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
“就業”一詞,39次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其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成了不容忽視的問題。
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提出,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同時,擴大普通高校專升本規模,同比增加32.2萬人。此舉,也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專項行動”之一。此外,教育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進第二學士學位擴招工作。
消息一出,可以説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歡喜,尤其是對於有升學深造需求的學生來説,這將大大增加他們成功的機會;但也有人擔憂,高校準備好了嗎?擴招是否會讓學歷貶值……而這,也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擴招是“應時”,也為“謀遠”
眾所周知,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那這是否意味着,擴招僅為了“保就業”,或是簡單地把高職、本科畢業生儲存在學士/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裏,等到兩三年後再釋放到就業市場?
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看來,穩定就業是保民生的重要組成,此次擴招肯定有穩定就業的需要。他告訴記者,2003年受“非典”影響,研究生也擴招了6.63萬人,增幅為32.7%,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了5.59萬,增幅為34%。“我們要知道,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都在增加,今年只是規模增加幅度更大一些”。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今年高校擴招可能不會有這麼大的幅度,甚至第二學士學位的擴招也不會提出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認為,擴招是疏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 “應時”之策,但同時也是“謀遠”之策。
周洪宇告訴記者,從長遠看,擴招順應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趨勢,也是為滿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的人才需要,“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1.6%,進入了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0%),但和高等教育強國還有一定距離,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普遍在60%以上,甚至70%。高等教育的擴張是個趨勢,尤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後,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就更為迫切,此次疫情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
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於2017年印發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曾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千人註冊研究生數(在學研究生數除以當年全國人口[單位:千人]所得數值)達到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佔比達到60%左右。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在學研究生286.37萬人,其中在學博士生42.42萬人,在學碩士生243.95萬人。若按照我國14億人口測算,千人註冊研究生數已達到2人。“而美國近年來一直保持在9人以上,英國為8人以上,加拿大為7人左右,韓國是介於6人到7人之間。我國每千人註冊研究生數這一指標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
與擴招相對應的,是近幾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快速增長。“數據顯示,研究生報名人數已經連續4年增長率突破兩位數。從最近十年的數據來看,研究生報考和招生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1左右。從這個角度上看,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歷史新高,擴招也是理所當然的。” 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衞東告訴記者。
碩士擴招超20%?高校能否承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教育部公開數據發現,自2010至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逐年增長,已由不足55萬人增至91.65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招收人數已從47.44萬人增至81.13萬人,年增幅多在4—6%左右。由此可見,碩士研究生擴招是趨勢。今年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計劃人數尚未公佈,但即便按照去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的81.13萬人來測算,今年碩士研究生擴大招生規模18.9萬人,擴招比例約為23.3%。
“目前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接近90萬,擴招後約為110萬,這個數跟本科生招生水平相比,大約是1:7的比例,從結構來看比較適合。”孫寶國告訴記者。
在施衞東看來,“我國有這麼多的高校,每年的招生數及今年的擴招人數相對還是較少”,“高校都想擴招,因為研究生是科研的生力軍,最好希望博士多招點更好,科研能力更強”。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在提案中建議增加研究生招生計劃,尤其是地方高校,很多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在正常情況下,學校分配給我們學院的研究生招生名額不能滿足我院教師的需求。很多工科院校是比較缺學生的,科研項目多,研究工作忙,需要研究生在攻讀學位的過程中幫助做科研。現在實施擴招實際上滿足了我們這方面的需求,求之不得。”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王湧天説。
據記者瞭解,全國現有44萬名左右的研究生導師、1.2萬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根據2019年的招生規模測算,全國平均每位導師招收1.8個碩士研究生。“通常來説,每位導師每屆指導2個碩士是有質量保障的。”施衞東説,作為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共建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南通大學研究生在校生規模還比較小,“即使擴招後每年的招生規模仍然只有1500人左右,我們絕大多數專業都可以達到這個要求。而去年這個數據和本科生招生規模相比,大約是1:4.5的比例,從結構來看還是比較適合的”。
孫寶國也表示,北京工商大學目前條件完全可以接受研究生規模的增長,“一方面,我們把增長的計劃向人才培養質量高、辦學條件充裕、生源質量好、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傾斜;另一方面,學校確立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將壓縮本科招生規模,擴大研究生規模,優先發展研究生教育,對研究生教育的教師、教室、實驗室等教育教學資源會有充分的保障”。
在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就曾表示,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將綜合考慮高校辦學承載能力、支撐國家戰略所需學科、經濟社會發展緊缺專業等因素,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並將科學確定分校招生的規模,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高校傾斜。
擴招是否會造成就業積壓?
據瞭解,此次碩士研究生計劃增量將重點投放到臨牀醫學、公共衞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專升本計劃增量將投向職教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向預防醫學、應急管理、養老服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傾斜。
“這也反映出,擴招專業是對應了當前社會在人才領域的現實需求。”在施衞東看來,此次擴招繼續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加大面嚮應用和實踐的高端人才培養力度,也提升了人才培養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適應性。
截至記者發稿,已有多所高校“官宣”進行擴招。比如,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總數828人,較去年增加23.21%。其中學術學位384人、專業學位356人,分別較去年增加11.62%和35.36%。擴招計劃主要集中在材料與化工、機械、能源動力、資源與環境、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鄭州大學碩士招生計劃增加1200多個,主要向國家戰略和民生領域急需的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生物製藥、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相關學科傾斜。
南通大學研究生擴招主要是增加臨牀醫學、教育學等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名額。“這些擴招專業既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優勢專業,也是畢業生就業質量較高的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就業領域具有較強的抗擊市場風險能力。”施衞東説。
與此同時,教育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進本科生第二學士學位擴招工作。王湧天認為,這是多給大學生一個選擇機會,“學生如果有精力,又對另一個專業特別感興趣,就可以選擇攻讀第二學位,這應該是學生自己主動去給自己加擔子”。
關於就業積壓問題,孫寶國認為,“我們應該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信心,兩三年後研究生畢業邁向社會,國家經濟已經恢復,可能還會有新的增長點,學生將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
擴招了,學歷會貶值嗎?
“擔心學歷貶值,歸根到底是關注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在孫寶國看來,規模擴大並不必然導致學歷貶值,學歷的含金量與培養質量把控是否嚴格直接相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師資隊伍的規模和水平,其他還有硬件條件如教室、實驗室、硬件設備等,管理水平如導師制的落實情況等”。
因此,孫寶國認為保障研究生有質量的擴招,一方面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和導師責任制,進行從培養方案的制定、培養過程的設計、個性化的課程選擇、加強國際合作等;另一方面要提高辦學條件,提升學校管理和服務能力。
王湧天認為,高校畢業生的質量要通過對課堂教學以及學位論文的選題、開題、研究、撰寫等各個環節設置監控的方法加以保證。“比如現在教育部和北京市都會對已畢業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抽查,如果論文質量出現問題,校領導會被約談,甚至會減少學校的招生名額。如果連續出現問題,相關專業可能會被要求停止招生。所以學生質量和擴招沒有直接的關係,關鍵要從源頭上把好關”。
教育部明確提出,繼續實施高等教育評估,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嚴肅處理學位論文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這説明在擴招的同時,高校不會降低對畢業生‘質’的要求。”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建議,高校應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培養機制,加大面嚮應用和實踐的高端人才培養力度,提升人才培養適應性。同時在培養過程中,通過建立健全導師制、引入過程性評價等方式,擠掉人才培養“水分”,確保學生培養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