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人吃丹藥成仙而皇上吃了必死?

前些年,幾位浙大學子在中醫課上根據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的藥方,製作出了名為“孔聖枕中丹”的丹藥。據介紹,這種丹藥主治讀書善忘,久服可變得更加聰明。一時議論紛紛,有人説是復原和弘揚傳統文化,也有人質疑根據古代藥方製造的丹藥是否真正有效,更有人説這就是將中國古代荒誕不經、害人不淺的煉丹術搬到了現在。那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是什麼樣子的呢?

1.地地道道中國貨

雖説“煉丹學之於現代化學”就如同“採藥學之於現代植物學”,沒有人會認為煉丹、採藥直接誕生了化學、植物學,但論其淵源,自有其內在的相通之處。所以,近代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等西方和中國學者承認:煉丹術是現代化學的根源之一,屬於地地道道的中國貨。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煉丹術作為現代化學先驅的地位倒也説得通。

為什麼道人吃丹藥成仙而皇上吃了必死?

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 (也稱《千金要方》),該書作於公元652年,共30卷,收集藥方5300首,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牀醫學百科全書

在古人的記載裏,仙人有模有樣,他們都居住“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人跡罕至、雲霧繚繞的名山之中。位於東海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數千年來一直是最著名的仙人居所,可見而不可入。山裏是亭台樓閣,雕欄玉砌,珍禽異獸遍地行走。仙人大多長得膚白貌美、風姿綽約、道骨仙風。飲食不同於俗人,不食五穀,就靠吸風飲露生存。

平日出行的時候,他們或是騰雲駕霧,或是駕馭飛龍,日行千里,遨遊於四海之外。除了這些神通廣大之處,他們最令世人羨慕的一大本事就是長壽。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就有記載:在窮山的附近有一個軒轅國,其國民不長壽的也能活八百歲,長壽的能活到幾千歲;在“不死之山”的東側,有“不死之民”能長壽不死。仙人為何長壽或是長生不老,秘訣就在於他們壟斷了一項稀缺資源——不死藥。

2.市場前景

仙人居於深山、海外,來去無蹤,本不應為人所知,那他們又是如何令世人皆知,心生嚮往的呢?這就要“歸功”於神仙“代言人”——方士。方士源於古代的巫師,熟悉各種流傳下來的巫方,有知識、有文化,還有閒暇時間。再加上他們長期從事長壽煉養活動,鼓吹長生不老,深得社會上層的青睞,以至於常常被尊稱為神仙家。在這些方士的宣傳下,原本屬於想象中的仙人,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仙人之説在戰國時期很快流行開來。

《人物御龍帛畫》,戰國中期晚段,縱37.5釐米,橫28釐米,1973年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現藏湖南省博物館。畫幅出土時平放在槨蓋板興棺材之間,應是引魂昇天的銘旌,因年代久遠已呈棕黃色,描繪巫師乘龍昇天的情景

據《史記》記載,較早被仙人和不死藥的故事忽悠,然後派遣方士入海尋仙問藥的是靠近海邊的齊國,中招的乃是齊威王和光大“稷下學宮”的齊宣王。他們從燕、齊的方士口中聽説,在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居住有仙人,因服不死藥而長生不老。於是威、宣諸王紛紛派遣使者,入海赴三山尋仙,卻都是空手而歸。歸來眾人的説辭無一例外,均言船行海中,遠遠望去仙山如在雲端,待靠近之時,才發現其位於水下。

等船行至目的地時,突然之間風浪驟起,最終諸人也未能登山見到仙人。仙人和不死藥本是方士憑空捏造,自然是無法交差。但實際上是“海市蜃樓”現象的仙山,在眾人口中卻是言之鑿鑿、有模有樣,讓人相信仙人和不死藥確實存在,只不過天意弄人,緣分未到罷了,這也給後世君主留下了希望的種子。

最著名的應該就是“略輸文采”的“秦皇漢武”。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先後被齊國方士徐福、燕國方士盧生用“尋仙三寶”——仙山、仙人、不死藥忽悠得暈頭轉向,之後的漢武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身邊的方士走馬燈似的輪換。

3.理論支持與技術準備

仙人和不死藥雖然讓方士們名利雙收,卻是把雙刃劍。他們編造的各種謊言終究有被戳穿的時候,惹惱了君主貴族的代價是極其慘烈的,而且海上尋仙活動也有風險,稍有不測便可能葬身魚腹。除了尋仙和不死藥,有必要開闢新的長生不老之路。於是乎,各路方士各顯神通,逐漸形成養生派、吐納派、服食派三大派系。前二者是通過自身修煉獲得長生力量,唯有服食派是藉助“仙藥”來達到與天地同壽、日月齊光。加上神仙、不死藥的影響,這一派別最為流行,煉丹術也趁勢而起。

