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這些心理變化 爸媽知道嗎
【六一兒童網導讀】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如果不能及時的引導梳理,會讓孩子變得手足無措,產生一些恐慌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些變化。而這個時候,父母作為最親近的人,就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青春期可能會發生的一些變化,幫助他們安全的度過。下面這些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家長可以參考下。
一、矛盾
青春期孩子很容易產生矛盾心理
1、身心失衡的矛盾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發育期間,面對自己的外形變化,生殖器官的變化等等,特別容易出現焦慮和不安,既為自己的長大成人而欣喜,又不知道如何應對眼前的情況,從而走進身心失衡的矛盾中。如果不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非常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2、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大成人了,並開始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過度,有了獨立自主的慾望,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老師過多的照顧或干預,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可以説他們的獨立意識,主體意識是十分強烈的。然而,由於青春期孩子社會經驗、生活經驗不足,所以經常碰壁,不得不從父母那裏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不能獨立,從而又充滿依賴性。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使孩子對自己的身份地位經常會感到迷惑,自己更自己“較勁”。
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絕多大數青春期的孩子都非常希望同朋友、父母平等交往,並且非常渴望他人對自己敞開心扉,推心置腹。但是,現實情況並不如孩子們所願,朋友之間由於性格,想法的不同,孩子可能得不到想要的回應,親子關係之間,能夠對孩子敞開心扉的家長亦不多。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只好選擇另一種方式來訴苦,比如寫日記,畫畫,自言自語等,同時,自己的所説、所寫,孩子們又不願意被他人知道,從而形成了既想讓人瞭解自己,又害怕他人瞭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4、自制性與衝動型的矛盾
幾乎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強烈的求知慾、自尊心和好勝心。在生活中,他們希望自己能夠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經常帶着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比如有時片面的堅持己見,對老師、家長的要求合乎自己意的就去辦,不合己意的就盲目拒絕或頂牛,不能控制自己,憑衝動行事,事過之後又非常後悔等等。這説明了他們意志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自制力還不強,形成了自制性與衝動性的矛盾。
5、成才慾望與厭學心理的矛盾
大多數青春期孩子對自己的未來都有着非常美好的憧憬,比如希望成為科學家、企業家、音樂家等等,將來幹出一番大事業,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孩子又感到有心無力,學習太苦,太累,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於是很多孩子又出現厭學心理,形成了想學與厭學的心理矛盾。
6、對異性的矛盾心理
青春期是異性交往的敏感時期。由於性的發育和成熟,孩子會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同時,孩子由於都懂得早戀不好,所以會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從而出現矛盾心理。家長要深入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為孩子做好心理疏導,不要讓孩子的這種矛盾心理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傾向
青春期孩子個性發展具有明顯的傾向性
1、需要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説,在精神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更想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對未來充滿渴望;在物質方面,他們不再像小時候滿足吃飽穿暖,而是開始 講究時髦、攀比,害怕落於人後。
2、動機
由於青春期是一個過渡的時期,發展時期,變化時期,負重時期,反抗時期,存在着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 孩子的動機也變得複雜起來。以學習動機為例,許多孩子在小時候經過父母的教育,會很自然的認為好好學習是自己應當做的事情,但是隨着孩子的長大,步入了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他們開始質疑最初的觀念,內在的學習動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動機只是青春期孩子動機發生變化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社交動機,成就動機等方面,孩子也會出現許多不同的變化,家長必須多關注孩子,瞭解孩子的變化,及時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
3、興趣
