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評⑱丨“中職與普高課程互選、學籍互轉”,如何實施是關鍵

確保兩者教育質量、上升機會的大體均衡,這樣才可能出現雙向流動。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考普職分流”這一社會熱點話題受到了民進中央的關注。據報道,今年民進中央擬向全國政協提交的大會提案中包含《關於儘快調整完善高中階段“普職分流政策”的提案》。提案中建議,調整完善我國“普職分流政策”,從“剛性分流”轉向“柔性分流”;淡化普職的區別,模糊分流的概念,從“普職二軌分流”轉向高中階段教育多類型發展,實現中職與普通高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學籍互轉、雙向流動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轉換通道。

“中考普職分流”,關係到每一個孩子的教育規劃乃至人生走向,是近年來一個廣受關注的教育話題。結合現實情況來看,民進中央提出的將普職分流從“剛性分流”轉向“柔性分流”的建議,的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應該看到,對於目前實施的普職分流,社會的焦慮乃至爭議不容迴避。比如,不少人擔心,在“五五分流”之下,一半的孩子在中考後就得確定人生跑道,這難免過早限制了孩子發展的可能性;而社會對目前職業教育質量的信任也有待提高。所以,我們看到也有一些聲音要求調整目前的分流政策,包括日前就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取消中考普職分流,將直接面向就業的職業教育上移至高等教育階段。

相對來説,民進中央提出的這一建議,應該是一種更契合當前現實,也更折中的方式。它一方面可以減少“剛性分流”的弊端,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可能,緩解社會的焦慮;另一方面,也利於實現普高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通發展,而不是成為完全“割裂”的狀態。這對於改變社會長期以來對普職教育的“二元化”認知,相信也有積極作用。

民進中央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不少中職學校都以升學為取向。有的中職學校學生升學率近90%,就業率不到10%。在西部某省,中職畢業生直接就業的人數非常少,甚至有的中職學校學生100%升學。在此背景下,打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轉換通道,促進融通發展,也有相當數量的現實需求。

事實上,從公開報道來看,關於“中職生和普通高中生學籍互轉、學分互認”的規定和做法,在一些地方早已有之。如2003年,吉林就提出“允許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籍互轉學分互認”;2020年初,山東也出台規定,探索逐步打破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學籍限制,允許符合條件的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學生學籍互轉、學分互認。

不難看出,為普職分流搭建互通橋樑,促進兩者融通發展,是有着社會共識的。但具體如何實施是關鍵。比如,普職互通,是不是必須有“比例”的限定?像山東的規定,就有一個前提,“在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的地方”實施。“大體相當”該如何具體理解,是必須五五,還是四六也行?這方面,不妨允許各地充分結合自身的教育資源、產業發展等實際狀況來科學把握。

另外,要真正意義上實現普職融合發展,還得確保兩者教育質量、上升機會的大體均衡,這樣才可能出現雙向流動。至少從目前來看,職業教育無論是資源投入保障力度,還是中職生的上升機會,都還有極大的改善空間。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也提出,要暢通升學渠道,高質量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完善職教高考制度,擴大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這其實是真正促進普職融通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而一些地方早已有之的普職融合發展實踐,未能形成可觀的成果,或許與此有關。

總之,普職融合發展、“柔性分流”,不應該是搞成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大雜燴”,它應該是為兩者搭建互通的橋樑,讓更多孩子們都有選擇理想的人生出彩的機會,看到更多的未來可能性。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兩會”熱評⑱丨“中職與普高課程互選、學籍互轉”,如何實施是關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6 字。

轉載請註明: “兩會”熱評⑱丨“中職與普高課程互選、學籍互轉”,如何實施是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