杭州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陳列的葛洪煉的丹藥及煉丹所用原料,葛洪為東晉著名煉丹家,他認為服食堅固、耐久的黃金可以煉人身體,令人不老不死

與全憑一張嘴忽悠的尋仙問藥不同,煉丹術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和完整的理論體系支撐。戰國時代,與時俱進的方士逐漸掌握了“兩大技術法寶”。第一件法寶是煉藥,最初的煉丹術受中醫煎草藥的啓發,採用水法煉丹。第二件法寶是冶金,利用我國古代發達的冶金技術,通過熔爐內的變化無窮,將丹砂冶煉成各種“仙藥”,用來治療疾病和延年益壽。到了漢代,方士又找到了“三大理論法寶”:黃老學説、讖緯之學、易學。

煉丹術如同試金石,將一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騙子清理出方士隊伍,另一些方士則華麗升級為煉丹家。中國的煉丹術也分兩大派別:在丹釜中煉製自然界的金石礦物成為長生不老的金丹,是為外丹;以人體為鼎爐,用意念運轉周身的精氣神,在丹田中凝結為精神性的“長生不老金丹”,是為內丹。外丹術除了服食的藥物,也可指點化成金的鍊金術,本文主要指的是煉藥。

最初的煉丹術原材料主要是各種自然存在的動植物、礦物藥材,隨着冶金技術的發展,到了秦代就有了火法煉丹。

為什麼道人吃丹藥成仙而皇上吃了必死?

4.原材料明細表

煉製“仙丹”的第一步是選擇原材料。煉丹的原材料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大凡丹砂、黃金、鉛、水銀、硝石、明礬、玉石、石英、石膏、雲母、鹽、硃砂、芒硝、酒、醋、木炭、草木灰、靈芝、茯苓、五倍子、皂莢、動物血液、皮毛、貝殼、人尿液等等動物、植物、礦物皆有,最常用的主要有丹砂、黃金、銅、鉛、水銀、硫黃、雄黃、雌黃等。

丹砂(硫化汞)是煉丹最常用的材料。《史記》記載,公元前135年左右,齊國方士李少君在皇宮為尋仙問藥的發燒友漢武帝煉製丹藥。他採用的方法是用丹砂等藥材煉製成丹砂的精華——黃金,然後服用。至於為何是丹砂,主要在於它與血液的顏色相同,紅色的丹砂是血氣所化,代表着生命的不朽與永恆。天然的丹砂本來就有治病養生的功效,僅用水浸泡後飲用便能治療一些疾病。

在自然界丹砂與黃金有共存的現象,因此就有人認為黃金是由丹砂變成。而且,紅色的丹砂加熱後可變出白色的水銀和硫黃,進一步加熱又可得到紅色的丹砂結晶,如此循環往復,完美地證明了“道”的永存。所以李少君等人視丹砂為“萬靈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府”。所以,丹砂就率先成了煉製“仙藥”的主角,並且給“煉丹術”冠了名。

黃金不腐不朽,百鍊不消,為萬物之寶。煉丹家根據“假外物以自堅”的原則,認為服食堅固、耐久的黃金可以延長壽命,也就是所謂“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行如玉”。東晉著名煉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記載:“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黃金貴重難求,所以不少煉丹家開始用銅來煉製人造黃金,也就是黃白物。

鉛為黑色,是混沌的象徵,為變化之始,可生成各種顏色各異的化合物,被奉為“黃金之苗、五金之主”。汞(水銀)被古人認為是神奇的物質,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態金屬,形狀如水似銀,遇火之後則消失於無形。鉛與汞常被用來合煉成大丹(鉛汞丹)。有“丹經之祖”“萬古丹經王”之稱的東漢著作《周易參同契》認為鉛汞為煉丹的根本。鉛與汞,一黑一白、一雌一雄、一陰一陽,二者的結合變化無窮,可產生世間萬物,自然可以煉製長生不老的仙藥。

硫黃為“四黃之最,七十二石之最”,可與其他物質合煉,如與水銀煉成靈砂;也可用來與丹砂等物合製成藥;亦可點化金、銀、銅、鐵、鉛等。雄黃和雌黃與黃金顏色相似,變化多端,又有殺毒驅邪的功效,可用來煉製丹藥和點化金銀。

5.丹房設備採購清單

選擇好合適的原材料只是完成了煉丹的第一步,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步就是要選擇合適設備、工具。首先就是要“作屋”,選擇合適的煉丹場所,按照一定尺寸建造高牆厚壁的房屋。這裏的“屋”相當於現在的化學實驗室。煉丹最忌諱吵鬧和污穢的環境,所以需要尋找清淨無人之地。