良好的興趣能夠促使孩子的能力發展,但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説,學習之外的興趣——即使是良好的興趣,也往往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讓人不知道如何對待。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及時進行有效、正確的干預,既要讓孩子保持良好的課外興趣,又不能讓孩子本末倒置。
4、世界觀
青春期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萌芽時期,他們開始瞭解、接納、掌握更多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社會角色、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家庭、社會、學校各種環境,都影響着孩子世界觀的形成、孩子們會開始思考“這個世界為什麼不公平”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家長在這個時候要注意孩子觀念的正確性、不要讓孩子踏入誤區。
青春期孩子的個性發展具有他們特有的傾向性。家長作為與孩子最親近的人,在孩子傾向性的發展中起着不見而忽略的指導作用。針對孩子的需要,動機、興趣和世界觀的形成,家長要隨水關心,及時干預,讓孩子形成正向的人格與個性。
三、成熟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不斷成熟
1、自我意識的覺醒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狀態的鉅變從而推動了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從孩子們經常説的“我又不是小孩子"中就能窺知一二。孩子在這個時期似乎一下子從一個兒童變成了一個成人,對自我出現了空前的關注,他們不再願意被動地做一個適應着、服從者、模仿者以及執行者,而是開始力求成為一個探索者、發現者與選擇者。
2、自我意識開始分化
自我意識的分化促使孩子更多地觀察自己,更深刻的剖析自己,努力跳出“我”的束縛,用客觀標準來衡量自己。主體我和客體我相互觀察,相互評價,從而使孩子更加關注自我。只有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們才彷彿第一次發現了自己,開始認識自己並試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自己,統一自己。因此,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稱為“自我的第二次誕生” 。
3、自我認識不斷深化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認識的強度和深度不斷增加,促使他們逐漸成熟,這主要表現在:第一,評價的獨立性日益增強;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對自己獨立的評價,會逐漸變得不盲目地聽從他人的看法,這是孩子自我認識不斷增強的結果。第二,自我評價逐漸從片面走向全面。隨着孩子進入青春期,那種片面性的自我評價會逐漸減少,他們會學會總結,分析,把對自己的評價變得穩定和客觀。第三,對自己的評價從身體特徵和具體行為向個性品質方面轉化。比如是否勇敢、城市、善於交際、幽默、有無理想、願望等等,青春期的孩子不僅僅開始認識自己是怎樣一個人,而且會開始考慮自己將要成為怎樣一個人。
總之,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逐漸趨於成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發展又充滿矛盾和衝突,這就需要家長從中知道,幫助孩子向更深、更高層次的意識領域發展。
四、自主
青春期孩子強烈希望掙脱父母的束縛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心理上的斷乳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加強,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嘗試脱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
面對擁有強烈自主願望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給孩子空間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説,作為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要硬性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做事,他們又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出世方式、這個時候,家長最好給孩子空間,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心平靜氣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2、給孩子權利
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吧,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的自主性也萌發了,父母為什麼不趁此機會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呢?要知道孩子們必須學着自己長大,誰也不可以代替!
面對充滿自主性的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懂得適時的放手,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權利,這才是家長明智的選擇。
五、自尊
青春期孩子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感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更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比如,有的孩子由於受自尊心的驅使,對自我形象很關心,既注意自己的儀表,又注意同學們的評價,經常向別人打聽同學們對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最怕老師讓回答問題,擔心答不上來丟面子,抬不起頭,有的孩子受班級的委託辦一件事情,沒有辦好,後來用種種藉口來掩飾自己的弱點和缺點,説自己這次失敗是客觀造成的等等,這些都是自尊心的表現。
1、自尊心過強
