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了《八佰》裏這個只有幾分鐘的角色,鄭愷跳了無數次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截至發稿時,電影《八佰》已取得了21.6億的票房。

電影塑造的普通士兵羣像讓人動容。其中,由鄭愷飾演的英烈陳樹生為破敵人鋼板陣,混身綁滿手榴彈縱身一躍,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鏡頭,是電影最大的淚點之一。

據悉,陳樹生是有歷史原型的。

陳樹生(1916—1937),湖北利川人。

1937年8月淞滬爆發戰爭,在四行倉庫的保衞戰中,將自己的血肉之軀化作炸藥包,躍下日軍的鋼板陣,年僅21歲,而鄭愷飾演這個角色時32歲,比原型人物大11歲。

值得一提的事,陳樹生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我們無從知曉他的模樣,有的只有那八字遺言。

80多年前,整個上海蘇州河北岸還未淪陷的陣地只剩四行倉庫,這是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家銀行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有着堅硬的混凝土外壁,就算是輕型坦克炮彈也難以攻破,就是這成了壯士們最後駐守的要塞。河北岸陰暗的四行倉庫裏,謝晉元對戰士們説:“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這個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

10月26日晚,謝晉元問戰士們,有沒有想留給自己家人的話?就在這種艱難的時刻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沒有紙和筆,只有貼身汗衫和熱血,陳樹生就是用血和貼身衣物,給身在四川大巴山的老母親留下了8個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兩天後,他自願成為敢死隊隊員,把自己變成人形炸彈,從高樓躍下,和十幾個敵人同歸於盡。

這一幕在《八佰》如實的還原了,陳樹生掏出遺書交給戰友,説了一句“給我媽”,敬禮,然後縱身一躍,隨後戰士們一個接着一個,他們大聲地説出自己來自何方,姓甚名誰,然後慨然赴死。一聲聲捨生取義時的自報家門,讓電影院的觀眾們瞬間淚流滿面。

很多觀眾都是在這個片段淚奔的。

電影裏陳樹生是鄭愷扮演的,其實鄭愷最初並不是扮演陳樹生的,而是電影中的刀子,導演跟鄭愷説刀子是南岸的一個靈魂人物,但是刀子比較乾淨,沒有那麼辛苦,由於當時鄭愷自己時間上的安排,並且他想要有一個挑戰性的角色,所以他選擇了陳樹生,就像他自己説的那樣,他不在乎有多少戲份,幾分鐘的劇情,但是對於鄭愷而言,這個角色特別精彩。

為了這個出場時間只有幾分鐘的角色,鄭愷跳了無數次。他選擇不用替身,一次一次中彈,一次一次跳出去,而在鏡頭裏留下的就只有他中彈、渾身一陣顫、然後躍出去的那個背影。用他的話來説,就是“正臉也沒有幾個。”

就是這個正面鏡頭都沒有幾個的人物,成為了最令人記憶深刻的點。不少走出影院的人説,記住了那個跳樓的娃。

▲右三為飾演謝晉元的杜淳

之前,有很多人問,陳樹生等烈士為什麼身上綁滿手榴彈跳下去,而不是直接把手榴彈砸下去?事實上,這是留下歷史考證的。據日本留下的戰爭文獻記載,當時日本指揮官松井石根為拿下四行倉庫做了很多的計劃,比如偷偷潛入樓內,假裝難民靠近樓體……但這些意圖都被守軍識破併成功擊退。日軍方面經過考慮後決定派一支敢死隊用鋼板做掩體接近四行倉庫,埋下炸藥將樓體爆破。

電影裏對這個歷史細節也有展示,陳樹生在作出那個了不起的決定之前,對攔住他的戰友説:“如果這幢樓被爆破,我們就都完了。”這在當時對守軍來講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危機——如果四行倉庫樓體被爆破,這個最後的陣地就被攻破了,樓裏的戰士也都會被炸死。

陳樹生綁着炸彈跳下去前,日軍已靠近樓體並打好了窟窿埋上了炸藥,正在作後退引爆工作。由於當時日軍拿的鋼板較厚,子彈根本打不穿,手榴彈扔上去後將會面臨被彈開的命運。所以,身為敢死隊長的陳樹生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身體砸開鋼板,再用引爆的手榴彈威力組織日軍的計劃。這一幕被當時在蘇州河對岸的外國記者親眼目睹,並留下了相關記錄。在陳樹生之後,又有好幾個敢死隊員身綁炸彈相繼跳下,成功阻擊了日本人的圖謀。

那為什麼不用其他東西砸開鋼板再扔下去手榴彈呢?其實並不是敢死隊員想不到這一點,而是當時的條件根本不允許。首先當時時間特別的緊迫,樓體隨時都有被炸的可能,時間拖得越久越危險,眼下又很難順手找到合適的重物砸開鋼板。

就算能將日本鋼板砸開一個口,但在被砸開之後日軍會迅速重新組織陣型保持鋼板防護模式,短暫的砸開一個口子是很難將手榴彈完美地投到鋼板之下的。

由於手榴彈拉開引信到爆炸的時間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必須先將重物拋下後再拉開手榴彈引信將手榴彈投下去,一個能砸開鋼板的重物,至少需要好幾個人協作才行,更何況當時日軍同時進行着火力掩護,若是看到有人拿着重物和手榴彈站到洞口,將馬上會被日軍狙擊。電影裏,陳樹生剛站到洞口時就捱了一槍,充分説明了當時的困境。所以,這是一個必須死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務。

▲四行倉庫內還原了陳樹生英勇躍下時的蠟像場景

綜合自新浪歷史頻道、騰訊新聞、百度百科

編輯:陳熙涵

責任編輯: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