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西湖景觀簡介

景觀簡介

雷州西湖是一座風景秀麗,人文薈萃,集自然風光、賢蹤聖蹟於一體的園林式遊園,不僅獨具南天一格的風貌,而且似耳聆一曲情節起伏的雷州史話。

雷州西湖景觀簡介

人文歷史

遊園先話"湖":西湖在宋代以前是一處煙水蒼茫,任流任伏的"野水",是宋代城郊水利工程的"水庫",為浩瀚的東洋潮田輸送甘露,亦是古代雷州的一處遊覽勝地,留下過不少文土賢臣的腳印。其古稱"雷湖",那時,它的儲水面積約為現在西湖的五六倍,隨着環境的變遷,曾經有過湖變田,田變湖的反覆過程。宋代以前,湖濱只有天寧古剎與碧水朝夕相依,宋鹹淳年間湖濱始建橫舟、狎鷗、涿飛、放生、總宜、流水孤舟、州之眉目、潑潑地等八個亭,橫跨南堤建惠濟東、

雷州西湖景觀簡介

西湖美景

西兩座橋樑。此後,又出現蘇公亭及其名反覆更改的與眾、信芳、湖心等亭。從這些亭、橋的雅趣的、有特定內涵的命名,可以追溯此湖當年的風貌。一幅波光上下,亭榭輝映,鳥翔魚躍,扁舟濺浪的畫圖展示在眼前。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遊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由羅湖到西湖歷經千百年滄桑,時興時衰。它曾以"西湖翠擁"列入古雷州八景之一。當年之湖濱與唐代始建的天寧禪寺連成一片,正因為有它壯麗的美景襯托,古寺才有幸取得"萬山第一"的讚語。明代進士、海北南守道袁茂美對西湖景物的觀察十分詳盡,他圍繞湖、堤、亭、船、田、魚、月、雨寫了八詠,其中詠《西湖亭》是這樣描述的:"湖水流澹動,亭台巧結作。倒影青天裏,分明七星落。四窗納靚景,高樹罩疏冪。於焉暫遊想,俯仰盡寥廓。"

古蹟

雷州西湖名勝古蹟眾多,著名的有:十賢祠、浚元書院、寇公祠和蘇公亭。

十賢祠

景觀介紹

進入"宋園",在右側可見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賢堂記》,這是奉扭過宋代"十賢"的故址。它始建於宋鹹淳十年(1274年)。進入洞內,還有另一方較小的《十賢堂記》石刻,此碑是屢經刀兵浩劫倖存的珍貴文物。碑文是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文天祥揮淚撰寫的,原稿收藏在"十賢"之一秦觀後高處,直到500多年後的清嘉慶九年(18O4年)才由廣東學使、狀元姚文田書寫刻石,人們偷此碑銘為《正氣歌》的姐妹篇。

雷州西湖景觀簡介

古雷州地處南邊睡荒涼之地,古代貶官逐客眾多,僅唐末兩代就有7位宰相貶雷或途經逗留,登科進士官階在四品以上的朝廷命官不乏其人。朝廷把這些異見者流放到這塊蠻荒之地,不僅是政治上的懲罰,而且意味着對人格的侮辱。當然,被流逐者中,其人品也有忠好善惡之分。

十賢

"十賢"可謂是"賢"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氣凜然,學識淵博,政績卓越,而不是阿決奉承,為五斗米而折腰之輩。把他們列為"十賢"是反映雷州民眾的意願。這十賢是:

雷州西湖公園內的十賢祠

雷州西湖公園內的十賢祠

--寇準、李綱、趙鼎,身為宰相(丞相),他們是輔助皇帝,統領羣臣,總攬全國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

--李光,貶前任參政,此職為宰相之副,與宰相合稱"奉執"。

--王巖壁,任樞密使,為皇帝顧問官,掌握中樞機密。

--蘇軾,翰林學士,號稱"內相"。

--蘇轍,門下侍郎,為宮廷近侍,皇帝顧問。

--任伯雨,任正言,屬於諫議官。

--秦觀,任正率,掌校朝廷重要書刊。

--胡詮,任編修,編修國史、實錄、文獻。

在文天祥撰寫的《堂記》碑文裏,對與十賢同時代貶經雷州的丁渭、章淳被點名指責。他倆雖然也是位極人臣的宰相,但人品奸詐邪惡,被雷州人民唾棄。天下西湖三十六,雷州西湖古名"羅湖"。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五月,文學大家蘇軾由惠州再貶儋州,與胞弟蘇轍(謫居雷州)同寓湖上,泛月湖中,愛其景物清幽,流連忘返。雷人為志賢蹤,始易羅湖為"西湖"。