自尊心過強的表現為:一切以“我”為中心,只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服從自己,唯我獨尊,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愛面子,炫耀自己的長處,常常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掩飾自己的弱點,缺點,許多青春期孩子對學校,社會必要的紀律約束存在逆反心理,對社會的看法偏激甚至極端,自尊心過強也是原因之一。
在面對批評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些的羞恥心,克服這種心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是正確的選擇。而自尊心過強的孩子則會走上極端,認為是別人故意找茬,從而令自己受到傷害。面對自尊心太強的孩子,家長要懂得使用合適的方法及時疏導,不要讓孩子走進極端。
2、自卑感過重
自尊心過強的孩子非常容易轉向自卑,順利時得意忘形,受挫時垂頭喪氣,情緒反應強度大,變化激烈。
青春期孩子內心中最敏感的地方就是自尊心,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但是又容易陷進自尊心過強和自卑心過重的泥淖,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自尊心理。
六、求同
青春期孩子更喜歡和“同類”交往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與自己的父母溝通,而更願意與自己的好朋友相處。其實,這是許多青春期孩子都具備的“求同性”在作怪。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害怕被孤立,希望有知心朋友,並且他們覺得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彼此更加了解,是“同類”,不像父母,動不動就處在對立面。因此,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求同性,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
1、正視孩子交往的需要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青春期一個重要的心理需求是擁有關係密切的朋友,一同分享內心的情感,一起分擔成長的煩惱。青春期的孩子畢竟還不是成年人,還保留小孩子的一些心態,還需要共同玩耍的夥伴,他們需要一個知心的同路人,一起來確認自己的身份特徵,一起去了解將要走進的成人世界。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説,交友是心靈成長的需要。
2、不要認為孩子“應該”什麼都對家長説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的確較多的向家庭尋求支持,更願意向父母坦露自己的情感,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發生了變化,對於生活,他們更重視親身體驗,而非間接經驗。他們也會向家長和老師請教,向書本請教,但是,間接的學習代替不了自己的探索,作為一道探索的同伴,同輩羣體的一些功能是父母無法替代的。
3、多尋找和孩子的共同語言
家長如果不想自己的地位完全被孩子的同學,朋友所替代,那麼可以從生活點滴的細節做起:當喜歡唱歌的孩子閒暇時想看“超級女聲”:時,不要因為看新聞和她搶頻道;當孩子津津樂道她學習中的一次小小成功時,不要忘給她一個及時鼓勵;在孩子受到委屈時,為他鼓勵加油。。。。同時,切記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總是“學習,學習!”地嘮叨個沒完。
值得一提的是,做家長的也不能停留在傳統的角色裏止步不前,有時不妨做個與時俱進的時尚家長,當孩子網上開博客,寫日誌時,自己也開博客,寫東西,有新的影片上映,要和孩子一起去觀賞,有時也買來一本書一起讀並交流感想。
另外,如果孩子是單親家庭,或者家長曾經在身心上傷害過孩子,一定要注意在生活點滴中國,少些對孩子的干預,多些對他們的欣賞,縮小與孩子代溝的距離,和他們做心無芥蒂的朋友。
4、進行適當的干預
如果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無傷大雅,家長不妨調整心態,坦然對待,但如果孩子的行為超越了底線,就要適當干預。
七、極端
青春期孩子更容易出現極端行為
1、自虐
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點,讓有些孩子在遭遇挫折、冤枉的時候,會出現自虐這種極端行為,他們有的拔頭髮,有的不吃飯,有的讓自己挨凍,有的用扳子抽打自己,有的用刀子自傷,嚴重者則了結生命。家長一但發現 孩子有自虐的傾向時,一低昂要加以重視,一方面要努力尋找並消除孩子生活中的壓抑源,另一方面則要幫助孩子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2、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是青春期叛逆的一種反應,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極端性。他們思想活躍,性格敏感,控制力差;易走極端卻又不善於自我調節,敢作敢為又盲目衝動,一旦受挫就無法承受。這些心理特點都易使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極大,他們既渴望被人理解又不願意敞開心扉,種種煩惱無處傾訴,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家長要如何避免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呢?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極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經常與孩子談心,從側面多關心孩子,多觀察孩子,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悄悄給孩子介紹心理醫生或者心理類書籍,幫助孩子調節內心的極端心態。
3、幻想症
青春期的孩子也容易得幻想症,其主要原因是自己做不到想做的事情,於是思想上走了極端。一般20歲以下的孩子首次發病約佔14%,女性與男性之比約為8:1.幻想症是家長應重視的問題,不可忽視。在生活中,家長要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當孩子遇到問題和挫折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分析,避免孩子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