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八路軍的臂章嗎?被騙了幾十年,和電視劇上的真不一樣
相信喜歡看電視劇的人都有這樣的感慨:電視劇中不僅神劇多,而且很多地方都與現實有出入。這可不是亂講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件事。在電視劇《向着炮火前進》中,八路軍的臂章格外醒目,上面清清楚楚寫着“八路”兩個字。但現實中這似乎不太對,至少説這電視劇中的八路軍臂章與現實中的臂章有着不小的出入。
真實的八路軍臂章是這樣的,與電視劇出入不小
既然電視劇裏的臂章與現實生活中的臂章是有區別的,那它們哪裏不同呢?
首先説,這種長方形的布藝臂章是正確的,當年八路軍的臂章就是這樣一塊方形布,上面打印着(有的甚至是手寫的)相應數字,然後縫製在左臂袖管上的。
只不過,臂章上肯定不只是“八路”兩個字,當然,這是要分時段與年代的。要説起來,這恐怕就得回到八路軍建軍的過程上去了,在這裏一筆帶過:不同時代,不同時期,八路軍的臂章變化是很多的。但是,哪怕有的臂章上標有“八路”二字,但還會帶有其他內容,這就是它的方寸雖小,但內容不少的內涵。
最早時期的八路軍臂章長8.5釐米,寬6.5釐米,底為白色麻布,上面印藍色標識,中間寫的就是“八路”兩個字。但除此之外,還會印有年度,以及背面的“盡忠職務、嚴守紀律、實行主義、完成革命”字樣。
這樣一看,它其實還是蠻複雜的。這也就是説,如果臂章上只有“八路”兩個字,那至少要是1938年之前的八路軍隊伍,而且也存在一些出入。
其次,在後期八路軍的不斷改革當中,臂章也有了不斷的變化。比如中間“八路”二字是由“18”或者“十八”,甚至是“18GA”、“GA”這樣的數字、字母來代替的。不僅如此,八路軍這個時候還擁有了紅領章、青天白日的徽章。
怎麼樣?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枚臂章,其出入還是非常大的吧?可以這樣説,臂章雖小,但它代表了一個軍,一個隊伍的性質。如果佩戴錯誤的臂章,那自然就會影響隊伍的形象了。當然,電視劇來源於生活的同時,也會高於生活,有時候並不會那麼嚴謹。
説到這裏,我們恐怕要吐槽一下八路軍的服裝了。還是拿《向着炮火前進》這部劇來説吧,劇中的八路軍戰士穿的衣服可有點不符合隊伍的形象。
看看吳奇隆穿着大衣、皮茄克的造型,這怎麼看都像一位酷帥英雄吧?如果説這只是為了形象的好看而設計,那我們無話可説。但如果要回歸歷史原型,我們肯定就不買賬了。
為什麼?因為當時八路軍時代的生活是極苦的,不要説皮衣、大衣之類的好看衣服,就算是軍裝都是縫縫補補,甚至是皺皺巴巴得多。你想想那種打着補丁,線頭、褶皺的服裝,正是一支隊伍的外在形象:艱苦、樸素,來自於人民羣眾。這本身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它是人民的隊伍,有着與人民同生活共命運的本質。
所以,雖然只是一部電視劇,如果太超越現實的話,多少有些讓人不能接受。這可不是找茬兒,我們這是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真心希望有些電視人能認真研讀一下歷史再拍這樣的電視劇,畢竟它可能會影響到下一代對我黨、我軍發展的真實。
八路軍的臂章有多個版本,這是因為其歷史發展造成的
既然説到了八路軍臂章這個話題,我們不妨深挖一下八路軍臂章的多個版本,因為它的變化真的很多,這也是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何同樣是抗日劇,同樣是八路軍,為何其裝扮與臂章等方面會有那麼多不同之處。
我們前面説過,八路軍最大的標誌其實就是臂章,但有一些八路軍隊伍以及領導機關的人員,他們是佩戴胸章的,有的是圓形,有的是長方形。而且胸章的版式也完全不一樣。
根據1938年的胸章,我們可以看出來,當時八路軍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是配戴布質胸章的,上面印有“陸軍第十八集團軍-駐漢辦事處-上等兵(按實際軍銜書寫)-某某(配戴者姓名)-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度佩用”的字樣。
在胸章的左邊則標有軍銜標誌,而在它的背面,還會有更詳細的文字説明,比如“不怕死、不貪財、愛國家、愛百姓”、“漢字經125號”以及某某公司製造等。
其實,我們很清楚,當年八路軍是在1937年改編才有的“十八集團軍”稱號,如此一來,也就意味着後期不會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稱謂了。所以,為何1939年後的八路軍臂章皆為“18”、“十八”等標誌,它是有説法的,為十八路集團軍的縮寫。
另外,在臂章上還會標出師別、職別、姓名、編號等。這些臂章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配戴的,只有一部分八路軍隊伍配戴。然後再因為八路軍不斷地變革中,又有了“18GA”、“GA”等字樣內容。這是因為八路軍這個番號真實存在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後來的變化就是一種改革過程。
到了1940年,八路軍臂章中的“八路”兩個字徹底不見了,它被改成了“十八集團軍”字樣。而且細心的人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八路軍臂章的文字書寫方式有兩種,一是從右向左寫,還有一種是從左向右寫。
這也有一定的説法,因為最早的時候屬新文化運動時期,當時我們國家的文化知識認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包括了書寫習慣。
你看很多熟悉的人物,他們書寫大多是從左往右寫的,比如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而有的八路軍服裝上臂章的字體則是從右往左寫,這不是因為番號不同造成的不同,而是這樣的隊伍多來自於落後農村的舊有文化認知,即根據我國舊有的書寫習慣,他們保持了從右往左寫的習慣。特別是國民政府的隊伍,其實在沒有退守台灣時他們都習慣從右往左寫。
看看,這就是一枚臂章,它不但裏面寫的文字、版式多有不同,而且其改變過程也有很多説法。與此同時,除了臂章之外,服裝、胸章什麼的,都有很多説法。而想要真正弄懂這些,估計要對八路軍的變遷歷史有非常詳細的理解才行。
我們還是寄希望於電視人,在宣傳英雄的同時,請記得尊重歷史,給觀眾一個真正瞭解歷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