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宦官人物誌:從南漢歸降卻能侍奉北宋四任皇帝,只因他遵守這一點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經典

藍繼宗,祖籍為廣州南海,自幼入宮,為南漢主劉鋹的小宦官。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二月,潘美率師攻克南漢都城廣州。劉鋹戰之無力,逃之無望,只好率宗室與殘存的官宦們投降,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名宦臣就是藍繼宗,只有十二歲。三月,劉鋹一行被押解到京師開封,宋太祖在明德門前宣詔立斬罪大惡極的龔澄樞與李託,寬釋劉鋹抗師之罪,封為恩赦侯。繼宗年幼,免罪編入內侍省,並由小黃門升為中黃門。


藍繼宗這一待就是六年,直到公元979年四月,十八歲的藍繼宗隨太宗西征至太原城下,這才在史料中又發現了他的蹤跡。當時正值攻城激烈之際,太宗設下行宮後,一邊催促四面圍城將士英勇殺敵,早日克城;一邊勸誘北漢後主莫再作困獸之鬥,早日開城納降。藍繼宗多次受命傳旨陣前,他都圓滿完成了任務。平滅北漢之後,繼宗依例循資遷轉。

當時的西夏李氏政權與遼結盟,對宋王朝時服時叛。秦州一帶是宋與西夏的接壤地區,雍熙年間=守臣温仲舒説服大小洛門砦的幾個羌族地方首領獻地依附,並將其民眾遷到渭河北居住。此事報至宋廷,引起一場不小的爭論。有人認為温仲舒擴疆拓土,應加重賞;也有人認為温仲舒無事生非,激化與西夏的矛盾,應革職問罪。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有心賞賜的太宗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於是,命藍繼宗出使秦州,調查實情,然後再做賞罰處理。藍繼宗到達秦州邊境,親臨大小洛門砦視察了地理形勢與資源物產,回京後向太宗彙報説∶“大小洛門砦地處秦州要塞,是我朝與西夏必爭之地,得之則安,棄之則危。同時,那裏又盛產優等木材,為大型建築所必需。故此,兩砦可得不可棄。温仲舒守邊有功,可賞不可罰。”聞此奏語,宋太宗疑雲頓解,當即宣佈重賞温仲舒,並讓藍繼宗前去宣詔送禮。藍繼宗因出使有功,也加官進秩,遷為西京作坊副使,管理宮城東門事務。

景德元年(1004年)深秋之際,遼軍大舉入侵。十一月間,宋真宗御駕親征。內侍們一部分從徵,一部分留守京師。此次宋真宗未讓藍繼宗護駕,而讓他留在開封,負責處理皇城司日常事務。澶淵之盟締結後,宋遼和平相處,禮尚往來。為慶祝勝利,真宗決定去拜謁祖墳。可是,宋陵分佈在丘陵地帶,水源缺乏。為解決謁陵大隊人馬的飲水問題,令藍繼宗先去陵區疏導山泉。繼宗奉旨到達宋陵,日夜監督兵民引水修渠。及真宗一行按擇定吉日趕到陵前,只見小河流水潺潺。為表彰繼宗引水之勞,謁拜禮完畢後,真宗即提升繼宗為入內副都知。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間,宋真宗等人精心籌劃,偽造了“天0書”,任藍繼宗為“天書”扶持都監,專門看護這一欺世的假貨,並隨真宗東上泰山封禪。封禪大禮結束後,藍繼宗奉命與李神祐(李神福弟)共同排定宦官們的功勞高下,作為升遷獎罰的依據。待名次公佈之後,居上的宦官們當然興高采烈,可居下的宦官們卻牢騷滿腹。入內供奉官範守遜、皇甫文、史崇貴、張延訓等人,聯合起來告御狀,跪在宋真宗面前哭訴不已,説藍繼宗與李神祐徇私作弊。真宗讓他們下去等待,詢問情況後再作處理。可他們急不可待,來了趕走,趕走了又來,如此反覆四次。真宗怒不可遏,當即下詔停其官。藍繼宗與幾個內侍頭目們也一併削職,免去了藍繼宗內侍副都知的頭銜。對此處罰,藍繼宗有苦難言,只好連聲謝罪。

中祥符四年(1011年)正月,宋真宗率百官從京師出發,前往山西寶鼎縣祭祀汾陰后土,此行也照例帶上“天書”。藍繼宗因東封泰山時充任“天書”扶持都監,已積累了一些保護“天書”的經驗及有關奉獻禮節儀式,所以,此行又讓他擔任原職。祭祀汾陰后土順利歸來,繼宗以功遷為東染院使。

大中樣符五年(1012年),又讓藍繼宗遙領會州刺史,並越兩級升為崇儀使,主管皇城司。不久,令藍繼宗和劉承珪一起督造“玉清昭應宮”,用以存放“天書”及瑞異之物。竣工後,繼宗又越一級遷為洛苑使、高州團練使,充任內侍都監。


