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集王聖教序》線長度分析,四大要點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長 短

(1)展一筆

“展一筆”的運用在於通過伸展字中的某一筆畫,使之成為整個字的“點睛”之筆。“展一筆”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具體伸展哪一筆要因字而論,橫、豎、撇、捺、點、鈎、折、挑都可以成為伸展的筆畫。






當然,不同筆畫的伸展往往會帶來不同的審美意趣。

展橫

,字顯得寬博;

展豎

,字顯得修長;

展撇

,字顯得灑脱;

展捺

,字顯得大氣;

展點

,字顯得激宕;

展鈎

,字顯得鋭勁;

展折

,字顯得峻邁;

展挑

,字顯得剛猛。伸展的筆畫猶如“魚鳥之有麟鳳”,令人玩味。

(2)斷連

一個字內,有的筆畫乾淨利索,當斷則斷,如兔起鶻落。有的筆畫連綿不斷,前呼後應,似血脈相連。線條中的斷連,是對線條的一種分割或連接,猶如音樂中的停頓或連續。


這種分割或連接可以是單線條的斷連,也可以是整個字內線條間的斷連。有了分割或連接,字內線條的長度就自然而然的發生或短或長的變化。


這種斷與連的對比手法,要注意結構本身的筆勢,正所謂“常研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蘇軾語)。

(3)點線

字可以全用線造型,“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王獻之用線造型甚至達到“一筆書”的高超境界,如《中秋帖》);可以全用點造型,“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在結字上,用點造型者,祝允明堪稱高手);也可以是點線兼用來造型,用點的敦厚,來映襯線的圓潤婉轉。





點線對比,可以營造出一種“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句)的視覺美感。

大小

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説過:“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

大小對比,可以避免唐人“小字展令大,大字展令小”所帶來的拘謹與呆板。就書法的結構而言,主要運用於一個字內各偏旁部首之間的大小對比。


通常有以下幾種處理手段:

就兩個部首組成的字而言,大小對比主要體現在左右構件和上下構件之間的大小調整上,或左小右大,或左大右小,或上小右大,或上大右小,這種大小對比的處理是非常靈活的,它可以打破左右、上下構件因大小均勻所帶來的呆板和沉悶,從而煥發出獨特的審美意趣:



左小右大,如溪流入海,有一種壯大感;左大右小,似落日西沉,有一種衰退感;上小下大,如寶塔立地,字有敦厚沉穩之意;上大下小,似泰山壓頂,有搖搖欲墜之趣。



就三個或者三個以上部首組成的字,部首間的大小對比有大中小之別,猶如音樂中的強、次強、弱,時而驚濤駭浪,時而溪水淙淙,時而風平浪靜,字有一種鏗鏘的節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