啓投降後,妻兒果然被殺,這就是程學啓,重情又薄情。
安慶三面環水,唯有北面連接陸地。程學啓當時駐守北門,多次給湘軍以重創。投降之後,為了取信於湘軍,他身先士卒,帶領湘軍又從北門發動攻擊。最終安慶城破,太平軍一萬六千餘人戰死。
這就是程學啓,為了建功立業,只認手中刀,不管眼前人。
是時,忠王李秀成率太平軍東征攻略上海,上海官紳向曾國藩“泣血乞師”。曾國藩本想派曾國荃前往上海,但曾國荃一心想要攻佔天京,以奪首功,不願意去。時為曾國藩學生的李鴻章,卻欣然願往。
1862年,李鴻章開始組建淮軍。為了加強淮軍實力,曾國藩抽調部分湘軍補充淮軍,程學啓便在此列。他也因此開啓了其兩年的淮軍生涯,逐漸成為淮軍第一悍將。
程學啓隨淮軍到達上海,連克東南十餘城。1863年,淮軍圍攻重鎮蘇州,戰事慘烈,連攻不克。
此時已到太平天國末期,蘇州主將慕王譚紹光雖力主死戰,但以納王郜永寬為首的八名將領,卻與淮軍暗中溝通,意欲獻城投降。經過秘密商談,在英國人戈登的見證下,程學啓折箭為誓,一番封官許願云云。郜用寬等八人殺死慕王譚紹光,搜殺其親信千餘人,率四萬多太平軍開城投降。
郜用寬等人高高興興去淮軍大營參加慶功會,酒至半酣,李鴻章退出大帳,程學啓率百餘人衝進帳中,將八人全部殺死。
淮軍入城後,程學啓又縱兵搶掠,屠殺太平軍兩萬餘人,此為“蘇州殺降”事件。這就是程學啓,投降又殺降,李鴻章對此也頗有微詞。
程學啓折箭為誓,蘇州殺降,報應很快到來。
1864年初,淮軍進攻嘉興,雙方攻防膠着,各自死戰。程學啓更是身先士卒,冒死向前,不幸被太平軍的洋槍射中太陽穴部位,醫治無效死亡,時年三十五歲。在這一戰役中,隨程學啓在安慶一起叛逃的太平軍將領何興泰同時戰死。這就是程學啓,惜命又捨命。
程學啓死後,清王朝和李鴻章給予了極高的待遇和評價,除了追贈各種官號爵位,還在其軍事生涯的三個重要地點——變節之安慶,殺降之蘇州,戰死之嘉興設立專祠。
在太平軍與清王朝,程學啓都展示了其極強的軍事才能,程學啓和何興泰起於太平軍,最終又亡於太平軍。而隨二人在安慶一起叛逃的另一人卻活了下來,這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