比如靠山臨水的懸崖之側,人和動物都難以到達,就是比較理想的場所。一般認為,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煉丹的絕佳場所。然後選擇山泉之處作為丹井,以作清洗藥物、丹鼎之用。

其次就是立壇。煉丹的爐灶不能放置於地面,需要建造土台,一般是正方形的三層台階,應天地人三才。壇上設置爐灶,壇下埋入丹砂二十四兩。爐旁邊插一把古劍,北面懸掛一面古鏡,用來鎮妖辟邪,護佑煉丹成功。立壇之時,也需要進行焚香請願、請水、灑淨、蕩穢等儀式。

再次是安置爐灶和藥鼎。立壇完成後,便在頂部安置用來加熱的爐灶,爐灶中間開口放置藥鼎。藥鼎是泛稱,也就是現在的反應容器,形式多樣,有鼎、釜、瓦罐、竹筒等,甚至蛋殼也可以用來煉丹。煉藥之時爐灶內部放置柴火,鼎內則放置各種原材料。

接下來是藥鼎上設置昇華器、蒸餾器。昇華器就是反應容器上部的冷卻裝置,引導昇華的氣體凝結成丹。煉丹用的蒸餾器與現代的蒸餾器差不多,主要用來蒸餾水銀。

將這些裝備設置完畢後,最後的工作就是用戎鹽、滷鹽、礬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等七種藥物或者其他物品製作成“六一泥”,塗抹到容器的對接之處用來密封,或者是塗抹在容器內壁用來護壁、參與容器反應。除了這些設備,煉丹還需要搗碎藥物的研缽、裝有溶解液的華池、鐵鍋、銅盆、瓦罐、瓷瓶、秤等物件。

6.生產工藝及管理系統

待萬事俱備之後,就可以開始煉製自己所需要的丹藥。出於“仙藥”煉製的複雜性和神聖性,煉製丹藥需要遵守嚴格的規則和程序。根據南宋吳侯所撰《丹房須知》,煉丹一般分為擇友、擇地、丹室、禁穢、丹井、合香、壇式、鼎器、泥法、用火、服食等步驟。擇友就是選擇煉丹之人,必須是志同道合的清高淡泊之輩。

比如要煉長生丹,對煉丹之人的品德有很高的要求,必須行善積德、慈心於物、恕己及人、正直不阿,不得有噁心惡行等。由於煉丹與世隔絕、時間往往很長、有很高的失敗率,這就要求煉丹之人必須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能夠耐得住寂寞、孤獨,可以忍受失敗的挫折。道教茅山派的傑出代表、南朝時期的著名煉丹家陶弘景受梁武帝所託,煉製長生不老仙藥,二十多年失敗了六次,直到第七次才煉出“色如霜雪,服之體輕”的“九轉神丹”。

為什麼道人吃丹藥成仙而皇上吃了必死?

除此之外,煉丹之人還得有強健的體魄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因為煉製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毒氣等有毒物質和發生其他事故,經常煉丹之人,輕則牙齒、頭髮脱落,手指發青、兩眼昏花,重則有可能為煉丹事業捐軀。像火藥的發明,就是煉丹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最後煉丹家總結出了火藥的原始配方。

每一次煉丹,需要三個人共同協作,一個總攬全局,兩個助手一人分管丹爐,負責添置水火;另一人則負責輪陰陽、變造化,安排卦象進退。形象一點來説,煉丹三人組就如同太上老君和平頂山蓮花洞裏的倆妖怪金角大王、銀角大王。

煉丹用火也須謹慎行事,根據丹藥的性質,燒火材料也要區分炭火、牛糞火、糠火等,用火也需要注意調節,在不同的階段見機使用文火、武火、沐浴温養之火、有歸爐封固之火等等。無論是取藥、開爐還是開鼎都要選擇良辰吉日,同樣要焚香沐浴,衣着整齊,恭請天尊神靈等等。待取出丹藥服食之時,也得先設大祭,祭祀天、地、日、月、老子、山神等各路神仙。然後將丹藥投於深水之中,製作成丸後才可以服用。

此外,還需要將具有針對性的符籙、咒語張貼在丹房周圍,或是刻在桃木板上,用來鎮鬼驅邪。總的來説,從作屋、設壇到用火、服丹,整個過程都是非常複雜明細,禁忌很多,需虔誠信仰、謹小慎微。煉丹之人還要知識面極為駁雜,掌握天文、地理、藥物、術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

7.服用丹藥的不良反應

自從煉丹術發明之後的一千多年,一代代煉丹家薪火相傳,煉製出無數的“靈丹妙藥”,一方面為道教和醫學的發展添磚加瓦,創造出不少有用的藥物惠及眾生,也有像火藥一樣意外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它又對人的身體造成了極大損傷,其中不少怪誕學説和荒誕不經之處貽害千年。

