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最短路徑求最值12個模型詳解,掌握了就是高分!

獲取更多教育經驗、方法、學習資料等,每天與您相約!

最短路徑,求最值問題,已知都是考試的高頻考點,而且求最值問題的各種變式題型特別多,所以,今天王老師為同學們總結了最短路徑求最值12個模型概述及例題解析,對考試提分非常有幫助。

十二個基本問題概述

問題一: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得 PA + PB 值最小 .

作法:連接 AB,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PA + PB 最小值為 AB .

問題二:(“將軍飲馬問題”)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得 PA + PB 值最小 .

作法:作點 B 關於直線 l 的對稱點 B',連接 AB' 與 l 的交點即為點 P.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PA + PB 最小值為 AB' .

問題三:在直線 l1、l2 上分別求點 M、N,使得 △PMN 的周長最小.

作法:分別作點 P 關於兩條直線的對稱點 P' 和 P'',連接 P'P'',與兩條直線的交點即為點 M,N.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PM + MN + PN 的最小值為線段 P'P'' 的長.

問題四:在直線 l1、l2 上分別求點 M、N,使四邊形 PQMN 的周長最小.

作法:分別作點 Q 、P 關於直線 l1、l2 的對稱點 Q' 和 P' 連接 Q'P',與兩直線交點即為點 M,N.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四邊形 PQMN 周長的最小值為線段 Q'P' + PQ 的長.

問題五:(“造橋選址問題”)直線 m∥n,在 m、n 上分別求點 M、N,使 MN⊥m,

且 AM + MN + BN 的值最小.

作法:將點 A 向下平移 MN 的長度單位得 A',連接 A'B,交 n 於點 N,過 N 作 NM⊥m 於 M .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AM + MN + BN 的最小值為 A'B + MN .

問題六:在直線 l 上求兩點 M , N (M 在左),使 MN = a , 並使 AM + MN + NB 的值最小 .

作法:將點 A 向右平移 a 個長度單位得 A',作 A' 關於直線 l 的對稱點 A'',連接 A''B 交直線 l 於點 N,

將 N 點向左平移 a 個單位得 M .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AM + MN + NB 的最小值為 A''B + MN .

問題七:在 l1 上求點 A,在 l2 上求點 B,使 PA + AB 值最小 .

作法:作點 P 關於 l1 的對稱點 P',作 P'B⊥l2 於點 B,交 l1 於點 A .

原理:點到直線,垂線段的距離最短 . PA + AB 的最小值為線段 P'B 的長 .

問題八:A 為 l1上一定點,B 為 l2 上一定點,在 l2 上求點 M,在 l1上求點 N,

使 AM + MN + NB 的值最小 .

作法:作點 A 關於 l2 的對稱點 A' , 點 B 關於 l1 的對稱點 B',連接 A'B' 交 l2 於點 M,交 l1 於點 N.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AM + MN + NB 的最小值為線段 A'B' 的長.

問題九: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 | PA - PB | 的值最小.

作法:連接 AB,作 AB 的中垂線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原理:垂直平分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 PA - PB | = 0 .

問題十: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 | PA - PB | 的值最大.

作法:作直線 AB,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原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 PA - PB | ≤ AB , | PA - PB | 的最大值 = AB .

問題十一: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 | PA - PB | 的值最大.

作法:作點 B 關於直線 l 的對稱點 B' 作直線 AB',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原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 PA - PB | ≤ AB' , | PA - PB | 的最大值 = AB' .

問題十二:(“費馬點”)△ABC 中每一內角都小於 120°,在 △ABC 內求一點 P,

使得 PA + PB + PC 的值最小 .

作法:所求點為 “費馬點” ,即滿足 ∠APB = ∠BPC = ∠APC = 120° .

以 AB 、 AC 為邊向外作等邊 △ABD、△ACE,連接 CD、BE 相交於點 P,點 P 即為所求 .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PA + PB + PC 的最小值 = CD .

費馬點

— 到三點距離之和最小的點

費馬點的構造方法:

① 所給三點的連線構成三角形(△ABC),並且這個三角形的每個內角都小於 120°;

② 如下圖所示:A , B , C 是給定的三點,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求最值12個模型詳解,掌握了就是高分!
以 AC 為邊向外作正三角形得到點 D , 以 BC 為邊向外作正三角形得到點 E ,

連接 BD 和 AE 交於點 O,我們斷言點 O 就是 “費馬點” .

費馬點的證明方法:

先證 △AEC ≌ △DBC .

△AEC 繞點 C 順時針旋轉 60°,可得到 △DBC,從而 △AEC ≌ △DBC .

於是 ∠OBC = ∠OEC,所以 O、B、E、C 四點共圓 .

拓展知識:四點共圓判定方法

若線段同側二點到線段兩端點連線夾角相等,那麼這二點和線段二端點四點共圓 .

所以 ∠BOE = ∠BCE = 60°,∠COE = ∠CBE = 60°,

於是 ∠BOC = ∠BOE + ∠COE = 120°,同理可證 ∠AOC = ∠AOB = 120°,

所以 ∠BOC = ∠AOC = ∠AOB = 120°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求最值12個模型詳解,掌握了就是高分!
將 O 點看作是 AE 上的點,隨着 △AEC 一起繞點 C 順時針旋轉 60° 得到點 O2 ,

所以 ∠OCO2 = 60°,OC = O2C , OA = O2D ,

所以 △OCO2 是等邊三角形,於是有 OO2 = OC .

所以 BD = OA + OB + OC .

求學之路,任重道遠,讓我們攜手並進,一起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5 字。

轉載請註明: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求最值12個模型詳解,掌握了就是高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