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若雍正沒成功繼位,他會不會就此造反?用滿清制度告訴你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經典

説到清朝的皇帝們,具有極強的代表性的便是康熙。除了他的眾多功績之外,他的在位時間同樣讓人覺得驚訝。從八歲登上皇座,總統治時長高達六十年,這已經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蹟。從他的軍事能力和治國能力來説,絕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帝。總體來説他的貢獻巨大,不僅是奠定了大清的統治,同時也讓它的版圖與根基更為牢固。無論是在位時間和功績,還是他的後代數量,都足以讓其他皇帝羨慕。

康熙是一個生育能力極強的皇帝,據説在去世時已經有二十四位成年的皇子,並且個個都不是平庸的人。這不得不佩服他的基因,佩服他的教導能力。對於前期來説,大皇子和二皇子可謂是爭得頭破血流,畢竟他們兩個的確是有坐到那個位置的能力。可惜兩個人都失敗了,便在皇位的爭逐中被淘汰,也可以説是兩敗俱傷,只能夠退下序幕。

一:康熙後期,四位皇子競爭激烈

而到後期,也就是康熙晚年時期,皇位的候選人差不多是有四位皇子。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四皇子和八皇子之外,三皇子和十四同樣有這個能力,而當時的確也是這四個人在進行着競爭。不過誰最後能夠成為皇帝,誰是最佳的候選人,康熙肯定也是比我們旁觀者更加糾結。畢竟這是他創下的江山和輝煌,自然也是希望可以延續下去,不希望會毀在自己後代的手中。但皇子也不完美,這四位都有不同的優缺點。

眾所周知,最後他選擇了四皇子。其實在很多人眼中,對四皇子都是極為肯定的,並且還肯定了他的兒子。當時説這的話不是別人,而是方苞。其實即便是再為肯定,如果康熙心中不是如此認同和肯定,那麼他也不會做出最後的選擇。由此可見,雍正成為統治者的合理性是可以肯定的,並不像有些人所傳的。但也有很多後人產生疑問,若最後坐上皇位的不是他,那麼他會不會進行造反?其實從總體的歷史來分析的話,造反的可能性並不大。

二:滿清制度,不會允許造反的出現

滿清和漢人的統治制度有着明顯的差別,因此説滿清靠着造反獲得權利的可能性不大。而這個渠道,早已經被廢除和杜絕了。雖説雍正有不少得力之人,也有很多優秀的跟隨者,比如説年羹堯和怡親王等人。但是他們三個對奪位的幫助不大,因此他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成功,因此他不一定會敢於去冒險。畢竟雍正不是一般人,他可以説是當時最為優秀的皇帝人選,怎麼可能看不透這些事情呢?

拿年羹堯來説,他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但他並不是旗主。不僅如此,他平時都不在宮內,並且是一個漢人。雖説他的權利和能力都很大,但那是在雍正在位期間,在這之前並不算是驚人。而怡親王,在晚期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權利,並且身體出現問題。就算是他想要幫助,恐怕也是心有力而氣不足。再者來説,他不可能傻到拿江山作為賭注,怎麼説也是會顧全大局的。

而隆科多就更不可能了,他和很多皇子關係都不錯,可以説是一個八面玲瓏和左右搖擺的人。如果説等到局勢一變,恐怕第一個背叛雍正的就是他。而聰明的雍正,怎麼可能憑藉着單槍匹馬的力量去造反呢?對於滿清的權貴來説,他們從來都是支持和認可皇帝的選擇,不會去支持造反的事情。而雍正是一位智者,不可能做出來像造反這樣危險的事情,因此可能性是極小的。

三:康熙心中早就有了決斷

康熙在晚年不可能不考慮大清江山的後續事情,同時作為一個千古一帝來説。不論是做事情還是思考方式,肯定都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眾位突出優秀的皇子,雖然都是自己的兒子。但是自古無情帝王家。江山自然是比親情更加重要,殺伐果決的康熙必然會考慮這一點。

總結:

雍正作為一明白人,不可能拿着自己的頭顱去冒險的。尤其是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皇權中心,清朝的皇帝當中,造反可以説幾乎沒有。人心是一個最難猜測的物品,不管雍正有多大的優勢。但是終究不會選擇造反這一條道路。更何況,在眾位皇子當中。能力突出者絕對不僅雍正一人,造反無疑是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