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據媒體報道,23歲的嬌嬌是湖北武漢一家幼兒園的老師,因幼兒園沒有開學,她有3個月沒有收入。5月1日起,她開始在公園擺地攤賣小飾品。
她説一開始不適應,還曾碰到學生家長,後來突破了自己。等幼兒園開學,她還是會回去上班。
網友:努力生活,沒啥可丟人的。
於情於理於法,一些網友毫無緣由的惡評,都是對幼兒園這種積極復工復產自救行為的打擊。
這事原本只是小事一樁,沒想到卻引發網友激烈爭論,甚至一度被吵上微博熱搜。
雖然大多數網友認可幼兒園的行為,認為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但也有人表示很不理解幼兒園的行為,甚至很偏激地認為如果家長不買食品,涉事幼兒園就會針對相關的孩子;還有的網友甚至沒看完報道,就質疑幼兒園有沒有生產資格。
針對新聞事件,民眾當然都有在公共輿論場自由表達的權利。但無論反對還是贊成,首先都應該基於基本的客觀事實,而非躲在鍵盤背後肆意發表一些誅心言論。變着法地發現甚至臆造“人性之惡”,這樣的思維以及相應的行徑,只會讓一些人與真正的善越走越遠。
就拿幼兒園開包子鋪自救這事來説,從目前新聞已知的信息來看,這家幼兒園之所以開包子鋪,根本原因當然是疫情之下幼兒園需要自救的現實。
但該幼兒園園長有此念頭,也是有家長認為“幼兒園的早餐味道很不錯,可以製作一些拿來賣”。該幼兒園在小範圍嘗試後,也趕緊辦了個體工商户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並租賃了新的店面。也就是説,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經營。
學校與家長的利益本身就是統一的。因為疫情開不了學,其實不只學校着急,家長也感同身受。畢竟,如果學校支撐不下去而倒閉,那家長也面臨經濟損失以及更換學校等時間、精力成本。
可目前看,部分網友毫無緣由的惡意、質疑,是對幼兒園這種積極復工復產自救行為的打擊。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幼兒園開包子鋪自救,不僅不是“不務正業”,反而是在危機之下發掘潛能進而尋求逆境重生的現實樣板。而對於社會而言,這樣的選擇和行動,也有利於充分活絡社會資源,助力復產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