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一生中有三個數學敏感期。父母從這四個方面培養孩子,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經典

蒙氏教育中經常提到的敏感期是指孩子對於環境中的某一事物有着強烈的吸收能力或興趣的生命活動時期。而在孩子一生中的眾多敏感期裏就有3次數學敏感期,家長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與培養,孩子就會越來越聰明。

兒童對於數字的敏感力在出生後的第三年才開始出現,並且一直持續到第七年結束。此敏感期的特有現象是幼兒對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序、形體特徵等表現出豐富興趣。

而數學敏感期內有可以分成3部分:

3~4歲時孩子出現邏輯思維敏感期,此時孩子對於特定事物之間的關係和自己思考的方式有了第一次自我認知,如果此第一印象改變了,孩子就會變得煩躁、不安。因此,家長應協助孩子梳理正確的邏輯關係,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此外,在最初的階段,實物才是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唯一事物,只有在一遍遍的重複之後,他才可能真正瞭解數字的涵義,這就是4.5~7歲的孩子處於數字概念敏感期的現象

在數字敏感期中,孩子在6~7歲中出現的數字邏輯敏感期則是因為在理解了數字的含義後出現的敏感期,該階段是在孩子明白了事物的內在邏輯,也明白了該如何進行思考,又通過實物瞭解了數字涵義後才具有的。即我們所説的用數字説話計算表達,甚至實現用數字思考。

在瞭解數學敏感期的出現時期後,家長又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孩子呢?

1、打破數字慣性

慣性是物體抗拒其運動狀態被改變的性質。數字慣性則是孩子並不能理解事物和數字的對應關係,只是單純的重複家長嘴裏説過的1、2、3。

如果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讓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數字,學會用數字思考,比如可以讓孩子幫忙拿幾個橘子,又或是在購物時讓孩子挑選幾個雞蛋,總之,就是不要單純地只讓孩子學會數數就好了。

2、學習圖形、培養空間感

空間感與幾何圖形的教學有助於家長幫助孩子培養空間意識,而空間也是數學邏輯中重要的一環,在日常的三維現實生活中,較好的空間意識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小到辨認方向,大到對一件事線索的梳理與推理,系統的分析總結,更深層次的挖掘,讓孩子學會對宏觀事物的把握,感知整個表層及立體的世界。

3、學習分類、歸納

萬事萬物都內含邏輯與聯繫,而分類與歸納就是將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發掘出來並加以總結的過程。讓孩子在數學敏感期內對於差別進行思考教育,就能增強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進而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來使孩子的大腦活躍度更高,達到鍛鍊目的。

4、多玩數學遊戲

有時候大腦的發育和知識的學習都需要靠重複來完成,所以處於數字敏感期的孩子同樣需要家長提供小編多多不同種類的數學遊戲來鍛鍊孩子的抽象思維和用數字思考的能力。

數學遊戲可以是數獨,也可以是數字劃消,只要是與數字相關的遊戲,都能讓孩子沉浸在數字的環境裏,既增強了孩子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又能在遊戲中就讓孩子愛上數學愛上思考,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