1950年以前,因湖亭失修,祠宇頹廢,牛眠荒草,遊人鮮至。建國初年,蘇亭雖修,而末及其餘。一九八四年春,縣領導重視名勝古蹟,特撥專款,大事茸建。一年之後,館榭亭台,煥然一新乃命名"雷州西湖公園"。每年接待遊人百萬。

園之面積百畝,既有蘇公亭、寇公亭、釣魚台、茅亭以及荷池、蛙島、飛瀑、塑石等勝覽。幽雅古樸,頗富南國丰姿。

浚元書院

在謁寇公詞的同時,人們可以從此追溯古代雷州最高學府--浚元書院。它是與寇詞"合二為一"的故址。雷州在宋代以前雖是"間有塾堂,巷有校室",而在南宋鹹淳年間才開始設書院。浚元書院始設於鹹淳八年(1272年),在寇公詞內,為紀念萊國公而取名"榮泉書院",繼而又改為"平湖"、"浚元"之名。它曾被列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數百年間由社會名流執教,教材以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為必修之課,對汲取、融納、傳播中原文化起着承先啓後的重要作用,為培育雷州立子作出貢獻而留下歷史一頁。院內有古道石刻可供遊人重故。我們從書院兩副盥聯可以回思其當年嚴謹的教育氣氛:

其一:傳道得吾徒,以言教還以身教

讀書先立品,重經師尤重人師

其二:道不可離聖城賢關,須向五倫入路

文期有用名言精義,要從六籍尋源

寇公祠

寇準

"曾為深淵無處訴,年年江上哭青春",這是寇準寄居"西館"時抒發內心激憤和傷感的詩句。這位歷經宦海沉浮的良相,自宋乾興元年(1022年)貶雷州當個小小司户,不到兩年,就於天聖元年與世長辭了。雷州,成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後的歸宿點。他的遺體雖運回西京安葬,而正氣卻在雷州永存。

為了緬懷這位忠心耿耿的名宦,雷人在他寄居寓所"西館"立飼奉把。宋紹興五年(1135年)宋高宗賜"族忠詞"匾額。

寇公祠

至今,人們以崇敬的心情瞻仰其五立在洞前的塑像,詳閲展廳陳列事蹟,凝眸當年其寓所仿製的他生前用的傢俱;噙淚低吟其感人肺腑的遺篇,以依戀的心情在"萊錄並"邊徘徊。這口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是寇公飲用過的古井。其芳名是因寇準曾被封"某國公",故後人命名為"榮泉"。又過280多年的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訪使餘勝,慕寇準之為人,又重新清理這口井,由名宦進士王佐題"萊泉井"石匾。寇公洞兩側廊廂佈滿歌頌寇準的詩文。十賢之一的李綱宰相和古代一批高官文士在謁寇公何時,留下不少催人淚下激勵人生的詩篇。明進士金都御使魏瀚詩云:"廊廟安危力萬鈞,泰山喬嶽等羣峋。雷陽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幾人!濟海舟航模野渡,滴居池地動星辰。南來為問崖州户,曾似丞嘗廟貌新。"

蘇公亭

"弟兄聚散天南北;煙水蒼茫情有無"。這是昔年蘇公亭一副對聯。從一座"西湖平,狀元生"的蘇軾俄語牌坊沿着西南方向漫步,可見一尊蘇東坡學上塑像和一座小巧玲攏別具一格似浮在湖面的紅柱彩檐建築物,這是400多年前明嘉靖年間始建的蘇公亭。它立在三面環碧波、一徑中通的湖心小島之中。宋紹聖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檐州,千里跋涉途經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遊羅湖泛舟,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遊罷到湖濱天寧撣寺想休,蘇城遊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雷民為紀念二蘇兩位大文豪,此後將羅湖改為西湖,築事追念。400多年來其事名雖屢次更改,但懷念蘇公的含義始終如一。

現在的蘇公亭是清嘉慶年間重建時的基本結構。歷代不少宦官文人墨客在亭門、亭媚、走廊題書作對,如"雲擁星羅"、"淵深魚樂"、"水到渠成"、一萬里定游來海國,一般鄉景憶杭州"等檐匾及輓聯。清初,雷州人福建巡撫、閩浙總督陳璸有詩云:一同作逐臣同路行,天涯難弟與難兄。地鄰已戴鴻思重,滴所猶鋪棠橡榮。北望峯巒當面起,南洛波浪接天平。此間又作勞勞別,憑弔誰人不動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2 字。

轉載請註明: 雷州西湖景觀簡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