但就在藍繼宗正值宦途得意之際,章穆皇后郭氏陵墓隧道塌陷,章穆皇后郭氏是真宗所立第一位皇后,修其陵墓時,藍繼宗亦任按行園陵使,負責陵地選址與修建。如今陵墓隧道下陷,顯然是地基不牢所致。對這一事故,藍繼宗有不可推卸的失職責任。因此,繼宗主動認罪,請求處罰。結果,繼宗由洛苑使貶為如京使,降了一級。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真宗又去毫州謁拜老子故里,因藍繼宗受罰不久,故爾未讓他從行,而分配他留在宮內任大內公事,提舉在京諸司庫務,並管理三班院,修繕國史院。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十月,西夏王李德明遣牙校劉仁勖貢良馬二十匹,上表稱∶"近來邊臣不守盟約,常出兵擅入臣境。或招納叛族,或劫掠財物。去者百千,返無十數。臣欲索求結盟以來投往南界蕃户,並送還南界叛來人户。乞請朝廷差使前往邊界交付,以守盟約。"

宋真宗細讀過帶有幾分責意的奏表,即命草擬詔書。一則鼓勵李德明繼續守約;二則稱雙方邊境偶有摩擦聖上並不知道。表示“已令鄜延、涇原、環慶、麟府等路部署鈴轄司,今後約勒蕃部,不準互相劫奪,擅興甲兵。如有交爭,須秉公交涉辦理。若有藏匿逃户,並令如數送還。”詔書成後,真宗又回賜給李德明一批豐厚的禮品。問內侍們誰願去西夏宣詔,藍繼宗自告奮勇。真宗批准,授繼宗為加恩使,啓程前往。

藍繼宗到達西夏京都興慶府後,一天,李德明在宮內接見藍繼宗一行,拜受了詔書及真宗所賜禮物,並設盛宴招待。酒足飯飽之後,李德明突然提出要和藍繼宗比射術。他自認為盤馬彎弓是己之長,一區區宋廷宦臣,恐怕鬥弓難開,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之所以提出比試,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功,以壓宋臣威風。殊不知藍繼宗自幼習武,且弓箭恰是他所精熟的兵器之一。所以,藍繼宗欣然應諾,隨趙德明來到習武場上。二人躍上馬背,在操練場上先跑了一圈,然後,李德明先射,三發皆中,在場的西夏官兵拍手叫好,高呼萬歲!藍繼宗同樣也是三發全中,西夏官兵也下意識地拍手叫絕。趙德明感到吃驚之餘,暗自歎服宋朝人才濟濟,不敢貿然行事,當即將自己所乘的名馬賞給繼宗。

藍繼宗出使西夏歸來,如實向真宗彙報了詳情。真宗為其長了皇朝志氣而高興,隨即提升繼宗為內侍省右班都知,越級遷入內都知。

天聖元年(1023 年),宋仁宗登基稱帝,按祖宗家法,對先朝文武大臣都要遷官加爵。已事三朝的藍繼宗遷為左騏驥使、忠州防禦使,任真宗“永定陵”修奉鈐轄。沒多久,又按內臣特恩例使遷為宣政使。繼而又從宣政使遷為宣慶使,其資序已在諸州刺史之上,與少卿同級,官品為正六品。但是,藍繼宗已經七旬。按照宋朝的官制,文武百官七十歲必須申請致仕,如有特殊需要,可適當延長服職年限。藍繼宗為宦大半生了,雖然他熟悉內侍業務,但身為內侍都知,需管理調派一百七八十個宦官,事務繁忙,常感到力不從心。侍君如侍虎,稍有差錯,就會大難臨頭。因此,繼宗明智地連連上章,陳述自己到了致仕年齡,而且身體多疾,請求退職養閒。最初,仁宗念其資歷深,處事謹慎,均不批准,因其年高,特免其入朝拜舞及從駕外出巡視。未幾日,繼宗又上表懇請解去內侍都知一職。仁宗見他情真意切,就索性批准了他的要求,解去都知,遷為景福殿使、邕州觀察使,官品從正六品轉升為從五品。


藍繼宗居家養閒不久就因病而亡,特贈官為安德軍節度使,加諡號為“僖靖”。

藍繼宗本為降國之臣,但卻能夠先後奉侍宋廷四朝君王。他謹慎自持,處事穩重。對功名利祿雖亦有所求,但他從不貪戀竊取。每任一職不久,就主動申請解罷,在同輩中殊為少見。一些宦官常與當朝權臣或後宮外戚結為表裏,干擾朝政,謀取私利。可藍繼宗卻能潔身自愛,在朝時,專心任事。退朝後,歸家自治。不攀附權貴,不營結私黨。有時退朝後同輩們常欲留他,或有所求,或共謀它事,繼宗總是推辭説自己喜歡回家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