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保研成績造假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熱議。據報道,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學院一女生涉嫌保研成績造假,其實際學習成績中等偏下且幾度“掛科”。但就是這樣的她,卻有着大一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大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SCI收錄論文的“履歷”。成績不佳卻能順利保研,背後離不開身為大學教師父母的“操作”——將自己的科研成果“交”給孩子,為其“增光添彩”。
高校是進行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學術研究的象牙塔,在研究生推免過程中卻偶爾會出現違規“加塞兒”現象,讓這片淨土蒙塵。值得注意的是,這名學生就讀的學校就是其父母的供職單位,讓人不免懷疑父母是否為其子女在升學等方面謀取私利打開了方便之門。
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本是人之常情。但父母利用職權的“羽翼”,通過作假等手段“庇護”子女成長,甚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當作子女向上攀爬的“捷徑”,其實是帶着子女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這不僅抑制了子女的獨立性、成長性,有違教師這一光榮職業的初衷, 漠視了他人寒窗苦讀的艱辛付出和價值,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性,而且是對科學研究的一種褻瀆。
很多學校都有學生能夠參與的科研項目。相信很多學生在這其中的最大收穫不是科研成果,而是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反之,為了孩子的錦繡前程,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則是一種赤裸裸的作偽。科研對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絕不允許利用科研來弄虛作假。
西南交通大學的老校長茅以升一生堅守“求實創新”的教育思想,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學院卻出現弄虛作假的行徑,頗有些反諷意味。真實性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前提,用科研成果“粉飾”自己的子女,還如何保證科研人員自身追求真理、追求事實的初心? 科研無捷徑,在科研方面可以寬容失敗,但絕不能容忍不端和失德。選擇做一名科研人,首先就要具備自律意識、誠信意識和規則意識。
從另一方面看,學校以及科研機構等也應擔負起積極引導、嚴格審核的責任。學生當然可以參與科研,學校也應當對此大力支持。學校要從制度方面,積極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科研的機會;從理念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倡導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另外,學校也應該做好嚴格的審查監督機制,盡力避免部分利用他人科研成果“粉飾”自身履歷的行為發生,維護好學校的科研“淨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