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史上最暴利的行業之一!因為賺錢太多,最後下場都無比悽慘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小方閲盡萬千篇史記,只為展現歷史長河;歷史長河孕育了真理,讓小方帶你走進歷史文化,學習歷史智慧!

説起中國古代的商人,也許大家會想到曾經一度壟斷中國票號匯兑業(銀行的雛形)的“晉商”,亦或是靠典當壟斷髮家的“徽商”。可是你知道嗎?在明清時期,還有一類商人,擁有的財富遠遠超乎常人想象,説他們富可敵國其實一點也不過分,他們就是明清時期大名鼎鼎的“鹽商”。

眾所周知,在日常生活當中,鹽屬於必需品,甚至誇張點來説,我們沒有一天能夠離開鹽,這個需求量可以説是非常恐怖的數字。正因為如此,在我國古代,鹽是一種能和金、銀、銅等金屬貨幣相媲美的重要資源,除此之外,鹽還是古代國家經濟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新唐書》上有這麼一句記載: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元史》也稱:國之所資,其利最廣者莫如鹽。

春秋時期,齊國的名相管仲看出了“鹽”買賣當中藴含的恐怖利潤,在齊國施行了“鹽鐵專賣政策”,使得齊國從一個不怎麼富裕的國家一躍成為天下最富裕的國家。在春秋時期,國家富裕往往就意味着國家實力的強大,擁有着強大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的齊桓公,也因此成就了一番霸業,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光陰荏苒,歷史來到了輝煌的大漢王朝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開啓了北征匈奴的大業。


剛開始,國庫由於有着漢文帝、漢景帝的兩代積累,漢軍北征匈奴雖然損耗大,但是國庫還能扛得住,壓力不是很大。可是時間一久,無數的錢財像流水一樣的流出國庫,入不敷出,“文景之治”留下來的家底日漸減少,國庫就遭不住了,中央財政面臨財政赤字危機。漢武帝發愁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漢武帝驚訝的發現,民間富商依靠“冶鑄煮鹽”,居然能夠累積家財萬金之多。於是漢武帝就將煮鹽的經營權全部收歸朝廷,實行朝廷專賣制度,由此誕生了在中國歷史上長達兩千年的“鹽鐵官營”政策。

不過後來隨着國家人口的快速增長,民間對於鹽的需求量也隨之快速增加,如此一來,僅憑藉朝廷一家的力量已經有點掌控不住天下間所有的“鹽”買賣。於是朝廷想了一條計策:那就是分出一部分鹽的經營權給商人,而這些被朝廷賦予了經營權的商人需要向朝廷上繳一定量的財富,這些商人被世人稱之為“鹽商”。起初“鹽商”的利潤是不高的,因為他們一方面要交錢給朝廷,一方面標價也不能太離譜,所以“鹽商”規模不是很大。

可是老話説得好:無商不奸。商人眼見這麼一大塊肥肉擺在面前,而自己卻只喝一口湯,這不是笑話嘛。於是一些鹽商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私下開始收購便宜的私鹽,然後以官鹽的高價賣出去;亦或是官商勾結,肆意壓低買價,抬高賣價,剝削百姓,從而獲取極其豐厚的利潤。之後商人們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紛紛湧入“鹽商”這個行當,明清時期,鹽商的財富規模到達了頂峯,“鹽商”也成為了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尤以揚州的兩淮鹽商為甚。


揚州鹽商富到什麼程度呢?據記載,當時在揚州鹽商圈中有過類似於今天的“福布斯排行榜”這樣的排名,入榜者至少是千萬兩身家起步,一些身家數百萬兩的鹽商被稱之為“小商”,富裕程度可見一斑。有錢之後的鹽商們,活得那叫一個瀟灑,生活上怎麼奢華怎麼來,吃的喝的玩的都是最好的,短短數年裏,揚州的大型園林就多了數十所,基本上都是鹽商所建。揚州的鹽商不僅在生活上窮奢極欲,還非常熱愛"炫富",當時有一個鹽商想要體驗“一擲千金”的感覺,花了數萬兩白銀買了一批金箔,之後將金箔從高樓上撒下,看着底下搶金箔的人,鹽商放肆的哈哈大笑。

然而,後來清政府頒佈了一些針對鹽商的政策,鹽商的收入開始下降,可是官吏方面的孝敬卻一年多過一年,再加上鹽商們自身的窮奢極欲,慢慢的開始入不敷出。鹽商於是越發的貪婪,越發過分的搜刮民脂民膏,引起民怨鼎沸,百姓苦鹽商久矣。因此後來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中,當江淮地區被太平軍拿下後,鹽商們迎來了末日,不但財富被太平軍洗劫一空,全家老小也幾乎被殺盡,家破人亡,下場不可謂不悽慘。自此以後,曾經顯赫的“鹽商”風光不在,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台。

恭喜你瞭解了這段歷史,學習了一個歷史故事,你所學到的就是你的收穫,可以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