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哈爾科夫反擊戰發生於1943年2月19日到3月15日,德軍稱為頓涅茨克行動,蘇軍稱為頓涅茨克及哈爾科夫行動。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折戟沉沙後,戰場形勢開始變化,蘇軍從開戰之初的喪城失地緩過氣來,開始逐步反擊。此消彼長,德軍被消耗了大量精鋭,尤其是2月2日保盧斯率第6集團軍投降,嚴重打擊了德軍士氣。
蘇軍當然希望乘勝追擊,徹底消滅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德軍此時也確實境況不佳,在東線戰場已經損失250多萬人,能投入作戰的坦克已不到500輛,寒冷也是德軍的大敵,漫天的冰雪讓士兵戰鬥力下降嚴重,此時的德軍,看上去似乎就快像曾遠征俄國的拿破崙大軍一樣,要走上覆滅的老路。

這時如何應對,德軍高層大致有兩種意見。
一是大踏步撤退,保存剩餘兵力,進行修整後再伺機決戰。
二是原地固守,擋住蘇軍攻勢,哪怕戰至最後一人。
很少有人想到還會有第三種方案,但曼施坦因看到了機會。
蘇軍士氣正盛不假,但在大勝之下,許多問題被掩蓋。這時候的蘇軍狂飆突進700多公里,心態上盲目樂觀,成了一支驕兵。具體到細節來看,蘇軍在戰爭中同樣損失很大,雖然得到補充,但以新兵蛋子居多。這些士兵聽老大哥們酒後一吹,更加衝動,還無法真正理解戰場的殘酷。同時蘇軍推進速度太快,損失的重型裝備還來不及補充,後勤補給也還沒跟上,這些都成了潛在的危險。
即使如此,反擊也還是很冒險,萬一不利,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將面臨滅頂之災。
曼施坦因花了三天時間,終於説服高層同意,並得到了三個黨衞軍裝甲師和第四航空隊的支援,曼施坦因有了反擊的本錢。
德軍對行動如此慎重,蘇軍更加意料不到德軍會發動這樣的絕地反擊,一個有備而來,一個盲目樂觀,在心態上,蘇軍先折一陣。
雙方的參戰兵力,德軍擁有第4裝甲集團軍,下轄第48裝甲軍及武裝黨衞軍裝甲軍、第1裝甲集團軍,下轄第40及第57裝甲軍,總兵力大約12萬人。
蘇軍包括布良斯克、沃羅涅日及西南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在隨後加入戰鬥,總兵力大約21萬人。

2月19日,反攻開始。
曼施坦因的反擊,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主動進攻,擊潰蘇軍深入過遠的前鋒。德軍通過情報掌握了蘇軍的薄弱點,從2月19日到3月6日這段時間,孤軍深入的蘇軍第6集團軍被擊潰,第3坦克集團軍也在黨衞軍骷髏師和帝國師的進攻下遭到重大打擊,蘇軍防線出現一個巨大的空隙。
3月1日到5日,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黨衞軍裝甲軍突進了80公里,距離哈爾科夫只有16公里。德軍的反擊令蘇軍措不及防,最高統帥部下令蘇軍由攻轉守,穩定陣地。這波攻勢使蘇軍受到23000人和615輛坦克的損失。
3月7日到3月10日,德軍繼續攻勢,3個武裝黨衞軍裝甲師開始向哈爾科夫發起進攻。
3月11日起,德軍從幾個方向逐步攻入哈爾科夫市內,14日德軍宣佈完全佔領哈爾科夫,但市內蘇軍的抵抗持續到了3月16日。
哈爾科夫反擊戰中,蘇軍損失52個師,這些師在戰前都已經損耗嚴重,如第40集團軍的師平均只有3500-4000人,最少的一些師只有1500多人。戰役裏蘇軍45000多人陣亡或失蹤,41000多人被俘。
但德軍同樣也損失不小,有11500多人傷亡,並且主要是在黨衞軍的裝甲軍中,他們的兵力損失達到了44%左右,包括第3骷髏師師長西奧多·艾克都在此戰陣亡,坦克損失也達到了50%-60%。

一般來説,哈爾科夫反擊戰都被認為是曼施坦因的天才一戰,挽救了德軍瀕臨崩潰的戰場形勢,把戰爭週期直接延長,被稱為德軍力挽狂瀾之戰。
曼施坦因打得確實很出色,也體現了一流指揮官的素質。但客觀來看,此後他被西方描繪為“天才”、“最偉大的戰略家”等稱謂,是有些言過其實的。
在隨後的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役時,曼施坦因指揮南部德國南方集團軍羣,他擁有1444輛坦克的強大裝甲力量和35萬兵力,取得的戰果卻不如北部莫德爾,莫德爾只有600輛坦克,33.5萬人。
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南線的防禦階段,曼施坦因的表現也比較一般,終於在44年因作戰不利被解職。
具體到哈爾科夫一戰,德軍確實通過取勝重新取得了信心,卻沒能在隨後決定性的的庫爾斯克戰役裏獲勝,此戰的失敗,使得哈爾科夫的勝利黯然失色,而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曼施坦因也沒能重現神奇,表現得頗為平庸。

哈爾科夫反擊的勝利,是一次戰術勝利,無法改變蘇德南線總的態勢,之所以哈爾科夫反擊戰受到很大褒獎,是因為德軍經過斯大林格勒的慘敗後,急需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還有強悍的戰鬥力,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出現,適當其時。此外,在二戰結束後,西方對曼施坦因“最偉大的戰略家”之類的評價,也更多地是出於政治上的原因。