大凡帶着服藥成仙、長生不老目的服食丹藥的人都被藥所誤,一個成仙的都沒有,因服藥中毒的卻是屢見不鮮,但是“視死如歸”的後來者卻如雨後春筍一般,一茬接一茬。那麼到底這些仙丹有何神奇功效,讓人如此欲罷不能?我們不妨略微認識兩種丹藥,或許會找到答案。

歷來受煉丹家推崇的大還丹被視為大藥仙丹,傳説有返老還童、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功效,實際上是煉丹合成的紅色丹砂。若是用入藥治病的丹砂煉製,只要服用得當,的確會有一些效果,潤肺止咳、清肝明目,還可以治療慢性精神疾病。但如果説是用鉛丹煉製,那這良藥大還丹就會變成毒藥丹,稍微過量便會鉛中毒難治。最可怕的是用汞丹煉製,便是劇毒毒藥,服用後中毒身死者甚多。原本指望長生不老的“仙藥”,最終成了“催命符”。

在所有丹藥中,排名第一的“仙藥”就是歷史上流傳最廣、服食人數最多的五石散,也稱寒食散。五石散據傳是西漢時期著名煉丹家、淮南王劉安從仙人八公手中獲得丹方,為丹砂、磁石、曾青、雄黃、白礬五種礦物煉製而成,服用後可長生不老,與仙人共居。在漢魏之際,五石散已經流傳於世,最早服食和提倡的是三國時期玄學家、魏國人何晏。

盛放丹砂的銀盒,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丹砂為天然的辰砂礦石,是唐代煉丹的常用藥物,丹家認為將煉丹原料盛放於金銀器皿中,會沾染金銀之氣,能鞏固和提高藥效,因此被放於有墨書標記的銀盒內

眾所周知,五石散含有對人體有劇毒的砷化物砒霜,微量服用可以引導消化、促進血液循環、強健神經、補虛壯陽,服用後,可以精神振作,血液加速循環,身體發熱,就像喝醉了酒一樣,有些“飄飄欲仙”的感覺。對於何晏這樣生活腐敗、放縱聲色的紈絝子弟而言,五石散絕對是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

由於初服此藥容易嚐到甜頭,服食者很容易就會加大劑量,貪婪帶來的麻煩就接踵而至了。過量服用會導致砷中毒,外在的表現就是皮膚乾燥起疹、生瘡潰爛,精神恍惚、心跳悸動、知覺失常。服藥還會造成消化功能的衰退,胃部疼痛難忍。若再加大劑量,就會造成急性中毒,昏迷不醒,最後心肌麻痹而亡。

魏晉名士輕裘緩帶、衣袍寬大、不着鞋履,看起來飄逸如仙,於是就有了“魏晉風度”的説法。事實上,這種打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服用五石散後砷中毒,身體發熱、皮膚潰爛,需要將毒性和熱量散發出去,名士的身體和內心是頗為痛苦的,“魏晉風度”也沒那麼風度。服藥後吃寒食、洗冷水浴、喝熱酒,喜外出遊逛,為人狷狂等等看起來放浪不羈的行為實際上都是砷中毒所致。

由於古人對五石散的毒性認識不夠,加之服散種種好處的誘惑,故而自魏晉至唐以來,五石散一直長盛不衰,喪命於其下的亡魂也是數不勝數。西晉著名醫學家皇甫謐因服五石散致殘;曹魏時期著名地圖學家裴秀,就是在服食五石散後喝了冷酒而亡;晉哀帝司馬丕,也是服食五石散過量毒發身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服食五石散雖未致死,但卻因中毒導致性格大變,剛愎自用、猜忌多疑、經常誅殺大臣,最後落得個被皇次子拓跋紹刺殺身死的下場。直到唐代名醫孫思邈更換配方,重新制造“五石更生散”後,這一殘害眾生五六百年的毒藥才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中國煉丹和服丹的興衰,始終伴隨着仙人和不死藥的神秘傳説,人性的貪婪和畸形的追求,荒誕不經的宗教迷信,可謂貽害不淺。客觀上來説,煉丹術能延續一千多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那就是煉丹本身和藥物所存在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煉丹的過程包含一定的科學成分,嚴謹的當代醫學也證明某些礦石藥的“仙丹”,包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確有一些效果,或能為今天的醫學發展帶來一些啓發。但復原坑人千餘年,連老祖宗都認為不靠譜的煉丹術和藥方,作為動手實踐,玩玩可以,對於連煉丹家孫思邈都説不清楚的“聰明藥”的藥效,當真你就輸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5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道人吃丹藥成仙而皇上吃了必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